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贫困女子》丨不注视,深渊也一直存在
前几天,一个爱好群里有姑娘求问关于婚育的问题。
群里的老阿姨们争相发表建议,提醒注意事项,列举各种示例——然后忽然跳出来另一个年轻姑娘,说:“还没遇到问题之前不要给自己制造问题”。
整个群忽然就安静了,隔了蛮久,提问的姑娘出来说了句收获很多并表示感谢——这事儿就这样告一段落。
其实我看到那句回答的时候,手下几乎是自然地打出来了一句回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但是想了想,还是删掉了——网上聊得再火热,说白了还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何必浪费时间争辩呢?
也是凑巧,没隔两天朋友就推荐了我这本《东京贫困女子》,抱着Kindle一口气看完了。
作者从大学时代开始就是杂志撰稿人,毕业后也靠撰文求生,应相熟编辑的邀约,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刊登对于“东京贫困女性”的采访,最后分类集结成书,就成了这本类似访谈录的成品——虽然是讲日本的女性贫困问题,但实际上对我们也挺有参考价值和警示意义的。
里面的贫困案例大体分三种:
一种是家庭经济不佳的大学生,因为高昂的助学贷款而致贫(大部分沦入风俗业);
一种是家庭亲人缺失的单身的精神疾病患者,因为无法融入社会和工作而贫困;
一种是单亲妈妈,因为育儿、工作不能兼顾+男方拒绝支付抚养金+身心疾病而贫困。
有的是出身就在贫困家庭,父母的贫困无法支撑孩子的未来,于是贫困传递到了孩子这一辈,逆天改命不是容易的事,没什么可说的。
但其中也有一些,是本来拿着一手好牌的人,因为一次两次错误的选择,从云端落入泥潭再难抽身,从富贵人家,变成连果腹都困难的贫困老人——就很唏嘘。
有女生一时冲动退学,离开还算富足的家,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孑然一身,在贫困线上挣扎不能。
有女生因为年龄大了而随意选人结婚,结果换来以年为单位的精神压迫,导致心理疾病然后失去劳动能力。
有女生因为婚育而放弃“正式聘用”的工作,等到婚姻生活失败、变成单亲妈妈后才发现一份稳定的收入是多么重要——没有钱也没有陪伴,亲生的孩子也会抛弃父母。
有女生为了照顾亲人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认为很快就可以重新开始——却发现再光鲜的学历与履历,都抵充不了一年一年增长的年龄。
有女生选择进入“穷忙”的岗位,只因为这职业挂着公益、公办的名号,可在日本,派遣制的员工不能升职加薪也没有奖金,甚至合同最多也只能签五年——存不下一分钱的工作除了表面的光鲜,毫无未来可言。
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婚育、择业、疾病乃至意外(对于日本女性来说,日本政策的导向和那边男尊女卑的传统也是很大的贫困诱因)……
生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女性面对的世界会更加困难。
父母和另一半都不一定能让你倚靠终身,人生偶得的机会并不会一直敲你的房门,行业的东风不可能一直吹,甚至天灾人祸和意想不到的变革,都会让原本安稳的生活泛起波澜——这样的时候,你的危机意识和你为了应对危机而提前做的储备工作(无论是个人能力、储蓄资产、还是人际关系网),就是你在波折中保护自己的最后防线。
不是蒙上眼睛看不见,苦难就不会找上门。
深渊一直在那里,不管你看不看向它。

摘录丨拾遗
1.在人生经历和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匮乏的人,其判断标准往往会出现偏差。他们在向别人描述自己时总会把自己抬得很高。 ……因为没有人际关系,她们就没有客观审视自身选择的环境,而过高的自我评价又让她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她们始终没有察觉自己已经丢弃了“生存所必需的一切”,一步一步陷入困窘之境。
2.对女性配偶的暴力,多是从爱情出发,进而发展到独占欲和支配欲的不受控制,最终变成暴力。而暴力的伤害又导致了离婚,让留下来的女性和孩子陷入了贫困。这是一个负的连锁反应,致使每一个人都遭受不幸。
3.为了消除心中的不安,贫穷的人们不会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反而会着魔似的浏览那些印着各种职业资格的免费传单。然后,他们会为了取得那些难度较低的资格而开始学习。学习自然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和时间,所以他们的生活会更加窘迫。可就算学有所成,真的取得了资格,能从事的也只有不存在生产行为的事业,想要实现过上普通人生活的愿望,可能性依然很低。 不仅赚不回那些为了摆脱贫困而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很可能招致相反的效果。最后增添更多烦恼,陷入恶性循环。
4.只要一有机会,我就会一遍遍重申“不要让未来有无限可能的年轻人从事社会福利相关职业。要让他们参与生产,赚钱纳税”。但社会福利这个看上去无比光鮮的产业的宣传语大过美妙动听,像我这种现实的言论,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根本听不进去。
5.如果一个国家必须让一部分人坠入深渊才能维持运转,那么说不定什么时候,被推落谷底的对象就会从女性变成中年男性。我自己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我和采访中遇到的女性重合起来,开始心生恐惧。
6.越是生长在贫困家庭或遭遇过不幸的女性,越倾向于放弃为自己合法积累财富的选项,而抱着希望能对别人有用的心态,去选择那些低收入的福利类职业。
7.贫困的固化,使得必须用“阶级”一词来代替“差别”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8.“三个疏远”,是令人陷入真正贫困的原因。它们分别是“与家人疏远”“地域内疏远”和“与制度疏远”,即一种在低收入的贫困生活中无法从家人、朋友和制度的任何一方获得帮助的状态。
9.这些父母、祖父母们在大学时代感受到的尽是青春的美好。现在,他们丝毫不理解年轻一辈的处境,一味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要求、评判他们,这更加重了年轻人的负担。
10.一旦在经济上陷入窘境,人选择赚钱的手段便有可能会违背自己的性格。
11.心中的巨大不安甚至影响了精神的稳定,背负的借款金额足以使自己破产,最后只能出卖身体一一付出如此高的代价去上大学,真的值得吗?靠借款升学就等同于一种商业投资,如果不能得到大于投资的回报,就会出现问题,过度地投资就会导致破产。
12.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一个女性只要做了家庭主妇,社会就不会再给予她发挥自己能力和价值的机会了吗?不仅是工作,一且被丈夫要求离婚,其结果就是,她会失去工作同时失去家人。……女性组建家庭后,如果为了抚养孩子而离开了职业道路,之后就连养活自己的雇用机会都得不到的话,那现在的社会,女性生了孩子,就什么都没了。
13.贫穷的人生活没多少余地。他们满脑子只有下个月、再下个月要怎么活下去,所以,像子女教育这样的家庭长远计划,他们根本无暇顾及,这些贫困家庭的家长,比起孩子的教育,更愿意把钱用于解决自己明天,后台的温饱。父母比任何人都关心孩子的未来这种想当然的想法并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