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解析

全文字数|10.7千
阅读时间|33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理解诗意,不去脑补
2.不要被有诱导性的文字所迷惑
3.「残障人士」的范畴
4.不要被有诱导性的文字所迷惑
5.把「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
6.「被剧透」的感觉
7.注意定义的各个要素
8.理解诗意,不去脑补
9.不同身份用户的特点
10.简单的分定义,确保拿到分数
本文为2020国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的解析。

一、理解诗意,不去脑补
【2020国考地市级卷81题/省级卷86题】超前纠结指的是在平庸的人群中,有正确洞见的人当其观点不被接受、不被相信,对事情的发展无能为力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压抑和痛苦的心情。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超前纠结的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B)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能体现超前纠结的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B)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正确率77%,易错项——

浓缩定义词「超前纠结」的要素:
在平庸的人群中,有「正确洞见」的人当其「观点不被接受、不被相信,对事情的发展无能为力」时,所表现出的「无奈、压抑和痛苦的心情」。
逐一分析:
A「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惟有饮者留其名」意为「只有擅长饮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显然,认为「会喝酒的人比古代圣贤还有名」这种说法略显夸张,不过此诗出自李白之手,确实让人佩服不已。
不考虑这句诗的夸张程度,单从句意来分析,「擅长饮酒」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涉及「正确洞见」,与定义不符,排除。
B「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B出自爱国诗人屈原之口,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句,意为「天下都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被迷醉,唯独我还清醒」,屈原爱国之志未能被朝廷和世人接受、理解,这句话体现他的无奈、压抑和痛苦的心情,符合定义,正确。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D「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明显错误。前者用来形容对春景消逝的留恋却又没有办法的矛盾心情,后者用来形容醉卧战场对谈时,酣畅爽快又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两者都和「正确的观点不被接受、不被相信」毫无关系,排除。
因此本题只有B选项符合要求,应选。
本题要注意理解诗意,不要把A选项的「惟有饮者留其名」的「饮者」脑补成「能够发表正确洞见的人」,更不要强行把CD选项理解成「正确的洞见」。

二、不要被有诱导性的文字所迷惑
【2019国考地市级卷82题/省级卷92题】算术平均数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趋势,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之商。在统计学中使用时应注意:出现极端数值、模糊不清的数据或者不同质的数据时,均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于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是:
(A)某社区统计该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其中包括10岁以下儿童204人,90岁以上老人26人
(B)某公司统计35岁以下青年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发现基本处于10~12万元之间,其中有一人为公司高管,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C)某学校统计本校青少年平均身高,将该校学前部、小学部和中学部全部学生计算在内
(D)某市统计该市各区县留守儿童的平均数量,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区县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只提供了估算数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于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是:
(A)某社区统计该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其中包括10岁以下儿童204人,90岁以上老人26人
(B)某公司统计35岁以下青年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发现基本处于10~12万元之间,其中有一人为公司高管,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C)某学校统计本校青少年平均身高,将该校学前部、小学部和中学部全部学生计算在内
(D)某市统计该市各区县留守儿童的平均数量,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区县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只提供了估算数据
正确率43%,易错项C

