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陕西红拳功法介绍

2018-06-21 10:41 作者:知乐庵主人-知了  | 我要投稿

红拳内容: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而切保留了古老的单式技法(手法、腿法、摔法。既:出手一点红一招制人),和组合技法(排子手、组合拳法、既:犯了招架十下八下)。红拳的劲力讲究:拧腰摆胯,力发于根行于梢。  盘:  即运动基本功,又称十大盘筋,是习练红拳的入门基本功。俗称“筋不盘软,不学艺”。  十大盘又有软盘与硬盘之分。  

十大盘软盘是:首盘霸王举鼎势;二盘撑补势;三盘力推泰山势;四盘千把攒势;五盘孤雁盘翅势;六盘雀地龙势;七盘燕子噙泥势;八盘单足独立势;九盘靖王托塔势;十盘魁星点斗势。 


十大盘硬盘:千字锤、千把攒、千斤坠、踢桩、打桩、梅花桩、盘刀举凳、打沙袋、插沙袋、磕臂膀、磕树、举锁子、挑担子、缠线拔蒜、及不同器械的功法练习。  法:  即打法,主要有:“踩腿审进,钻靠刁打,交口明、行一实二,声东击西、后发制人,闪绽腾挪飞步刁打。零手有百余;组手排子如:五虎群羊、六把扇子、蜜蜂采花、八排手、九手排子、十二镫捶手等亦有几十之多。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程式——门子,相辅并习,组成红拳完整的打手体系。  


(1)手法:  手法是指近身实战攻防变化的技法法则。实战训练时叫“打手”。红拳的手法是以“撑斩为母,组排为形,零招散打,汇集成串”的打手体系,亦即红拳之精华所在。八种打法(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在拳械中亦得以发挥。  排子手。排字意味着可单练,也可对练。单习排手各招时,左右互换,亦进亦退。两人盘排手时,其中一人按排字手格式出招,另一人处于守势,做相应的防御动作。对练是双方切磋,即“走门子”,亦称“打手跑拳”,以各种手法为主,身法、腿法为辅,相辅相成,故名排子手。其类型邢家有:六把扇子、五虎群羊、江南九手排子、三十六排手等。高家有:四排手、十排手、十二排手。习练者要经常进行“跑拳搭手”的技法的实际运用,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相互切磋点到为止的一种文打方法。  红拳打手绝招有:撑手带云手,打得天下无敌手。偎身靠子拧心肘,打人凭的****手。  三十六排手之内容:  (1)贴墙挂画 (2)猛虎爬壁 (3)罗汉负宝 (4)判官脱靴  (5)小鬼脱衣 (6)玉带围腰 (7)浪里拾柴 (8)霸王安闲  (9)美女照镜 (10)叶底藏花 (11)锁里拔簧 (12)秦王背剑  (13)搬倒泰山 (14)老君捧盘 (15)缠捶袖手 (16)单段双段  (17)罗汉倒扫 (18)单手擒方腊 (19)金纽银扣 (20)金雀捧圣  (21)大鹏展翅 (22)花马分鬃 (23)云里显圣 (24)隔墙撇竹  (25)白猿献果 (26)犀牛望月 (27)泥里拔葱 (28)鹞子入林  (29)野践满地 (30)脚踏鸳鸯 (31)撑棚斩架 (32)仙人摘桃  (33)小鬼攧枪 (34)老君抱葫芦 (35)李逵标鱼 (36)迎门铁扇子 

 (2)腿法  红拳拳谚中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手打三分,腿打七分,远脚、近膝、贴身胯打”等  红拳腿法主要包括:  在功能上,上腿主要是进行上三路(头、面、耳根、颌颏)的攻击。腿法有:迎风腿(正踢腿)、五花十字腿、背剑腿(外侧腿)、飞燕腿(外摆腿)、挂面腿(里合腿)5种。

十字披红腿、  中腿主要是进行中三路(胸、腹、腰)的攻击,腿法有:撩阴腿、开门腿、挎剑腿、肋里塞车腿、挖腿、罗汉腿、磨盘腿。  下腿主要进行下三路(膝、胫、足)的攻击。腿法有:“拦马槛子腿、拨腿、蒲蓝腿(扫腿)、拨腿、顶门腿。抄腿后腿主要是用腿后击对方头面、胸部、腹部,腿法有:跟子腿、后撩腿、美女照镜腿、兔儿蹬鹰腿、驴儿后蹶腿。  腾空五腿主要是腾空踢击对方要害部位的一种方法,腿法有:二起腿、旋风腿、饿马奔槽、腾空双飞燕、腾空侧踹。  

