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5-1]
【25-1】
【科幻星辰】
《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简史》 —— 萧星寒

感谢陪伴~
【摘 —— 第 1 - 2 章】
(A)
·科幻文学能培养【前瞻性】
·如今中国处于从农业社会越过工业社会径直奔向【信息社会】的前夜
·在封建时代,历史是【由执权者美化自身存在合法性的方式】~【野史】便是一种反抗正史的方式
·从理论层面上讲,科幻有三重价值:【科学的、美学的、哲学的】,最好的科幻,必然是三重价值兼备
·信息社会的生存策略:不被信息所左右,于亿万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那些;不被千变万化的表象所迷惑,紧紧抓住那一闪而逝的【机会】
(B)
·一个功夫高手,不会只师从一派,而是【转益多师】
·世界上第一部英雄史诗 —— 《吉尔伽美什》~ 上古人民与自然搏斗,探求自然规律与生死奥秘的过程
·第一个科幻雏形 ~ 古罗马时期无神论者 卢奇安(或称 琉善)~ 第一人称长篇故事《真实的故事》(登上月球)讽刺挖苦“神” ~ 在此之后科幻文学(异端)因宗教文学的统治,沉寂了 1400 年
·1516 年,英国人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问世 ~ “乌托邦” 意为 “没有的地方 / 好地方”,即“不存在的寄托了美好想象的国家” ~ 财产公有、人民平等、按需分配 ... ~ 【创造与现实相异的第二世界】~ 此后,乌托邦 和 反乌托邦 都成为科幻的重要题材
·1726 年,英国政治家与讽刺作家 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出版 ~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磁石悬浮)、智马国(马族国度)~ 首次出现【非人类智慧文明】
(C)
·哥特式小说 ~ 内容多为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充满悬念且通常以毁灭为结局
·1815年 印度 坦博拉火山 爆发 ~ 火山灰致使 1816年 成为“无夏之年”,英国人常常能够看到持续时间很长的暗红色黄昏和黎明 ~ 英国文学史“多产的夏天” ~ 1818年,科幻小说之母 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 —— 现代普罗米修斯》出版 ~ 电化学生命怪物,寻求爱而不得,复仇它的制造者弗兰肯斯坦 ~ 【现代科幻文学诞生的标志】~对科学的反思 + 对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 恐怖元素
·现代诗歌之父、侦探小说之父、科幻小说之父 埃德加·爱伦·坡 ~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一切艺术的目的是【娱乐】,不是真理”~催眠术、“变革”等(依附于侦探类小说) ~ 【对所有超乎寻常的东西都必须进行科学的解释】
(D)
·【科幻的本质其实是哲学】
·1862 年,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 《气球上的五星期》大卖,此后相继创作《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依附于冒险小说) ~ 道德观点传统单一,故事矛盾冲突激烈而富于变化,剧情起伏张弛有度,对女性角色不重视(舞台剧特点)~ 将【科学知识】作为重点,而非人物 ~ 【凡尔纳特色】 ~ “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
·1895 年,22岁的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时间机器》出版 ~ 时间旅行家来到公元 802701 年,地面上的 埃洛依 智力仅及儿童,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地下的 莫洛克 饲养地上的埃洛依,并在夜间猎捕他们 ~ 【英国阶级矛盾】~ 其余代表作《隐身人》《现代乌托邦》等 ~ 【开启科幻文学的独立时代】,不再依附于别的文学类型 ~ 与凡尔纳并列为:科幻小说之父
(E)
·【美国科幻小说】,正如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世界上地位一样,【一家独大】
·1926 年,美国出现世界上【第一本纯科幻小说杂志《惊奇故事》】~ 广告词“【今日夸大的幻想,明日冷酷的事实】”~ 爱德华·埃尔默·史密斯 连载的《宇宙云雀号》三部曲 被认为是“太空歌剧”的开山之作 ~ 《惊奇故事》创办者 雨果·根斯巴克 也是世界科幻协会科幻小说创作奖 —— 【雨果奖】的命名由来
·1938 年,“美国科幻教父” 约翰·伍德·坎贝尔 将《惊奇故事》更名为《惊人科幻小说》,1960 年又更名为《类似》~ 将科幻小说从一般的大众小说提升为一流的娱乐作品 ~ 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就此开启
(F)
·(诗意科幻 代表作家)雷·布雷德伯里:“【要是你不去图书馆,那么干脆连学也别上了】”
·1938 年 10 月 30 日,(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美国“新闻”:纽约正面临火星人的进攻 ~ 尽管在播放途中多次声明,但约有170万人相信,约有120万人产生严重恐慌
·1945 年,两颗原子弹将 广岛 和 长崎 夷为平地,作家对科技和人类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1]机器人不可伤害人类,或任人伤害而无所作为
[2]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时例外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与第一、第二定律相抵触
(G)
·【赛博朋克 “Cyberpunk”】由表示“控制论”的“Cybernetics”中“Cyber”,加上代表摇滚的“Punk”组合而成
·赛博朋克描绘的是【社会边缘人如何把系统的统治技术变成他们自己的工具】,1984 年 “赛博朋克之父” 威廉·吉布森 《神经漫游者》引发了世界性的赛博朋克文学运动
·赛博朋克作品特点:
[1]故事总是发生城市中,与高科技的计算机 / 网络或生物工程相关
[2]世界图景破碎不堪,通常存在一个模糊的庞大组织
[3]主角通常生活在社会下层,一般是道德界限模糊的边缘人
[4]故事富于动作性与跳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