读完后可确定解题重点是寻找选项中是否有「极端数值」「模糊不清数据」「不同质的数据」。
定义词有个难点,那就是「同质」这个词较为少见。根据「相同质量」的字面意思,可大致确定「同质」≈「本质相同的事物」≈「同类事物」。
逐一分析:
A「某社区统计该社区居民的平均年龄,其中包括10岁以下儿童204人,90岁以上老人26人」
A中所有数据都来源于社区居民且非常清晰明确,那么它是否「极端」呢?此时可以结合生活常识去分析:
(1)老人和幼儿的数量相对较少(即使在老龄化社会中也是如此)。
(2)90岁属于非常长寿的年龄,90岁以上的老人应当比10岁以下儿童少很多。
分析(1):A选项中没有提到「10~90岁」的人数,由于我们不知道社区的规模,可以大致估算一下。假设一个较小的社区有10幢楼,每幢楼10层,每层2户人家,每户人家4人,那么总人数是10×10×2×4=800,即10~90岁人数接近600。如果小区再大点,这一人数就更多,符合常理,因此(1)的数据比例不极端。
分析(2):90岁以上26人,10岁以下204人,前者远少于后者,也不是极端数据.
可确定(A)也没有极端数据,符合要求,应选。
B「某公司统计35岁以下青年职工的年平均收入,发现基本处于10~12万元之间,其中有一人为公司高管,年收入百万元以上」
B中「高管收入」属于「极端数值」,能让人瞬间想起一个梗——我和比尔盖茨的平均财产有几百亿美元。
假设35岁以下青年职工共有21人,其中20人年平均收入10万,1人为100万,那么「算术平均数」的值为:
(20×10+100)÷21
=300÷21=100÷7,略大于14。
显然,加上这个高管后,「35岁以下青年职工的年平均收入」立即从10万涨到了14万以上,结果明显失实,这就是「极端数值」的影响,排除B。
C「某学校统计本校青少年平均身高,将该校学前部、小学部和中学部全部学生计算在内」
C的错误较为隐蔽,其本质上是考查考生的「初中生物」水平是否过关。
所谓「青少年」,指的是「青春期年龄段」的人,其范围一般下起小学高年级(11岁左右),上至高中毕业(18岁左右)。
由于当代社会营养充足,儿童发育较早,再加上「青年」定义较为宽泛,因此在特定的表述中,「青少年」的年龄下限可以到小学三年级左右(9岁),上限可以到大学毕业至毕业后一两年(22~25岁)。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学前部(年龄<6岁)」的孩子都只能称作「儿童」而不是「青少年」,因此「学前部」的身高属于「不同质的数据」,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排除。
D「某市统计该市各区县留守儿童的平均数量,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区县无法进行准确统计,只提供了估算数据」
D显然错误,「只提供了估算数据」说明这是「模糊不清的数据」,不适用计算算术平均数。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A选项符合定义,应选。
本题的解析核心在于AC两个选项。
分析后可以发现,A故意强调了「其中包含10岁以下……」「90岁以上」,诱导考生向「极端数据」这个角度去想;C则没有强调特殊数值,而是笼统地说「全部计算在内」,给人一种「没有遗漏」的正确感。如果不仔细分析,是很容易误选C的。
解析时一定要从定义本质分析,不要被有诱导性的文字所迷惑。

三、「残障人士」的范畴
【2020国考地市级卷83题/省级卷91题】动物辅助治疗是一种以动物为媒介,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改善或维持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或帮助他们加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进而促进康复、适应社会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不属于动物辅助治疗的是:
(A)性情温和的迷你猪适合陪伴自闭症患者,减轻他们面对人群时产生的焦虑
(B)卷尾猴能够帮助体障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开关门、操控遥控器等
(C)鼬獾会在主人精神病发作之际,发出叫声,警示主人,让主人可以及时服药
(D)英国短毛猫性格温顺且不具有攻击性,喜静且贴近主人,适合陪伴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不属于动物辅助治疗的是:
(A)性情温和的迷你猪适合陪伴自闭症患者,减轻他们面对人群时产生的焦虑
(B)卷尾猴能够帮助体障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开关门、操控遥控器等
(C)鼬獾会在主人精神病发作之际,发出叫声,警示主人,让主人可以及时服药
(D)英国短毛猫性格温顺且不具有攻击性,喜静且贴近主人,适合陪伴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正确率77%,易错项——