跌法五腿主要是避实击虚,采用倒地滚打的跌法技法,腿法有:金锁银扣腿、金绞剪腿、死人腾床、黑驴滚毡、乌龙绞柱。

 (3)拿法  踢打跌拿中的拿技,红拳传统称之为“串子”,红拳拿技为三十六把拿。即猛虎爬壁、黑鹰锁嗉、金丝锁喉、金钩钓鱼、古琴独调、搬头换顶、仙人指路、暗渡陈仓、窝里炮捶、搬倒泰山、鸽子旋堂、金丝缠臂、顺手牵羊、赤风摇头、铺地锦绣、定海神针、架海金梁、举手降服、白虎摇头、叶底藏花、凤凰展翅、金丝缠腕、双开金锁、猛虎出柙、金刚折臂、湘子挎篮、强虏附首、侧耳听风、伏首阶下、将军敬酒、震地惊雷、横刀刮鸭、双龙入洞、鸿雁穿喉、二虎争食、声东击西。  

(4)滚跌《万福堂红拳拳谱》中“九滚十八跌”之打法,弥补了红拳倒地反败为胜之缺。  “

九滚十八跌”:  一黄龙滚江,二鲤鱼返江,三太子滚殿,四黑驴子滚毡,五美女晒鞋,六坤鱼翻刺,七缠倒探腿,八金铰剪,九金纽银扣。


一、纸墩功 此功有两种练法,一种是用麻纸100张,钉在墙上每日用拳面击打,将百张纸打完后,及时更换。另一种是将厚纸平叠,粘合成三四寸厚,七八寸见方纸墩,用力逐渐加重,纸墩及时更新。击掌时四指伸直并紧,拇指屈贴虎口部,以掌侧劈击或掌心拍击,用掌时,用拳面拳背兼练。均可助以臂力。击肘时举臂曲肘,以肘下击,左右肢交替锻炼、站弓步练功,练指时则正立桌侧,包括,腕跪指插(五指屈一、二节做弹子拳状,以四指背插)、立指插(四指伸下直指)、画眉手指(五指参差密并下插)、如此早晚勤练,3年功成。 

二、推山功 专练手腕发力,极功打实用。以坚木制成桌形之架,高于胸齐,四足深埋土中,架固定两端横木,各长十三米,间距0.5米,外包光滑铁皮,上置40千克重石一块。练习者弓步站立架前,以双掌平按后面,运劲推之,不可上身前俯加以助力。石块应手在架一滑出3.3米远时,在原石上再加一石,以15千克为递加率。至全重为200 千克为度。此为初步功夫---推按之劲。第二步为猝劲,即突然发劲,以手指抵石面,手掌抬起,然后手掌突然下压,猛推石块,向练功者的侧面,此时手指上翘,纯用腕部和掌根之劲。仍以40千克石块开始递加至200千克。最后练暗劲,艰险按上法对第一块石发劲,其余石块跃出,而所抵之石屹然不动。才算大功告成。

 三、千把转(合盘掌) 练双手绞搓之劲,以方形竹筷30根1束,中间用细麻绳绑紧,两端用直径为5厘米的铁圈箍紧,两手分握筷束两端,使劲内外绞旋,并两掌相对挟持筷束中部使劲来回搓之。还有一种练法,将筷束悬掉空中,与胸等高,练者两手握两头,不断拧转,主要练双手的拧转劲,勤练一二年功效即见。每绞筷子即扭曲,每搓筷子即移动。

 四、铁砂掌 用粗帆布制成0.7米见方的口袋,中贮铁沙杂以尖锐铁片,初重15千克,悬于梁上,高于胸齐。练功者站马步,用手掌(凡习用右掌者宜用左手)掌心拍击,使沙袋渐荡渐远,在荡回之际,举掌从旁搓擦,使之旋转,如此反复拍打、搓擦,随意使之旋转之时,即将铁沙加重10千克,以此为递加率,加重65千克即告成功。初练100日,须药水手掌,以保护手掌,药方见后。 五、磕臂功(磕臂膀) 磕臂功,

练法有二:一谓静把,一谓活把。

静把者依附木柱或树木用臂上下左右磕击。活把者是双人活步磕击。 磕臂功是红拳的入门功法。它与其他类似的磕击法有所不同,其区别在于变单人静止磕击(桩)为双人活步磕击,演练时,运动双方交错转换,你来我往,相互闪绽腾挪磕击,使身、眼、手、步得到综合训练。 此功在练习时要求身正步矮,拧腰坐胯,转折迅速,要以肩带肘,以臂带眼,动作宜松宜快,切勿僵持用力。练习此功时速度可急可缓,磕击时,动作可刚可柔,故又具有实战性,刚而急,可增强小臂的抗击强度,早晚勤练,3年功成,功之深者,挥臂可断石柱。必须注意磕击要循序渐进,并可用药水侵洗以辅助练功。 磕击方法: 

