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泡沫巨大,资本和舆论却蜂拥而至
固态电池是近期热炒的技术词汇,吸引了大量风险投资和技术关注,其中一家叫做本期就跟大家简单聊聊目前固态电池行业现状和技术成熟度,我是懂车帝原创主持人老王。
SPAC助推固态电池进入资本视野
近期随着SPAC融资(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跟进,QuantumScape公司再次引人注目,该公司获得了10亿美金的银行融资和130亿美金的估值,尽管连公司内部都承认任何跟固态电池有关的产品连预生产阶段都没有进入,并且不确保未来10年有客观的正向盈利的可能性,但很多风险投资依然愿意进入,这是因为QuantumScape 声称已经解决了困扰几代电池研究者的固态电池结构化难点。从理论上创造了一种商业上可行的可充电锂金属电池,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其成为取代内燃机的竞争者。

并且该公司强调,这是一种在电极中采用锂金属而不是化合物的一种电池。由于采用了这种特殊固态结构,理论上能够让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 Wh/kg,由此得出推论——固态电池的量产可能标志着电动车的转折点。

根据下图所示宝马的调查结果,QuantumScape 的电池采用锂金属阳极(被公司称为“固态”),这可能是下一波电动汽车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

QuantumScape 首席执行官 Jagdeep Singh 在去年曾指出,2020年全美只有 2%左右的车辆是电动的。他将其归因于充电时间、成本和电池能量密度差。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让电动车向剩下的98%市场进发。
很多人并不了解固态电池是什么?
我们说回技术本身,传统的液态锂电池又被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为“折返式电池”,向折返跑的跑道一样,跑道两端为电池的正负极,中间是液态的电解质。而锂离子就像参赛队员一样在两端来回奔跑,在锂离子从正极到负极再到正极的运动过程中,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便完成了。固态电池的原理与之相同,只不过其电解质为固态,具有的密度以及结构可以让更多带电离子聚集在一端,传导更大的电流,进而提升电池容量。因此,同样的电量,固态电池体积将变得更小。

这回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 新的概念技术中最让老王注意的是一种陶瓷隔板的设计,它取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使用的聚合物隔板,从而能够使用金属锂阳极而不是碳或碳硅制成的阳极。当完成的电池充电时,金属锂阳极可以“自我生成”。规避了以往化合物锂离子电极得失锂离子通道被覆盖的部分问题,据可靠消息称甚至能够解决“锂枝晶”相关顽疾。
一个靠谱的锂金属阳极电池,将允许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从而让电动车达到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更强大的竞争力——这些重要品质对于改变那些不愿购买锂电池车的人至关重要。

然而,陶瓷隔板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它的价格异常昂贵且难以生产。国外一位电池专家曾经谈到:“我相信散户投资者,甚至大众汽车的技术人员都严重低估了 QuantumScape 面临的挑战与规模。制造无缺陷的陶瓷隔膜与电池或电池面临的其他制造挑战非常不同。
很多专家也同时谈到,制造这些陶瓷隔板的难度至少是特斯拉面临的任何技术挑战的 10 倍。

然而,这些苦难都不能阻挡这家公司经过 10 年的秘密通过与 Kensington Capital Acquisition 的反向合并以及大众、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Khosla Ventures、Kleiner Perkins、Capricorn Investment Group 和其他大牌的支持之后仍然能够在纽交所上市,并且估值目前高达180亿美金左右。
但老王提醒诸位粉丝一点,就是 QuantumScape 仍然是一家处于开发阶段的初创公司,并且以数十年国内电池开发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来看,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工厂再到老百姓平常使用场景仍需要有更多的边角案例以及生产经验方面的Know How,大家不要一听新的电池技术的出现就认为产业即将“革命”,这就是肤浅的体现了。
以目前某豪华车企的布局方案来看,仅仅为了将这种设备带到试生产(PT)的边缘就花费了十多年和数亿美元。今后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网一家媒体采访该公司周边的研发人员时对方称:

大家注意最后一句话,' Any pronouncements about VW putting these things into cars in 2025 are ridiculous — it's anyone's guess'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多久。' 任何关于大众在 2025 年将这些东西投入汽车的声明都是荒谬的——这是很多人的猜测。”

理性看待更多科技新词汇,不要拿着这些不成熟的技术词汇招摇撞骗是本文最主要的用意所在,关注老王不迷路,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