本题非常简单,通读完即可确定正确答案。
浓缩定义词「动物辅助治疗」的要素:
以动物为媒介,通过人「与动物的接触」,改善或维持「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或帮助他们加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进而「促进康复、适应社会」的过程。
逐一分析:
A「性情温和的迷你猪适合陪伴自闭症患者,减轻他们面对人群时产生的焦虑」
「迷你猪陪伴」对应「与动物的接触」,「自闭症」对应「残障人士」,「减轻面对人群时的焦虑」对应「促进康复、适应社会」,因此A符合定义,排除。
B「卷尾猴能够帮助体障者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如开关门、操控遥控器等」
「日常生活」对应「与动物的接触」,「体障者」对应「残障人士」,「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动作」对应「适应社会」,因此B符合定义,排除。
C「鼬獾会在主人精神病发作之际,发出叫声,警示主人,让主人可以及时服药」
「发出叫声,警示主人」对应「与动物的接触」,「精神病」对应「残障人士」,「精神病发作……让主人可以及时服药」对应「促进康复」,因此C符合定义,排除。
D「英国短毛猫性格温顺且不具有攻击性,喜静且贴近主人,适合陪伴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虽然「喜静且贴近主人」对应「与动物的接触」,但「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显然不属于「残障人士」,因此D明显不符合定义,符合要求,应选。
本题唯一的混淆点在于C选项的「精神病」,有的考生觉得精神病可能不属于残障,所以在此犹豫了。事实上,「残障」不仅仅指肢体、视力、听力和智力方面的残疾,还包括精神残疾,精神病人属于精神残疾,因此C也是符合定义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D选项有很明显的不符合定义之处,而C仅是存疑,因此在不确定「残障人士」具体范畴的情况下,D也比C更加合适。

四、浮光掠影般忽略解题关键
【2019国考地市级卷84题/省级卷88题】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形」主要包括:(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2)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A)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B)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C)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D)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属于合理使用的是:
(A)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B)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C)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D)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正确率53%,易错项C

浓缩定义词「合理使用」的要素:
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明文规定的「4种情形」下,「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
逐一分析:
A「甲在班级聚会上演唱了戊未发表的一首歌曲」
根据「合理使用」的定义和「法律明文规定的4种情形」,可发现它们针对的都是「已经发表的作品」,「未发表的一首歌曲」显然与此不符,直接排除。
B「乙将一部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出版发行」
和B相近的情形是(4):将已经发表的以汉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出版发行。
「英文作品翻译成蒙文作品」显然与定义不符,排除。
C「丙公司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后,将其制作成图片发行」
和C相近的情形是(3):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C看似符合定义,但符合的仅仅是「法律明文规定的4种情形」中的部分,在「合理使用」的整体定义中有个关键要素,即「非商业性使用」。
「制作成图片发行」中的「发行」,意味着「出版物」经过各种渠道「发售到读者」的过程,是典型的商业行为。因此C也是不符合定义的,排除。
D「丁为撰写论文,复印了庚发表在某期刊上的论文作参考」
和D相近的情形是(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同时,「复印他人发表的论文作参考」也属于「非商业性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因此本题只有D符合要求,应选。
本题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考生的心理感受来制造了干扰,使得难度本来不高的题目错误率接近一半。
到了「判断推理-定义判断」板块,考生一般就感觉到时间比较紧张了,再加上这个板块的难度最低,因此考生往往会加快做题速度,读题往往不会特别仔细。
当考生看到C「拍摄公共广场的雕塑作品」时,会立即将其与(3)对应,可能忽略了后半部份「发行」二字的含义;当考生看到D「复印论文」时,会不自觉地想到和「论文抄袭」的相关情景,比如「翟天临事件」等,但D选项仅仅说「作为参考」,并没有提到和「论文抄袭」有关的事项。
如果用浮光掠影的心态来「扫题」,就可能正中出题者设置的陷阱,忽略定义的关键要素,从而把简单题解错。
不要小看出题者,很多人都是擅长分析考生的心理弱点的。

五、把「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
【2019国考地市级卷85题/省级卷93题】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不同形式的序列。其中,伞房花序的特点是花序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伞形花序的特点是在总花梗顶端集生许多花梗近等长的小花,放射状排列如伞。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伞房花序的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伞房花序的是:
(A)A
(B)B
(C)C
(D)D
正确率53%,易错项BD