(1)预备式:甲乙二人相对而立,闪身下靠臂左脚向左侧方出步,重心下沉,右小臂内旋,手心向外以小臂外侧腹前下磕击,左臂向体后自然摆动,目视磕击处。(要点:出步宜矮,右膝内扣,关裆,右肩向左拧裹。) 

(2)绕步上磕臂右脚向对方右侧上步,右臂由下经左向上绕弧,向对方头部磕击,手心向左,左手自然收于胸前,二人对视。(要点:上步时身体不能立起,应保持低矮的架势,身宜正,胯宜坐,腰宜拧。) 

(3)反臂下磕:右臂内翻,向下左右后方磕击,手心朝后,左臂仍置于胸前,二人目视磕击处。 

(4)回身磕臂:上体左转,以左手磕击对方头部,两小臂在二人头前磕击,右手自然回贴于右腰后,二人目视磕击处。 

(5)反臂下磕:左臂内翻,向下以小臂内侧在后下方磕击,手心向后,右手仍置于右腰后,二人目视磕击处。 

(6)撤步下磕击:左脚向左后方撤步,右臂内滚,以小臂外侧磕击,手心向外,二人目视磕击处。(要点:撤步宜快宜矮,右膝内扣关裆,右肩向左裹。) 

(7)上磕臂:右臂内翻,由左向上反臂在头前磕击,手心向左,二人相互对视。

 六、铁扫帚(踢桩功) 铁扫帚是增强腿脚攻击能力和下盘扫击能力的功法,其练习工具简单,用全长1米、直径20厘米的坚韧圆木,埋入地中50厘米,在露于地面的圆木外缠上麻绳即可。初练时,栽桩1根即可。以扫堂腿法频频扫踢,或用脚踢(用拦门槛子脚踢),用力渐渐加重,3年坚持不懈练习可以成功。

 七、铁牛耕地 铁牛耕地功是增强指(趾)力和臂力的练习方法。 俯卧,两手扶地,两脚掌撑地,屈肘,身体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摆动。俯卧至胸部触地,再向上探至头仰起。腹肌触地,然后身向前后滑行,先其臂部,最后直臂将全身撑起。由全掌开始,逐步过渡到五指——四指——三指——二指——指止。此外,在练到二指不感觉吃力时,可负重物(由5千克逐增至50千克)于背部练习。

 八、龙爪功 龙爪功为练习擒拿所需指力的重要方法。为软硬相兼之功,有刚柔并济之势、阴阳相合之力。其练习方法:用泡菜坛子重约5千克,用大中食三指抓住坛口,向上提之,初抓时坛口滑泽,不易应手上提,数月之后,即可随意升降。然后每练7日,加蚕粪1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易蚕粪换至铁沙,进而易以铁块,循次增至25千克,以能提悬自如达半小时许即成功。然后弃谈坛而凭空习之,每晨伸张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状,能气随意注,力随指行,龙爪功软功阴柔之劲成,至此则全功成就。

九、铁珠袋(甩沙袋) 铁珠袋是锻炼两臂甩劲的功法,须双人对练。用结实的帆布制口袋,内贮小铁珠或铁砂,两人对立,将沙袋相互抛接,须双手并练,沙袋开始重2.5千克,每3个月增加1.5千克,两人距离亦可逐渐拉长,抛接手法亦可灵活变化,反正上下,随心所欲。当沙袋增至25千克重而能抛接自如时,则两臂的实力就很可观。 

十、千斤坠(拉悬沙袋功) 千斤坠功法的练习方法为:用布袋装碎石、石沙若干重(重量由练者自己根据体力而定),悬梁装一滑轮,内穿绳索,一段系沙袋,一段用旧布缠成腰圆形小布珠,大小约以一手能握为度,练习时习者在沙袋悬吊处前面,两足立成前弓后箭步姿势,一手叉腰,一手向前,紧握绳端之布珠,用力拉向下方,其时沙袋由下提高(如左腿在前为左弓步则以右手拉袋,左手叉腰;如右脚在前为弓步,则以左手拉袋,右手叉腰),然后手仍松向胸前平方,放还沙袋原悬低度,再拉,务以手臂力用尽为止,方可换手换步再拉。每日早晚两次练习,逐次记数,可加则加,久之则臂力增功,再加沙袋重量或加拉回数,或换用马步姿势,两腿不动,两手先后练习,日久则四肢功劲贯足,虽强悍者经其一拉,就栽倒在地如拉朽木矣。此功法专练肩臂力量和拉力。 

