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 列岛纵断!10日日本铁道旅!|D10-1| 大阪城公园

第十日 大阪,在日本的最后一日
第十日(一)大阪城公园
行程的最后一天,今天就要回家啦!
进入到行程的尾端,其实对于每天的计划是不是能完全确实执行也没那么在意了。大概也明白,计划订出来就是为了不断延误和取消的。而且进入到都会区,行程延误的影响完全可控,下一个行程顺次延迟就是;如果累积延误过多,砍掉一个后续的行程就好,只要那些优先级最高的行程能够保证就够了。总归京都大阪就在那里,下次来日本大几率还是关西进出境,还有很多机会。
最后一天最需要保证的当然是下午5点关西空港回国的飞机;除此之外,优先级较高的行程包括大阪城公园、位于兵库县西宫市的阪神甲子园球场以及梅田asics关西旗舰店这三个行程。原本的计划是在完成这些行程之后,去心斋桥吃个鹤桥风月的大阪烧或者去通天阁吃炸串,之后前往难波的Yodobashi或者Biccamera买保温杯做回国的礼物,买好后直接从难波搭乘南海电铁前往关西空港。不过由于出发比预期的要晚,以及阪神甲子园球场的行程过于精彩,最后就只完成了优先级最高的三个行程,午饭都没吃就匆忙的赶着在梅田Yodobashi买保温杯,之后更加匆忙的赶往机场,连去阪急百货-1层买个高档航空便当的时间都没有。最终的午餐是机场的Sukiya外带到飞机上的牛丼,吃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了(只能自我安慰总比没有强)。。。
时间表的部分如下:
08.15am—09.30am 京都四条大宫—大阪梅田—大阪城公园,阪急电车乘车
09.30am—10.30am 大阪城公园游览
11.00am—12.30pm 阪神甲子园球场游览、阪神电车乘车
01.00pm—02.00pm 大阪梅田购物
02.00pm—03.30pm 大阪梅田—南海难波—关西空港,南海电车乘车
03.30pm 抵达关西空港
05.15pm 飞机起飞
07.30pm 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北京时间)
这一天共计在大阪环状线上搭乘JR线列车3次,里程10公里,历时18分,分别单买了车票。
此外还搭乘了以下列车:
阪急电车准急、快速急行电车,阪急京都线大宫至梅田区间;
阪神电车特急电车,阪神本线梅田至甲子园一往复,利用阪神电车一日券完成;
大阪地下铁御堂筋线梅田至难波;
南海电铁南海本线、关西空港线,空港快速自难波至关西空港,与大阪地下铁购买联运票。
行程前9天几乎都在利用JR系统,最后一天则是体验关西都市圈更加发达的私铁,这一天从京都的四条大宫出发,辗转到达关西空港的行程中,虽然仅仅有8次的乘车,但涵盖了阪急电铁、阪神电车、南海电铁、大阪市地下铁、JR西日本五个公司的轨道交通系统。
从京都前往大阪有JR西日本、阪急、京阪三家主要轨道交通系统,选择哪家更多的还是要看具体的出发和到达地点,旅馆楼下就是阪急大宫站,那么自然选了阪急,可以直达大阪梅田。
阪急电铁在京阪神都会圈之内有非常大的系统,可以通达京都(四条河原町、大宫)、大阪(梅田、十三)、神户(三宫)、宝塚、千里及沿线各站,仅仅这一家公司就是一张“大而全”的网络,而且阪急的各条干线都做到了大系统、高运量、高密度发车频率。今天搭乘的是“河原町—梅田”的京都本线,第一印象其实是“便宜”,从京都的河原町、大宫、西院到大阪的十三、梅田只需要400日元,比起JR西日本的560日元是非常实惠的价格;速度的话就不像JR西日本那样可以27分钟通达(新快速电车),而是需要大约45分钟。
从京都的大宫搭乘阪急电铁出发


购票之前看了一下时刻表,只有“准急”和“快速急行”两个车种,没有找到熟悉的“特急”,于是站台上开过来一班准急就直接上了车。上车之后看着车厢内的停车站说明,越想越不对,这个“准急”停靠的车站也太多了,就算是假日,日本的铁路系统也不会出现让旅客花一个小时从京都到大阪这样的情况的。列车停靠下一站西院的时候,突然想起昨天有拿一张阪急西院站的时刻表,又仔细研究了一下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休息日的早9点之前是没有“特急”车种的,“快速急行”充当了近似的角色。