浓缩定义词「伞房花序」的要素:
花序轴「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整个花序的花几乎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逐一分析:
可发现图片C符合要求,应选:
图片ABD都明显不符合「下部的花梗较长,上部的花梗依次渐短」,排除。
本题易错项为BD,原因是BCD都符合「在一个平面上」的要素,且有些考生不太理解「花梗」指的是什么,因此没有有效区分出二者。此时,大家可以适当看一下另一个定义词「伞形花序」的特点。
根据「伞形花序」的「花梗近等长」「放射状排列如伞」的表述可确定B选项符合该定义,因此B必然不符合「伞房花序」的定义,排除。
进一步结合两个定义词的表述也可确定,所谓「花梗」指的就是「花柄」,即每朵花对应的小枝,可验证图片D不符合要求,C是唯一正确选项。
题干中包括「一个总定义」和「数个分定义」然后考查「一个分定义」,是近年来流行的考法。其他的分定义一方面能够对考生产生干扰,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考生更好理解定义词的关键要素,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就看考生的实力了。
一般来说,解析此类题目时是不需要关注「其他分定义」的,目的是节省时间,提升解题效率;但如果产生疑惑时,可以借助「其他分定义」的表述和对应选项,反过来验证「考察分定义」,从而锁定正确选项。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把「绊脚石」转化为「垫脚石」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解析难题。

六、「被剧透」的感觉
【2020国考地市级卷86题/省级卷94题】编剧式观影者是指看影视剧不介意被剧透,甚至会提前查询剧情介绍、翻遍各种影评的人。这种观影者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不喜欢出乎意料。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编剧式观影者的是:
(A)小王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后,觉得应该和女朋友一起分享,于是邀请女朋友到电影院观影,还向她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B)小杜对任何事情都讲求理性思维,对于电影,他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
(C)小李酷爱悬疑类影片,他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而起伏,他经常假想自己就是一名侦探,对他人总是投出审视的目光
(D)张大爷的老伴退休后整天在家看电视剧,对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了如指掌,还经常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编剧式观影者的是:
(A)小王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后,觉得应该和女朋友一起分享,于是邀请女朋友到电影院观影,还向她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B)小杜对任何事情都讲求理性思维,对于电影,他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
(C)小李酷爱悬疑类影片,他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而起伏,他经常假想自己就是一名侦探,对他人总是投出审视的目光
(D)张大爷的老伴退休后整天在家看电视剧,对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了如指掌,还经常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
正确率93%,易错项——

本题是2020年国考难度最低的题,超过九成的考生都能轻松做对。之所以正确率那么高,一是因为本题定义明确,没什么陷阱;二是因为「被剧透」是几乎所有人都经历过的体验,在看到「看影视剧不介意被剧透」这句话时会引起本能地关注,从而会在选项中认真辨析这一点。
浓缩定义词「编剧式观影者」的要素:
看影视剧「不介意被剧透」,甚至会提前「查询剧情介绍、翻遍各种影评」的人。这种观影者「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不喜欢出乎意料。
本题可以围绕「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这一中心设置各种细节,将其出的很难,但出题者并没有这样做,逐一分析:
A「小王看了一部好的影片后,觉得应该和女朋友一起分享,于是邀请女朋友到电影院观影,还向她介绍了电影的主要内容」
A选项中小王没有在观影前「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小王的女朋友虽然被迫「被剧透」,但选项中并没有说小王的女朋友「不介意被剧透」,显然两人都不是「编剧式观影者」,排除。
B「小杜对任何事情都讲求理性思维,对于电影,他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
「只有在了解了权威评价、剧情内容、画面特征等情况后,才有观赏的冲动」这一表述,明确说明了「小杜」会在观影前提前了解电影的相关情况,因此B符合「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等定义要素,应选。
C「小李酷爱悬疑类影片,他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中,心情随着剧情而起伏,他经常假想自己就是一名侦探,对他人总是投出审视的目光」
「喜欢陶醉在烧脑的剧情」的表述可以确定小李不喜欢被剧透,与定义不符,另外下文的「经常假想……」等表述和定义无关,直接排除。
D「张大爷的老伴退休后整天在家看电视剧,对很多电视剧的剧情都了如指掌,还经常将剧情讲述给张大爷」
D和A类似,「张大爷」是被迫「被剧透」,选项中并没有提到张大爷和他老伴是否喜欢「追求掌控剧情发展的感觉」,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B选项表述正确,应选。