  十一、红孩拜观音 红孩拜观音是练腿的功法,练习方法:姿势为一足伸出前方(膝直),足尖向上,与裆相平,一足立稳,足尖向外侧(以足尖、足跟、腿弯三部贯劲为稳立要法)两拳对合胸前(如佛家之合掌指端向上),两屈肘平肩,体正腰直,面目前视,上势即成。以立稳之腿,缓慢屈膝下蹲,然后徐徐直起,仍向下蹲,蹲后复起,起后再蹲,记数蹲起若干,以延长练功时间,增加腿劲。在初练此功时,会感觉全体吃劲或仅能下蹲而不能直起,或仅能蹲起一次,或竟不能一足稳立。如能逐日定时勤练,久之则蹲起自如,渐加次数,时间越能延长,腿劲越能增加。如能两腿先后练习,各可练达百次蹲起则全体贯劲,应用无穷,敌拳虽精不能当其一踢矣。  

十二、打沙包 此功是红拳门功法之一,是鲜为人知的。是红拳老前辈们经过多年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一种功法是综合锻炼掌法和攻击、闪绽腾挪等能力的练习方法。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静打(打死包),把装好的沙袋放在方凳上练习,这叫卧袋练法。 另一种将沙包吊起来,这叫活打。 

1、卧袋练法 此功法是铁砂掌传统练法的一种方法。简单易行,主要用来提高掌的拍、劈、切之硬度。 袋的制作:使用硬沙袋易伤掌,通常使用白布一层、白帆布二层做成沙包,长45厘米,直径33厘米,内装铁沙子10千克,绿豆1千克,花椒100克,和匀后装入包内,将沙袋放在70厘米高的方凳上,面向方凳下蹲马步,双掌提抡于腹前。(要求:心静神明,意念归一,气沉丹田,头如顶物,含胸收臀,肩肘放松,呼吸均匀,目视沙袋,站片刻后,两手如抱珠,待气感明显后开始打沙袋。)

 (1)马步摔拍右臂经右后向上摆起,随即向前、向下以掌心朝下拍打在沙袋上,同时左掌由下向左后上方摆起,目视沙袋,配合呼气,上动不停。右掌拍打后即向左上方挥起,掌心向上与左掌合击,目视沙袋,配合吸气,上动不停。右掌复向下以掌背摔打沙袋上,配合呼气,目视沙袋,配合吸气,上动不停。右掌再次向右后方摆起,左掌按右掌的拍打方式继续拍,两掌如此交替摔拍和击掌,要有韵律,上体随臂的摔拍而转动。(要点:勿用拙力,腰、肩、肘、腕、指节都要放松,使内劲运行顺畅。) 

(2)马步劈切:马步桩不变,两臂以掌沿为力点,上下交替臂切于沙袋上,动作似打鼓,要求沉肩坠肘,目视沙袋。 

(3)弓步打袋:面对沙袋相距1米站立,目视沙袋。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同时右掌由后向上摆起,右脚落地,同时右掌向前,向下拍打在沙袋上,目视沙袋。右掌向左上方挥起,以掌背向下摔打在沙袋上,目视沙袋。右掌经右侧向后,向上摆起,以小指侧为力点,向前下劈切在沙袋上,右脚收回原位。然后再换左弓步,用左掌拍、摔、劈切沙袋,左右互换,动作相同。(要点:意念集中,目视沙袋,步到手到,自然放松,发力呼气,勿用拙力,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勿急躁。) 

(4)撮勾指打袋(勾手):撮勾指功是练习以五指指尖戳点的功法。可锻炼腕部及手指的直硬力。此功劲促而脆,爆发力强。在练习马步桩打袋的基础上,即可练撮勾指功,马步桩的要求同前所述。 练法:习者先站好马步桩,左掌五指分开,屈肘上提至脸部,右掌五指并拢成撮戳于沙袋上,目视沙袋。然后右掌五指并拢成撮勾,向下戳点于沙袋,同时右掌屈腕,五指分开,屈肘上提至脸部,目视沙袋。如此互换练习,称为撮勾指。 

2、 吊袋练习法 吊袋,是重50多千克的大沙袋。其练习方法很多,主要目的是提高手、眼、肩、肘、腕、掌、胯、膝、足等部位的力量、速度及闪绽腾挪等反应能力,以及自身抗击打的能力。以提高身体素质,强筋壮骨、益寿延年。 沙袋制作:用帆布分别缝成直径约35厘米和50厘米长、1米的粗细两条袋子,底角都系成圆形粗袋,底部先装10厘米厚麸皮或锯末。然后将有黄豆大的石子的细袋放置粗袋中心,再往粗袋四周装麸皮或锯末,两袋装到八成左右,约重50多千克,然后将口封好,吊在木架或树叉上,袋子的下部与自己臂部高,即可使用。(这种袋子使用起来内刚外柔,不易伤及皮肉和筋骨。) 练法:

