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零基础学经济Ep81】《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07: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2020-07-17 14:24 作者:躺坑老碧的学习瞎记  | 我要投稿

总结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点。

第四章 生产技术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以K表示,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以L表示,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f(L,K——这便是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它表示:在生产技术和资本投入量给定的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变化所导致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四、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 边际产量MPL上升达到最大值点B'之后下降;

  2. 总产量TPL始终是上升的,尽管上升的速率由递增变为递减;

  3. 边际产量MPL始终大于平均产量APL,从而使得平均产量APL保持上升趋势并达到最高的C'。

总结:相对于固定资本量而言,此阶段的劳动投入量相对较少;生产者只要增加劳动投入量,就可以增加平均产量APL和总产量TPL。因此,在第一阶段,任何厂商都会连续增加劳动投入量,直至将生产扩展到第二阶段,由此得到产量增加的全部好处。


第二阶段——

  1. 在第二阶段的起点,平均产量APL曲线达到最高点,且与边际产量MPL曲线相交;

  2. 在第二阶段的终点,总产量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相应的边际产量MPL等于零,即边际产量MPL曲线与水平轴相交。

总结:第二阶段是理性厂商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或称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


第三阶段——

  1. 平均产量APL继续下降;

  2. 边际产量MPL甚至已经下降为负值;

  3. 总产量TPL也呈现下降趋势。

总结:相对于固定资本量而言,此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过多;换言之,减少劳动投入量是有利的。因此,在第三阶段,即使劳动要素是免费供给的,理性的生产者也不会增加劳动投入量,而是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将生产收缩退回到第二阶段,由此扭转极其不利的生产局面。


就到这里!


【零基础学经济Ep81】《西方经济学》经济概念梳理P107: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