七、注意定义的各个要素
【2019国考地市级卷87题/省级卷88题】愧疚补偿策略指的是不直接提出要求,而强调由于对方的责任导致自己处于困境,使对方产生愧疚心理,从而使对方补偿自己的一种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愧疚补偿策略的是:
(A)甲向李某倾诉由于误信了他群发的信息,导致自己被骗得很惨,李某于是免息借钱给甲做生意以求得心安
(B)乙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回家后责怪妻子没有及时叫醒他,并要求妻子以后负责夜里带孩子,妻子答应了他
(C)丙开车邀请陈某一起郊游,途中丙不慎扭伤了脚,只得请假休养,陈某感到非常内疚,决定帮助丙接送孩子上下学
(D)丁在庄某家做保洁时不慎摔伤,庄某听家政公司说丁家庭非常困难,主动丁支付了5000元的治疗费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愧疚补偿策略的是:
(A)甲向李某倾诉由于误信了他群发的信息,导致自己被骗得很惨,李某于是免息借钱给甲做生意以求得心安
(B)乙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回家后责怪妻子没有及时叫醒他,并要求妻子以后负责夜里带孩子,妻子答应了他
(C)丙开车邀请陈某一起郊游,途中丙不慎扭伤了脚,只得请假休养,陈某感到非常内疚,决定帮助丙接送孩子上下学
(D)丁在庄某家做保洁时不慎摔伤,庄某听家政公司说丁家庭非常困难,主动丁支付了5000元的治疗费用
正确率78%,易错项——

浓缩定义词「愧疚补偿策略」的要素:
「不直接提出要求」,而「强调对方的责任」导致自己处于困境,使对方「产生愧疚心理」,从而使对方「补偿自己」的一种策略。
逐一分析:
A「甲向李某倾诉由于误信了他群发的信息,导致自己被骗得很惨,李某于是免息借钱给甲做生意以求得心安」
「甲向李某倾诉由于误信了他群发的信息」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是强调了「由于李某的责任导致自己处于困境」,「李某……求得心安」则属于「产生愧疚心理」,「免息借钱给甲做生意」是甲的目的,即「补偿自己」。
因此A选项各要素均符合要求,应选。
B「乙上班迟到被领导批评,回家后责怪妻子没有及时叫醒他,并要求妻子以后负责夜里带孩子,妻子答应了他」
乙要求妻子「以后负责夜里带孩子」显然不是「不直接提出要求」,排除。
C「丙开车邀请陈某一起郊游,途中丙不慎扭伤了脚,只得请假休养,陈某感到非常内疚,决定帮助丙接送孩子上下学」和D「丁在庄某家做保洁时不慎摔伤,庄某听家政公司说丁家庭非常困难,主动丁支付了5000元的治疗费用」不符合定义点相同。
两者都根本没有提到「强调对方的责任」导致自己处于困境,不符合定义,直接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A选项符合定义,应选。部分考生没有仔细阅读定义的全部要素,因此误选了B,但「不直接提出要求」也是定义要素之一,必须认真考虑。

八、理解诗意,不去脑补
【2020国考地市级卷88题/省级卷89题】客观-价值谬误是一种错误的推理,其前提是一个事实性的描述,而结论所表述的则是一个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而且这种推理没有预设明显的价值判断前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观-价值谬误的是:
(A)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
(B)既然人人都要遵纪守法,那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
(C)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因此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
(D)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观-价值谬误的是:
(A)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
(B)既然人人都要遵纪守法,那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
(C)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因此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
(D)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正确率58%,易错项A