(1)弓步冲拳:面对沙袋1米余处站立,气沉丹田,呼吸均匀,心静神宁,自然放松,向前迈右脚成弓步,右拳由肋下向前冲击打在沙袋上,左拳护肋,目视沙袋。右拳冲打完后立刻收回护肋,右脚迅速撤回原位。等沙袋朝自己摆来至1米远处,左脚上步,同时出击左拳冲打沙袋。如此互换练习。(要点:拳要握紧,拳面要平,腕要挺直,发力擤气。) (2)弓步塌掌:步法同上,以掌指领先着袋,随即坐腕用掌根推塌,如此左右互换练习。 (3)反背锤和反背掌:面对沙袋约1米处站立,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上体同时向左侧转体90°,右臂从腹前向右方屈肘横抽,以拳背击打在沙袋上,目视沙袋。打完后,右腿迅速撤回原位,左腿随即向前成弓步。以下动作同上,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互换练习。反背掌练习与反背锤练习相同,唯将拳变成掌,用掌背抽打在沙袋上。(要点:发劲时要松肩,拳要握紧,用掌背抽打时,掌指要挺直,腕关节要弾抖同时要配合擤气,脚手合一,周身齐整。) (4)肩撞:是肩部抗击,面向沙袋1米处站立,先将沙袋悠起,待沙袋向自己摆来相距1米时,疾出右脚向前落成弓步,同时身向前拥,以右肩前部撞击沙袋。待沙袋被撞出后,右脚立即收回原位,出左脚成左弓步,以左肩前部撞击摆来的沙袋,如此左右互换。 肩外侧撞袋:面对沙袋1米处站立,然后将沙袋悠起,待沙袋向自己摆来相距1米时,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同时身向左转90°,以右肩头撞击沙袋。沙袋被撞出后,右脚立即收回原位,身体向右侧转180°,出左脚成左弓步,再以左肩头撞击摆来的沙袋,如此左右互换。 

(5)肘击:这里肘击练习包括横肘靠打、立肘靠打、掩肘打和顶心肘打4种打法。 横肘靠打:面向沙袋1米处站立,将沙袋悠起,当沙袋向自己摆来约1米处右脚向前上步成弓步,同时右前臂立肘,手心朝内,向沙袋拥身靠击,上动不停。当肘与前臂着沙袋时,前臂内旋向下横肘拥靠打,手心向袋,同时左掌在右肘下以掌根撞击沙袋,目视沙袋。沙袋被打出后右脚收回原位,再换左侧练习如此左右互换。右前臂立肘,手心朝内,向沙袋拥身靠击,上动不停。当肘与前臂着沙袋时,前臂内旋向下横肘拥靠打,手心向袋,同时左掌在右肘下以掌根撞击沙袋,目视沙袋。沙袋被打出后右脚收回原位,再换左侧练习如此左右互换。 立肘靠打:面向沙袋1米处站立,将沙袋悠起,当沙袋向自己摆来1米时,右脚向前迈步成弓步,同时右臂屈肘,前臂立起,手心朝内,身体前拥,立肘靠打沙袋。同时左掌在右肘里侧以掌根撞塌在沙袋上,目视沙袋,然后换左侧靠打,方向同上,依法左右互换。(要点:手脚合一,拥身松肩,脚跟蹬力,发力擤气。) 掩肘顶击:面向沙袋相距40厘米站立,先以左臂屈肘立起向右侧掩打沙袋,身体向右拥劲,眼看沙袋,然后换右臂屈肘掩打,如此左右互换。

 顶心肘: 面向沙袋1米处站立,将沙袋悠起,当沙袋朝自己摆来相距约1米时,立即向前上右脚成弓步,向左转体90°,同时右臂屈肘与胸前,用肘尖顶击沙袋,身随之向前拥劲,目视沙袋。沙袋被击出后,右脚立即撤回原位,向右转体90°,待沙袋向自己摆来约1米时,再向前上左脚成弓步,同时左臂屈肘于胸前,用肘尖顶击沙袋,如此左右互换。(要点:顶肘拥身,力点准确,动作协调。) 两肘撞袋:面向沙袋1米站立,先将沙袋悠起,当沙袋向自己方向摆来至1米左右,迅速向前上右脚成右弓步,上体左转90°,右臂扬起,用肘部撞击沙袋,目视沙袋,沙袋被撞后右脚撤回原地,速换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待沙袋摆来时,再扬起左臂用左肋部撞击沙袋,如此左右互换。(要点:发力时要以鼻擤气,内劲要向外顶胀。) 

(6)背部靠打:背向沙袋1米出站立,回头用眼角瞟视沙袋,然后左脚向后撤步,右脚用力蹬地,用左侧背部靠打沙袋。沙袋被击后,左脚撤回原位,当沙袋向自己摆来越1米时,右脚疾向后撤步,向右侧转体90°,用眼角瞟视沙袋,左脚用力蹬地,用右侧背部靠打沙袋,如此左右互换。

