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英文《哈利·波特与密室》山顶的同学说:不设限,不松懈
3月5日晚,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密室》精读课举行了毕业典礼。
从三年级小朋友到30+大阿姨,大家热情分享了与《密室》相逢的缘起和收获。
安老师和Jeakey很感谢同学们的表白:
读完这本书,单词量大了很多,再看《书虫》系列的其他书几乎不用再查单词,看书也快了很多,很有满足感,觉得很幸福。
——初中生张旭
十几年来,在各大学习平台报过若干个英语班,只有这次不知不觉坚持到底,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那天陪家人看《星际穿越》,有些片段竟然不需要看字幕了!
——农业科学家红艳
离开学校进入职场,晚上回到家容易想东想西,但其实想太多也并没有什么用,就会选择在临睡前花15分钟听安老师讲一段《密室》,然后放松安睡。
——职场新人文博
但那天最打动我的是康同学那句:坚持读完《密室》这本书带给我更多自信,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和评价,以及更大的期许,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这不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吗?
作为《密室》班公认的文化人天花板,康同学曾就职于四大会计事务所,是一位爱阅读、会写诗、略懂中医,爱好诗古文辞的程序猿。
我很好奇的是,一个每天研究算法的程序猿为什么会因一本讲述魔法的《密室》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呢?
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1 致广大,尽精微
2022年4月底,因为工作上的变动,决定gap一年,做点儿自己想做的事情。

7月初,听说我老师(徐晋如,诗人、词人、古文家)在出一本《康有为作品选读》,我想先睹为快,就跟老师要到了书稿。
康氏其人,可谓谤满天下。通常提起他来,大家想到的都是逃跑、保皇之类的负面形象,或是其他难辨真假的传闻。我因为自身姓氏的原因,在晚清一众名人中,虽然觉得较其他人亲切三分,但也仅此而已。何况,结合我的外貌,我这个康姓,很可能出自昭武九姓,祖上应该不是汉族。
后来读钱基博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始对康氏稍稍改观。我老师更认为,康氏流亡归来后思想大成,允为二十世纪少数几位国学大师之一。但我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正式读其文集。现下正好借此机会,一偿夙愿。
阅读过程还算轻松,毕竟只是选本,又有注释。唯一感到晦涩的地方,是其《论语注》中对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所作的解释。《论语》原文本不甚难,但康氏向称博学,征引历代天文典籍来解释“北辰”,让人如堕五里雾中。比如说“极星”,第一反应肯定是指北极星。但在天文学里,因为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缓慢摆动,导致不同时代的“极星”所指不同。换言之,所谓“极星”,指的只是最靠近北天极的那颗星。至于是哪颗星,那就得看是哪个时代了。再比如“天枢”,抛开中医上的概念,它既可以指北极五星中的第五星,又可以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同时还可以指北天极。如果没有相应背景知识,哪分得清哪是哪。

天文学的知识,可谓是屠龙术。一则难学,二则学成亦无所用其技。我虽然向来喜欢学这些没用的知识,但也从没敢真正动过这个念头。以往遇到天文名词,都是一瞥而过,不求甚解。现下正好有时间,不如试试看?
这一试,就是一个大工程。原以为只是几个名词而已,查百度就已足够。结果百度要么语焉不详,要么自相矛盾。无奈之下,只好转到知乎。知乎倒是比百度靠谱些,详略得当,自成体系,没有太明显的漏洞,但依然不够用。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又根据文章中的参考资料,去下载相关的电子书。
嗯,《古代天文历法讲座》不错,解决掉一个大问题,但是翻起来不方便,图也不够清晰,而且听说有新版,那就买一本吧。书到手后仔细研读,发现有些地方太深奥了,根本读不下去。
咦,《星空帝国:中国古代星宿揭秘》豆瓣评分挺高,看评论应该很好懂,既然搜不到电子书,索性直接买一本。结果发现,好懂是好懂,但是又不够深入。
唉,《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应该是最 适合入门的,可惜都绝版了,只有翻印本。翻印本就翻印本吧,买买买。就这样并行着翻检这三本书,才终于把康氏原文勉强读懂。而那原文,也不过才三行而已。
到这里,算是松了一口气。天文学虽说算不上已入门,但至少初窥门径。以后再遇到相关名词,再不是以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2 喘一喘、歇一歇,但是不能停
作品选读完后,又开始读《大话数据结构》。其实这本书早在2019年就读过,当时曾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读完,结果出师不利,在全书大概1/3的进度,被KMP算法的原理给卡住,然后束之高阁,直至今日。

这次重振旗鼓,打算一雪前耻,结果毫无悬念,再次卡住。KMP算法的原理是不匹配则回退,回退的依据是一个next数组。可以说,整个算法的核心就在于这个数组。但是书里只告诉你如何生成这个数组,却压根没有提生成原理。本来心想,不行就绕过吧,先看完后面的再说。但是我有强迫症,总觉得中间隔着一段有点儿不舒服。此时突发奇想,要是我把学天文的劲头给拿出来,我就不信看不懂它。
说干就干,先从手头的参考书看起。《算法》的讲解看不懂,《代码随想录》的说明差点意思,其他书里也没提到这个算法。
那就再看视频,应该会容易点。但是B站的相关视频,讲的都是我明白的地方,对于我想不通的地方,所有UP主好像默认大家都清楚。
无奈之下,只好再看博客。不得不说,博客真是个好东西,浏览过不少垃圾文章后,终于在一篇博文里,博主明确指出,生成next数组的原理,与KMP算法的应用原理一致,都是不匹配则回退,只不过next数组是靠其自身的子数组来回退。这句话可真是醍醐灌顶,一下子就拨云见日。我看到过的所有资料里,缺的就是这一句话。
但还有个问题,代码为什么要那样去写。博主虽然也有讲解,但是我按他的思路,始终get不到。

