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宁华青玉谈诗词】天问体

2020-06-13 09:19 作者:青玉道长青玉案  | 我要投稿

诶,今天我们又来讲体裁了哈。

听着名字是不是很高大上啊。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楚辞·天问

屈原的诗才之高大家是公认的,他曾经写过一首《天问》,每句都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给大家感受一下啊: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长得一批,所以我们就看一下前四句。

可以说是千古奇文了。

诗词的沿用

后来的这些后浪们啊,也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我写诗词的时候也这么做会发生什么呢?

于是,真的就有人在写诗词的时候每句都用问句。。。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宋·辛弃疾《木兰花慢》

你没认错,就是辛弃疾,他还专门在小序里面注明用的天问体。

但是用这种体裁的人很少。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这种体裁吧。

划重点·继承上的革新

天问体

每句以问句形式出现

可以用于对他人甚至社会的询问或质问

屈原以《天问》对天地自然,人情世故发问

全诗涉及天文气象,文学政治等多个方面

体现了屈原对真理的追求

我们也可以以此来对世界的许多未知提出问题

但是我建议大家走白居易的路线

现实主义

用“天问”反映社会现象

讽刺阴暗

宣扬正义

这也算是一种继承上的革新吧

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保留入世的心态

不要学我:七分出世三分入世

搞得我现在进退两难

如果能够用文章来救济天下

那你的才华

才是真正的才华

学好儒道互补

儒道两家五五开

懂得进退

用这样的方式来使用天问体

才是真正的德艺双馨

记住,一定要进退五五开,不要七三分!

(来自过来人的忠告)

【宁华青玉谈诗词】天问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