还好在时刻表中,这班准急列车有黑色倒三角的标志,代表在桂站可以换乘后续的“特急、通勤特急、快速急行”列车,从而实现到大阪梅田的快速通达。

桂站换乘快速急行列车,缓急接续。相比起JR西日本新快速电车127、128的速度,阪急的快速急行只能开到111、112,也就不难理解阪急电铁在京都大阪之间的运行时间比JR西日本要长了,但在整个日本横向对比也算是很不错的水准。

担当这班快速急行的是阪急9300系电车,阪急特急型电车的主力,客室采取了2+2可翻转座椅的布置。


从阪急梅田站换到JR大阪站,搭乘大阪环状线外环列车前往大阪城公园。与山手线不同,大阪环状线并非所有列车都是环形运转,也有部分车站不停的快速列车,例如我在大阪站搭上的这班车就只行驶到京桥站为止,还要换乘一次。


大阪城公园站内部的布置以大阪城的历史为核心,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丰臣秀吉时代的大阪城、以及大阪冬之阵、大阪夏之阵的场景。

要慨叹的是,天气太好了!蓝天、白云、护城河的碧水和倒影、整个公园内绿荫环绕,在公园的正中,大阪城天守阁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组成色彩相当锐利的美丽画面,而这个画面能够出现在大阪这样现代化都市的正中心更是相当可贵。完全抛开大阪城的历史,单独在公园里面散散步已经是难得的享受,心情极度舒畅。

尽管经过多次维修,大阪城的布局仍然基本维持丰臣秀吉时代的原状,最直观的体会是参观的道路也是各种曲折:首先要面对的是几十米宽的外护城河,穿过外护城河进入的只是二之丸;要想进入天守阁,前面还有第二道内护城河,内护城河与外护城河不同,并没有活水,说是一道壕沟更加精确一些。而且内护城河一侧的城墙远比外护城河要高出许多,只有前后各一座桥可以突破,充分体现出冷兵器时代,这种大城的易守难攻,除非有足够的内应力量,几乎没有攻入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大阪冬之阵或者夏之阵,德川家都并没有真正攻下大阪城,不过在其他战场的战果传来,胜败已定的情况下,是不是要强攻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即使南侧的正门樱门进入本丸之后也并非一下就能看到天守阁,还要经过一段并不宽阔的曲折小道,这些都能够成为攻防的战略要地。

突然想起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日本的文化体系中也是有《孙子兵法》的。
终于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大阪城天守阁,那是一种豪华的美感,是一眼看过去就能够让人惊呼的等级。现在的天守阁和日本的战国时代已经几乎没有关系了:德川家康攻入大阪城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毁丰臣秀吉的天守阁,重建了一座规模更大,更加豪华的天守阁;但颇为讽刺的是,仅仅几十年之后,这座新的天守阁也化为乌有;直到20世纪初大阪市才重建了天守阁,建筑材料是钢筋混凝土。不过这丝毫不能动摇大阪城天守阁作为大阪第一地标的地位。我觉得,如果大阪只能选择一个景点游览的话,那就应该来大阪城!(大阪城公园本身不需要门票,包括内城也不需要门票,只有上天守阁才需要门票。)


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在大阪城天守阁前埋下一枚时间胶囊,留给5000年之后的人类打开。

接下来从大阪城天守阁的后面,就是这个“山里口出枡形”离开大阪城本丸,一路上仍然是各种的曲折。

从极乐桥这里离开大阪城的范围


其实对于大阪市民来说,大阪城公园起到的更多是公园本身的作用,公园的范围内不仅仅是大阪城的城郭本身,也兴建了很多文艺、体育设施。来到大阪城公园是周日的上午,公园里不只有国际观光客,更有散步或者进行体育运动的市民。距离每年10月份的大阪马拉松已经很近,大阪马拉松的起点正是在大阪城公园(天满桥侧)!公园里面有很多很多人在以不同的形式,实践着自己大阪马拉松的练习课表。


大阪城公园内也设有两块标准的棒球场地,当天正在进行大阪市少棒的联赛。


总之是非常充实满足的大阪城公园之行,接下来就从大阪城公园站搭乘JR大阪环状线返回JR大阪站,再从阪神梅田站搭乘阪神电车开始充满惊奇的甲子园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