事已至此,那就先吃饭吧。因为他们每人一个说法,每人一个角度,虽然是同一个算法,但我的脑子里已经是一团乱麻了。吃完饭后,我决定按自己的思路来,抛开他们的“名”,去求算法的“实”。我不再纠结于具体代码实现,而是在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会如何去处理,怎样处理才最方便。如果最终决定这样处理,那么促使我这样处理的原因是什么。午后阳光正好,一个人坐在书桌前,一张纸,一支笔,写写画画,写写画画……突然灵光一闪,I get it! I get it! I get it! 原来如此!不过如此!这可真是——万一禅关砉(huā)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此时再回头看,2019年我被卡住的时候,其实也曾下过一番苦功。当时检索的资料,无论深度、广度,都跟现在大体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上次少了一番冥思苦想,因为我当时完全没起过一定要搞定它的念头。或者说,内心发怯,默认自己肯定搞不定。
不由得想起《论语》中的一段话: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说同悦,女同汝,画同划。冉求说:“我非不悦先生之道,只是自己力量不足呀!”先生说:“力量不足,半路休息些时,现在你是划下界线不再向前呀!”(引自钱宾四《论语新解》)
以前遇到天文就绕着走,以及2019年的半途而废,就其本质上来说,都是因为“今女画”。

KMP算法解决了,此时已有信心,自己这次一定可以通读全书。但是后面还有2/3的篇幅,而我的拖延症又犯了。每天看不了几页就想歇会儿,看不了几页就想歇会儿。此情此景,不由得又想起《论语》中的另一段话: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先生说:“譬如堆一山,只一篑未成,停止了,这是我自己停止了的呀。譬如在平地,仅堆着一篑土,继续向前堆,这也是我自己在向前堆的呀。”(出处同上)
每天念叨着“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跟自己的拖延症做斗争。看完二叉树,喘口气继续前进;看完图算法,喘口气歇会儿继续前进;看完查找算法,喘口气不想前进了,歇两天挣扎着继续前进;看完排序算法,啊,终于在原定计划结束日期的后两天,读完了全书。
经过这两本书,我就总结出两句话:不设限,不松懈。

3 不知不觉,如鱼在水
当然还有第三本书,那就是英文版《哈利·波特与密室》。
当我总结出这两句,打算应用在《密室》上的时候,猛然发现,根本就没必要,因为我一直都在用这两句话来读《密室》。
早在2022年4月份《密室》开班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肯定能够读完这本书。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在B站把《魔法石》给读完了。《密室》比《魔法石》只多1章,难道我能读完17章的《魔法石》,却读不完18章的《密室》?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今女画”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去“不设限”。
当初在B站发现《魔法石》的时候,安老师已经讲完好几章了。同时又是每天更新一期,简直比7x24小时无间断的Linux服务器还稳定。我虽然一有时间就在看,但始终断断续续,每读完一章,都感觉离安老师的进度更远了,不免有些泄气。加上工作繁忙,中途甚至中断过几个月。好在书的长度是固定的,安老师终于讲完了,我也可以不再越追越远,而是一步一步迈向终点。

晓梅精读英文原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十七章下(全书完)
《密室》的体验就完全不同,也许是因为英文有进步,也可能是因为全书分为3个阶段,我唯一的感觉就是——不知不觉。我还清晰记得刚开班时憧憬的心情,然后再一次关注进度的时候,咦,3阶段都更新到中后期了,竟然这么快的吗。而现在,更是全书已完结,开始期待第3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安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提醒大家有空记得去学习,同学们也会在群里分享进度,身处其中,就像鱼儿在鱼群里,不必如何费力,就能游得更快,游得更远,自然而然就跟上进度了。既然未曾松懈,又何必坚持“不松懈”。

2010年的时候,我曾买过一套《哈利·波特》英文版。当时还雄心万丈地问英语老师,如果7本都看完,英文会达到什么水平。结果直到2021年,在B站遇到《魔法石》之前,我只粗略翻完第一本,杀完第二本的书头(钱宾四先生谓读书只读开头为杀书头),然后就再也止步不前了。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同样,阅读一本书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知道,这次我会完成当年没做到的事情,读完七本《哈利·波特》。不是因为有信心,而是因为,我已经在路上。十年后的我回望现在的我,跟现在的我回望十年前的我,心情肯定不同。
所以,你想换个心情吗?

4 后记
原来,众人眼中的“文化人天花板”是这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设限、不松懈地自我博弈、自我鼓励才爬上山顶。要先举重,后若轻。
但为什么,一本360页的英文书可以不知不觉地读完?
是一个读书人说到做到的实力。
是罗琳笔下一个好故事的魅力。
也是安老师化繁为简,抽丝剥茧的功力。
更是一群同学携手同行,如鱼在水的魔力。
被康同学的故事感动,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与更多对自己、对这个春天怀有期许的同学在下一段旅程相遇!
伴随着春光的明媚,愿我们满怀信心地,向下一个春天出发。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