本题难度较高,原因是定义的叙述较为抽象,需要认真理解。
浓缩定义词「客观-价值谬误」的要素:
前提:事实性的描述
结论: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
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没有预设价值判断前提。
逐一分析:
A「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世界上的民族国家将越来越少」
前提:人与人之间应该进行更多地交流和沟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
「应该……进行更多地……更多地」这个表述,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属于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显然不是「事实性的描述」,因此无需向下继续分析,直接排除。
B「既然人人都要遵纪守法,那我们就应该对法律多一份尊重,对规则多一份敬畏」
前提:既然人人都要遵纪守法
「既然人人都要」显然是一种要求(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实际上,在任何国家也有不遵纪守法甚至专门靠非法手段取得利益的人,因此B选项的前提并非属于客观事实性描述,排除。
C「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因此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
前提: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
结论: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
显然「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是一个客观事实描述,而「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中的「不应该」说明其带有作者鲜明的态度,是一个涉及价值意义的描述。
很多小伙伴的疑惑在于C中「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有没有「预设价值判断前提」。这个概念其实有些抽象,但结合材料和选项中的表述可以大致确定,所谓「预设价值判断前提」就是「在确定结论前,先预设一个非客观的,带有作者倾向的判断条件,再根据该条件来确定结论」。
根据C的推理过程可以发现,「人们就不应该继续诗意地栖居在农村」的前提就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城市化」,而不是「作者认为农村不适合当代人类居住」「住在城市才更有幸福感」等主观设置的判断前提,因此C也符合定义的第三项,正确。
D「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前提:这个地区的绿化率在不断提高
结论: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
D中前提属于「事实性的描述」,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也「没有预设价值判断前提」,但结论「其空气质量也将不断改善」并不带有作者主观的判断或情绪,只是一种单纯地描述,排除。
综合考虑, 本题只有C完全符合定义,应选。
可以从本题中学习的要点:
如果不能全面了解定义,或者感觉其表述比较抽象的话,不妨先尽量多地将其与定义要素相比较。
如果在解题时不确定C是否符合要素最后一条,可以先放一下,在确定其他3个选项都有明显不符合之处后,即可锁定C为正确选项。
一定要尽可能寻找定义要素的关键,尽量去理解题干。

九、不同身份用户的特点
【2020国考地市级卷88题/省级卷89题】社交裂变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促进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本质上是通过利益驱动激励客户从而形成裂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交裂变的是:
(A)某微商客户挑选好某个商品后,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圈,好友帮助砍价后,客户可以低价购买,同时也宣传了该商品
(B)某微信用户在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后,经常拍照发在朋友圈中,慢慢地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购买高档奢侈品
(C)某电商平台的客户成功购买商品后,分享其链接,所有点击的人都能获得商家提供的随机金额的优惠券
(D)某咖啡店的老顾客参加「邀请好友免费喝咖啡」的活动后,可以获取一张套餐券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交裂变的是:
(A)某微商客户挑选好某个商品后,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圈,好友帮助砍价后,客户可以低价购买,同时也宣传了该商品
(B)某微信用户在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后,经常拍照发在朋友圈中,慢慢地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购买高档奢侈品
(C)某电商平台的客户成功购买商品后,分享其链接,所有点击的人都能获得商家提供的随机金额的优惠券
(D)某咖啡店的老顾客参加「邀请好友免费喝咖啡」的活动后,可以获取一张套餐券
正确率86%,易错项——