(7)胯部撞打:将沙袋吊至与臀同高,身体侧对沙袋,将沙袋悠起,当沙袋向自己摆来越1米时,速向沙袋方向横跨步,用胯横击沙袋身向沙袋方向拥劲,沙袋被击出后,再换另一侧练习,如此左右互换。(要点:先藏胯,身随步而拥,两脚交换要自然,屈膝下蹲。) 

(8)膝部撞打:侧身横撞,面对沙袋1米处站立,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右腿屈膝上提以右膝横撞沙袋,目视沙袋。沙袋被撞出后右脚落回原处,左脚随之收回,当沙袋摆来时,再上右脚撞左膝,如此左右互换。 

(9)脚部踢打:脚部踢打,脚法很多,如踢、弹、蹬、踹等。这里只介绍常用3种练法。 侧身横踢:面对沙袋约1.5米处站立,右脚向右上步,身体向右侧倾,猛起左脚,用脚面横踢沙袋,目视沙袋。右侧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互换。 撩踢: 将沙袋吊至与膝同高,面对沙袋约1.5米处站立,左脚上步,右腿直膝绷脚面撩踢沙袋,目视沙袋,另一侧动作同上,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互换。 弹踢: 面对沙袋约1.5米出站立,左脚上步,并屈膝半蹲,右腿屈膝提起,突然挺膝绷脚面弹踢沙袋,目视沙袋。另一侧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互换。 

3、打4个沙袋 安置一正方形立体框架,边长约2.5米,架高3.5米,以绳索在架子一杆上吊一个齐肩高沙袋,在对面杆上吊一个高与膝齐的一个沙袋,再在另两个杆上分别吊一高与腰齐的沙袋。练习时,习者站于4袋中央,任意采用头顶肩撞、肘撞、拳打、背靠、胯打、膝撞、脚踢等法迎击各方吊袋。袋被击后来回摆动,习者似入敌群中,闪展腾挪,迎击沙袋或舍远防近,总以我能击袋而袋不能撞我为目的。此功法首先需调动耳目机能和皮肤触觉感知周围变化,随之需肢体各部应对四周,能有效地锻炼视听能力,提高得心应手的反应能力和攻防技能。按以上方法练之,功到自然成。 打袋练法很多,红拳技法都能在吊袋上练习,以上仅举几例,练习时必须由轻至重,不可急躁,要精神集中,发力擤气,勿用拙力。力量、速度、数量等均由自己掌握,酌情而定。(练此功不可蛮干,一定要按步骤进行锻炼,而且要用药洗,以强筋骨、活血。) 附:洗药方剂(仅供参考)。 红花12克,当归12克,透骨草6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炮甲珠8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海桐皮10克,桃仁12克,白芷6克,川花椒12克,川芎10克,甘草8克,灵仙片12克。 将上述中药用水煎熬,每打沙袋完毕,把手臂侵入药汤里泡洗15~20分钟即可。若打沙袋后出现瘀血疼痛、皮肤肿胀红肿等症状,则需将患处在药汤中泡1小时左右。


