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音乐的结合,林俊杰带你大玩前沿“黑”科技!
《和自己对话》为何是"神专"?
说到林俊杰,我们可能会想到他的音乐,他的品牌,他的家庭,但2015年的一张专辑,林俊杰给自己打上了新的标签"科技控",不同以往的录音棚录音,《和自己对话》这张专辑林俊杰采用人头录音的方式,开创了华语乐坛的新篇章,将声音拟真创造空间感,打造"3D超立体环绕听觉",其中的《弹唱》采用VR虚拟实境技术拍摄MV,彻彻底底玩了一把技术。

人头录音到底是什么技术?
人头录音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假人头,通过模仿真人头的结构和形状,在选材上也是尽可能地接近人,然后通过麦克风和耳机放进人头中去录制声音。当听众带上耳机聆听,就能全方位感受人头麦克风听到的声音,营造真实空间的音场。

用人头录音可以完美的还原出360度的音场效果,但由于技术层面和制作成本的问题,市面上采用人头技术录制的CD很少,仅有的几张也是在国外,大多用于耳机的重放,国内人头录制的CD在林俊杰之前是没有的,可以说林俊杰开创了华语人头录音的先河。
人头录音专辑还有哪些?
国内流通人头制作的CD很少,除了林俊杰的《和自己对话》再就是由达人艺典出版、小提琴家宁峰的作品集《中国心》,同样采用了人头录音。亚洲最早运用人头录音的是日本的STAX公司,于1987年发布首张人头录音CD《Die Raumk I ang-CD》,编号ADXCD 90101,一经上市,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同年推出第二张专辑《Warschauer Barockso I istenConcerto Avenna》,编号AXCD 90201,相比于第一张,第二张会更注重于音乐内容,收录了科莱利、斯卡拉蒂、亨德尔等音乐家的作品。

人头录音优缺点是什么?
用耳机欣赏仿真人头录音,与传统的录音室录音听觉上会有不同的体验,人头录音的定位非常出色,每个声部的空间位置和深度都非常鲜明, 现场感十足。
伴随着人头录音音场大、空间好等优点,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其只能录制真实的声音,会把杂音也录制进去,后期的处理就很难,对录音设备的精度要求很高。人头录音一般会选用Neumann KU81或者KU100,而其价格都不便宜,导致了人头录音成本很高,比如《和自己对话》原版专辑售价就接近400元人民币。

除了做专辑?人头录音还能怎么用?
既然可以用仿真人头拾取声音,那么模拟各种HiFi耳机的人耳实际听感也很简单——也就是所谓的"云试听"。乙迷虽然提供百余款HiFi器材的样机租赁,但还是有器材不够的情况。为了帮助暂时听不到这些器材,或者不太愿意租的烧友,我们特别添置了5万多元的Neumann KU100顶级人头录音话筒(也就是林俊杰录制《和自己对话》专辑的同款麦),经过精准拾音,配合重达200Kg的专业隔音箱,录制尽可能真实的耳机回放声音,再把以上精制的录音上传至云端,让用户自行下载试听。这样,各位即使坐在家里,也能感受到各种耳机的真实听感,而不用再看网上各种"毒文"脑补想象,毕竟自己听到的才是最靠谱的。

高精度人头录音和一般的有何不一样?
我们知道,有其他的"云试听"也会上传各种耳机录音,模拟大奥也好、Beats也罢,归根到底,录音的靠谱程度还是得看麦。所以乙迷才会直接"一步到位"选择业内权威级的KU100。
简单介绍下这款话筒:具有非常低的自噪声,可以处理高达135分贝的高声压级,同时不包含可闻噪声,另外在开启-10dB的预衰减开关条件下,可升至145分贝的声压级。通过高质量的耳机回放,有着惊人的横向和垂直定位,使听众的体验近乎真实,得到更多的细节感受。

下面用两段Demo来测试下KU100的实际录音效果:(大约70兆)
https://pan.baidu.com/s/1sFk80aDTdlXA4u7rEeMeZg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两者的听感区别:
前一段录音声音相对更明亮干净,但细节上有所缺失;
第二段声音的空间感很好,声场更大,声音相对更为浑厚。
其实,第一段录音是索尼ZX300+MDR-1A的回放,第二段则是索尼HAP-Z1ES+享声P1+森海塞尔HD800的回放。通过简单的听感对比,我们会形成自己的听感喜好,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搭配,选择合适的组合套装。
耳机重放、录制专辑,这些可能在我们生活中不是特别常见,但说到ASMR大家一定不陌生,同样是利用了人头录音的技术,通过听觉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等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

如果说只是根据耳机的重放,就选择耳机,可能很多人会抱有怀疑的态度,但这有点像我们在选购电视或者显示器时,播放同一片段,通过画面呈现的色彩、空间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质,你能说这就一定正确。

最后不管是人头录音,还是视频对比,仅是参考体验中的一项罢了。追求器材的本质是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最终的关键还是在于,用尽可能理性的方法,挑选到适合自己调音风格与音质的器材。用自己的耳朵,证明HiFi不是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