浓缩定义词「社交裂变」的要素:
一种「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促进产品的传播与销售,本质上是通过利益驱动激励客户从而形成裂变。
逐一分析:
A「某微商客户挑选好某个商品后,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圈,好友帮助砍价后,客户可以低价购买,同时也宣传了该商品」
「砍价」「低价购买」说明这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圈」对应「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符合定义,排除。
B「某微信用户在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后,经常拍照发在朋友圈中,慢慢地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购买高档奢侈品」
「对购买的奢侈品拍照发朋友圈」只是一种单纯的分享购物行为,在本文中并没有「和奢侈品商合作」等「利益驱动」要素,显然不符合定义,正确。
C「某电商平台的客户成功购买商品后,分享其链接,所有点击的人都能获得商家提供的随机金额的优惠券」和D「某咖啡店的老顾客参加『邀请好友 免费喝咖啡』的活动后,可以获取一张套餐券」
C和D显然都符合「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电商优惠券、咖啡套餐券)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促进产品传播销售(分享链接、邀请好友)的要素,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基本没有难度,注意只有B选项中的「微信用户」这个身份不一定与消费行为有关(大部分人还是用微信作为社交工具),而ACD中的「微商客户」「电商平台客户」「咖啡店老顾客」的身份都直接和「消费者」有关,了解它们的区别也能够帮助自己快速解题。

十、简单的分定义,确保拿到分数
【2020国考地市级卷90题/省级卷95题】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维生素、水等物质。天然培养基是利用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包括其提取物制成的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是根据天然培养基的成分,用化学物质模拟合成、人工设计而配制的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是以化学试剂配制为主,同时还加有少量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半组合培养基的是:
(A)为研究鸡胚细胞的生长,在一定比例的盐水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玉米汁制成的培养基
(B)为促进乳酸菌生长,使用小麦的麦芽汁制成的培养基
(C)为加速诱发绿萝生长,将有机成分、矿物元素、琼脂等按3∶1∶2的比例制成的培养基
(D)为观察产气荚膜梭菌的生成,在1000毫升新鲜牛奶中加入10毫升硫酸亚铁制成的培养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半组合培养基的是:
(A)为研究鸡胚细胞的生长,在一定比例的盐水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玉米汁制成的培养基
(B)为促进乳酸菌生长,使用小麦的麦芽汁制成的培养基
(C)为加速诱发绿萝生长,将有机成分、矿物元素、琼脂等按3∶1∶2的比例制成的培养基
(D)为观察产气荚膜梭菌的生成,在1000毫升新鲜牛奶中加入10毫升硫酸亚铁制成的培养基
正确率85%,易错项——

浓缩定义词「半组合培养基」的要素:
以「化学试剂配制为主」,同时还加有「少量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半组合培养基是以化学试剂配制为主,同时还加有少量天然成分的培养基。
逐一分析:
A「为研究鸡胚细胞的生长,在一定比例的盐水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玉米汁制成的培养基」
「盐水氨基酸溶液」是由化学试剂配制的,而「玉米汁」则属于天然成分。根据「少量玉米汁」的表述可知其比例符合「半组合培养基」的定义,应选。
B「为促进乳酸菌生长,使用小麦的麦芽汁制成的培养基」
「小麦的麦芽汁」显然属于「天然成分」,没有化学试剂配置成分,直接排除。
C「为加速诱发绿萝生长,将有机成分、矿物元素、琼脂等按3∶1∶2的比例制成的培养基」
C和B恰好相反,「有机成分、矿物元素、琼脂」都属于「化学试剂配置」成分,不含天然成分,直接排除。
D「为观察产气荚膜梭菌的生成,在1000毫升新鲜牛奶中加入10毫升硫酸亚铁制成的培养基」
D选项中,「新鲜牛奶」属于「天然成分」,「硫酸亚铁」属于「化学试剂配置」成分,但1000毫升显然要远远大于10毫升,即该培养基「以天然成分为主,加入少量化学试剂配置成分」,和定义恰好相反,因此也是错误的,排除。
综合考虑,本题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应选。
注意4个选项中「为了……生长」等表述是实验的目的,对定义本身并没有影响。另外,本题虽然文字较长,但考察的是其中一个分定义,通读后即可快速确定只有A符合要求,千万不要因为弄错了比例而误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