十三、红拳排打功(硬功)
排打功是增强抗击打和攻击力的练习方法。排打练法应以锻炼周身筋骨,由弱而练为健壮,由虚表而练成坚实为主旨。俗语所谓练成刀枪不入之躯。然以排打练功,旨在历练体壮,要有3年不懈、坚持锻炼的信心。虽非刀枪不入之身,而之于血肉相搏之际、白刃相争之时,进发守御亦足以制敌称强。所谓功不离身,有备无患,主旨功用是保身而已。
1、排打功应用练具
包棉软棒、木杵、木槌、沙袋、红砧、铁尺等
初习时,先以自我按摩拍击法对排打部位进行搓揉、按摩、掐捏,继用指环、手掌进行叩击。每日坚持练功,满半年后,开始用包棉软棒或木槌(木杵、短棒)、沙袋、砧等硬度不同、作用力有异的器具排打身体各部,练功过程中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功力增长程度,由软渐硬地选(换)用排打器具。排打次数应由少渐多,排打力应由小渐大,排打部位应先左后右地按先大小臂,次大小腿,次胸腹,次两腰两肩,次头部的顺序。还要注意循序密密排打,漏过不补。排打动作要与意念和呼吸配合,要求一呼吸间打击一下,鼓气受排,排后吐气,声气劲。其声气劲三字,即为排打练功最要之秘诀。凡在用砧排打时,不论排打何部,即以砧落体部之际最为重要。此时必须贯注精神,高声唱念数目,借扬声以贯气提劲,如打击第一下,则唱念一,击打第二下唱念二,务使声到、气到、劲到三者同时并行。切忌或先或后,不能一致之弊,果能如此排练,其功自增。
排练时间:每日应定早晚两次,约以日出、日没为最适当之时期,或有以五更清晨之时,仅练1次排打者,亦无不可,是亦可由习者自酌。
2、排打功应行禁戒之概要
(1)戒房事:为守身保功最宜禁戒之第一要件,否则不可练功。
(2)戒间断:为练功之主要,不论何功,总宜勤练,坚持不断。如一间断,则功无进步。排打练功,尤为不能间断。
(3)戒轻重不一:盖以排打各部,用力要适当,体部筋肉骨质,各有不同,按不同部位排打,逐步加重为适度,功忌或轻或重,于功有损无益。
(4)戒嗜酒:酒后最易乱性,性乱则不可以练功,练排打功,尤应切戒。
3、排打各部及练法
(1)臂下部(在臂弯以下,腕底以上排练部位,即系小臂内部适中处)。
练法:立于方桌前,面对桌约1步之地。先练左臂,即以右脚进向桌前1步(立在桌之两腿适中处,与桌腿一线齐平),左膝前曲,右腿挺直后方(两腿相隔1步)在左弓步势左手握拳,将左臂下部平置桌上(拳心向上,拳背及小臂外部贴置桌面上),其小臂内部排练处向上,右臂手紧握长砧或木棒,由右高举至头上方,以砧之侧面向右小臂内部之适中处排击,速打击3下,击后仍向右下方垂落,同时扬声贯气提劲为要。如练右臂,则右腿立近桌前,右膝弓曲在前,左腿后直,成右弓步势,即将右小臂外部贴置桌上,排练之右小臂内部向上,以左手紧握砧或木棒,举至头上方,以砧之侧面直向右小臂内部适中处打击。如此左右互换排打。
(2)臂上部(在肩以下、臂弯以上排练部位,即系大臂内部适中凸肉处)。
练法:此部系小臂下部排练之后练之,两腿姿势仍为左弓步势不动,左小臂及拳,向上竖直,拳竖向上,其左小臂(即系大臂)由肘及腋,均搁置桌上,排练之大臂内部凸肉处向上。身体微向后倾,右臂手紧握砧或木棒,由右拳至头上方,以砧下侧面直向左上臂适中凸肉处打击,仍如上法,连击3下。
(3)排打两腿
小腿外部(排练部位在小腿外侧适中部)
练法:承上势先将右足收回,与左足并立一处,然后左足向左横进1步,左膝前曲,右腿挺直后方,成左弓步势,两脚尖齐向左前斜方,身体面目向左。(按:两臂排打之弓步,系向桌进立1步,两腿排练之弓步系在桌前向左成一横势)左右两臂手,合握一砧之端,将其举过头部上方,然后即以砧之下平面中部,向下排击左小腿外侧,连续击打3下。同时扬声贯气提劲为要。
大腿面部(排练部位在大腿正面适中处)
练法:此部在排打小腿外侧之后练之,步法变成弓步势,身体面部同时向右转(对正方桌),两臂手仍如上法。合握砧一端,举过头上方,以砧向下平面中部下打左腿面适中部,连续击打3下。以上为先练左小腿外侧,后练左大腿面之练法。练后由马步势两足尖再向右磨变成右弓步势,仍如上法两腿交替练习。
(4)左右胸部(排打部位在左右乳部)
练法:承上势,两腿由马步直起,两足原地不动,左右相隔1步,两膝挺直,足尖向前身体正直,两手合握一砧或木棒,仍如上法。各握砧之一端,先向体前平方伸直,然后两臂齐曲肘角向后,以砧之平面向左右胸迎击胸部。同时向前偏挺(应先排练左胸,左胸前挺,右胸后偏。如排练右胸时,则右胸前挺,左熊后偏)。每排击后,两手握砧向前平方直伸,然后再屈肘向后以砧之平面排击,左右胸部各3下。
(5)左右肋部(排练部位在肋部以下腰部适中之间)
练法:两腿步法承上势不动,应先练左肋,即将左手成拳,由左高举,直臂上竖左上方。身体右偏,右手紧握长砧之一端,由右平方向前横挥,以砧之平面向左肋下适中部位打击。此时左肋应向前迎,身向右偏,每击后,握砧之右手仍挥向右,复行再向左肋适中部位排击。排练右肋时,则右手成拳上举,直竖上方,左手接握砧之一端,由左平方向前横挥,排练右肋下适中部。同时右肋前迎,体向左偏,仍如前法,排练二砧。
4、 排打功法注意事项
(1)年龄上,腿部、臂部、肋部骨组织的排打最适合于青少年。老年人的骨无机质多,功夫不易长进,易于骨折,故练时要注意保护。
(2)要休息好再练,谨防“疲劳性骨折”。
(3)饮食营养要跟上。
(4)最好配合气功练习,能够以意念引动气血贯注排打部位,效果最好。
(5)排打方法可以先打树,然后再进行用木棒或砧排打,或双人对练,以器械互排,以对排可检查排打效果。
(6)骨组织的排打与其他排打宜同时进行,每次练习全身上下都要练到。
(7)循序渐进,每次练习要由轻而得,以练到能忍受为度。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骨组织及附近的神经血管反应不及而受到伤害。
(8)排打之后,如局部感觉不适,可以做按摩,能运气与不适部位或能发外气于不适处,更易消除不适感觉。能选择药物熏洗当然更好。
最后,再重复一句,虽然内气足了可使局部组织坚韧、抗击打,但不经过长期的排打练习,一旦受到重击,其表部位必然疼痛剧烈,甚至可能因为浅表神经损伤而失去动作能力。要练到即使在技击中对方根本碰不着自己时,也一定要坚持不懈练习排打。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十四、石锁功

石锁是红拳功法训练中锻炼臂力、腰腹力的一项辅助活动。
石锁,是仿中国古时用的铜锁之形,以青石料凿成的呈锁状的一种练功器械。重量普通约在10—30千克,其练习方法甚多。初练时以马步屈蹲,石锁置面前,提举以手握锁簧,上提至腹部后顺劲垂肘使石锁底朝上,锁置肩上,紧接着将向上举起,然后屈肘,落臂,放锁还原成马步势。左右手交替练习。
在初练时,力或不逮则宜身腰偏闪以辅之,步宜活便,取其重心适当。如经久练臂力见功,则身腰腿步暂可不动,练至又久,则可缓缓上举,徐徐下落,然后进而握锁向前平伸(推冲)或缓伸缓曲,或竟前伸而不收缩,果能如此,再练右抛左接,左抛右接。下来再练石锁技法。

1、烟吞走马灯
将石锁抛向空中,并其旋转,当石锁落下时再用抓接。
2、鱼旁鱼皮鱼翻
手抓石锁,拳心向下,依靠臂力平推出去,伸直手臂后,手接石锁上下翻转若干次,再收回来。
3、猴子翻跟头
将石锁自体前经体侧、体后向体前呈弧形抛出,当石锁在体前下落时抓接。
4、蜻蜓叮柱
将石锁抛往空中,当石锁下落时,伸出小臂水平接掌(即石锁落在小臂上)或用拳面接(即石锁落在拳面上)。
5、开四门
将石锁从开立的两腿中,经后向体前抛掷,当石锁在体前落时,抓接。
6、苏秦背剑
右手抓锁向背后抛,左手抓接,左右互换之。
7、黑狗钻裆
右手抓石锁由右腿下抛出,左手抓接,左右互换之。
8、天王托塔
右手抓锁向空中抛出,落下时用掌托住石锁中部,紧接着撒手让其下坠,再趁势上抓握锁簧。

在练习抛接时,要注意以身法配合,如左盘腰抛或左背花抛起后,应略向左拧身配合。这样,石锁容易抛在腰侧或右肩上方,便于接锁。
练习以上动作,都有一定难度,应从易到难,由轻到重,逐步换石锁,练到最大石锁,运用自如为止。其锁虽小,其功无穷,两臂可练千斤之力。

十五、担子石
石担练法与石锁练功大同小异。练石锁系用单手,练石担使用双手。原因是物体重量相关不等,石担重量,轻石锁重至一倍到两三倍。普通石担,重约50—80千克,大多视练者之体而定。石担开头为圆圆石盘两个,中间穿一根木杠,为握举之杠,其形如可挑之担,故名曰“担子石”。
练者初习时,立于杠前中间,两腿足分立左右,相隔约1步,俯身两手紧握杠之中间,两手相隔约0.3米许,或0.7米内外(左右两手虎口相对,手心向内)用力向上举平,两肩稍停,其时两臂肘角向下曲贴两侧,两手心向上,腕脉向前,胸仰腹挺,以支重心。然后两臂再用力向上直举,复行下落,石担平肩,如有余力再往上举,如无余力即行下落,练此石担之功,亦从每日上举下落若干次,计数增加,久练则臂力自增。并持重心,偶一不慎,则有危险,用力过分则妨害身体。练熟之时,可以一手单举悬梁过桥。单举、扎肘、头上打花、风飘花叶、背剑舞花,有种种姿势名目,然究其实利,则不如练石担、五抓石,轻而易举、有益无害也。

十六、拈花功(铁指捻石)
此功专练指头捻劲,大中食三指第一节相扣,指面紧贴,运动作360°旋转,内旋外旋各百数十度,随时随地可练。1年之后,于指间嵌住大而且圆的黄豆3颗,如法练功,豆须不时地更新,练至应手捻碎乃更以黄石、青石块。功之深者,一捻之下可使最坚之石卵立即粉碎。练功手势如同摘花,故名“拈花功”。

陕西红拳功法介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