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该多久排便一次?一文解决你对便便的困惑

2023-08-01 13:26 作者:蒙佩尔兰-拒绝亚健康  | 我要投稿

大便,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但往往不好启齿的一个话题。到底正常的排便频率是多少呢?哪些症状可能表明你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呢?

今天,我们聚焦于大便这个话题。希望本文能给亲爱的读者带来一些灵感和支持。

①关注你的排便情况

现在是时候来讨论一些尴尬的话题了——粪便。WillBulsiewicz博士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的胃肠病学专家,他还是《纤维燃料食谱》(TheFiberFueledCookbook)的作者。他建议说,无论你如何称呼它,无论谈论它是否会使你感到尴尬,你都应该更加关注它,并了解它的重要性。

Bulsiewicz指出:“排便是被视为禁忌话题,但却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因为它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Bulsiewicz指出,你的排便频率与肠道运行速度以及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相关。

通常情况下,食物从进入胃和小肠,到经过大肠进行额外消化,大约需要6到8个小时。然后,整个消化过程需要大约一天半的时间。总体来看,你所吃的食物需要花费两到五天的时间才能完全通过消化系统,并从粪便排出体外。

另外,根据一项发表于2021年的研究,运输时间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相关。

心脏健康与排便也息息相关。根据2020年发表在BMJOpe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每周排便少于三次的人患心脏病、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更高。

正常的排便情况应该是每天排便1到3次,便便颜色为棕色,形状扁平且有规律。排便时应感觉轻松且不费力。不正常的情况包括排便次数过多或过少,便便颜色过浅或过黑,形状不规则或稀糊状等。排便时感觉疼痛、不适或难以排便也属于不正常情况。如果出现这些不正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正常情况指的是符合正常状态或标准的状态。

正常的粪便颜色为棕色,形状应该良好,通常为香肠状,质地均匀且粘稠。同时,在排便时,应该感觉轻松顺利,而不是困难。Bulsiewicz医生指出,大多数人每天排便一到两次,最常见的排便时间是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

波士顿的内科医生、EattoBeatYourDiet一书的作者、医学博士WilliamW.Li表示,每天排便的次数和时间可能因为大便是否正常而有所不同。我们的胃肠道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排便习惯,并在偏离正常时注意调整。

“不要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是最关键的。如果你的排便不规律,或者上完厕所后感觉并没有完全排空,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便秘。”医学博士KennethBrown表示。他是一位胃肠病学专家,同时也是位于德克萨斯州普莱诺的“GutCheckProject”播客节目的主持人。


那么,要怎样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便秘呢?以下是美国国家糖尿病与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ationalInstituteofDiabetesandDigestiveandKidneyDiseases,NIDDK)给出的便秘症状:

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三次。

排便困难,粪便干硬不易排泄。

我感觉肚子里积存了更多的粪便,但却无法顺利排出。

虽然便秘可能只是暂时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缓解,但长期便秘也可能带来不小的挑战。Brown表示,这时候不仅会因为腹胀、腹痛而感到不适,便秘还可能对健康造成伤害。慢性便秘可能导致痔疮、直肠出血、肛裂和直肠脱垂等潜在并发症。

Li表示:「不是每天都排便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连续好几天都没有排便,尤其是当你感到下腹部不舒服、小腹肿胀或疼痛的时候,那就需要去看医生,来判断是否存在阻塞导致排便不顺畅,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相反,如果你每天大便超过三次,持续腹泻,排便急迫或夜间醒来排便,你应该考虑与你的医生讨论,因为这些都可能是腹泻的症状,根据Bulsiewicz的说法。


影响排便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那么,什么样的大便频率才算是正常呢?事实上,不存在固定的排便次数或者所谓的“最佳”排便量。但是如果你每天排便一次或每三天排便一次,并且感觉你能够完全排尽所有大便,那么你就属于“正常”范围内。

具体而言,个人排便的频率与个体有关。你排便的次数可能与其他人相比更多,也可能更少,原因如下:

1.基因方面:你的排便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根据一项2021年发表在CellGenomics杂志上的研究,遗传因素会对粪便的浓稠程度和排便频率产生影响。基因还可能会影响你的肠道微生物群落。

2.肠道微生物群是你身体许多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包括你的基础代谢。根据在2019年发表于FrontiersinMedicine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群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慢性便秘。

3.根据NIDDK的数据,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年龄在60岁以上时都会出现便秘症状。

4.生活方式对排便次数和频率有影响。你最近几餐的食物、纤维摄入量以及水分摄入水平都会对排便造成影响。

5.健康状况:许多可能带来影响排便习惯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或炎症性肠病(IBD),以及其他医疗问题,例如甲状腺疾病。

6.药物:有些药物可能造成不良反应,如便秘或腹泻。比如,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的信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胃灼热药物和化疗药物都可能导致腹泻。

维持正常排便的方法

要想达到每天左右排便一次的最佳状态或养成对肠道有益的稳定排便习惯,可以尝试以下建议:

1.增加纤维摄入:保持饮食平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种子、坚果、豆类和豆荚,有助于促进正常排便。不摄入足够的纤维会导致便秘或排便不规律。可以考虑在购物时选择高纤维食物,以帮助达到每天摄入28到34克纤维的目标。

2.保持水分:根据2021年发表在Nutrient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正常的粪便中有74%是水。因此,水的摄入量对于大便的质地和排便的难易程度有重要影响。你可以通过观察尿液来判断水分是否充足。充足的水分会使尿液呈现淡黄色(类似于柠檬水)或更浅的颜色。如果尿液颜色较深,类似苹果汁的颜色,那就需要多喝水。

3.积极锻炼:经常参与运动有助于激发消化道肌肉的活动,促进便便的顺利排出。我们的目标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至少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再加上两次全身的抗阻力训练。当然,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4.补充益生菌:蒙佩尔兰益生菌含有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多种菌株,他们就像一个精明的“管道工”,专门负责清理你的肠道,让你的消化系统运转如飞!不仅帮助分解食物,促进营养吸收,还促进肠道蠕动,让你告别“懒肠”,与便秘说拜拜~与健康说你好!

什么时候应该去就医呢?

Bulsiewicz指出,以下所列举与消化相关的"危险信号症状"可能意味着患有严重疾病,应及时就诊以明确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持续性腹痛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比如阑尾炎、肠梗阻或胆囊发炎。严重的腹痛可能会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2.体重减轻的原因不明:如果体重在不改变饮食或锻炼习惯的情况下莫名降低,可能是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甚至癌症)的征兆。

3.如果你不断面临吞咽困难或在吞咽时感到疼痛,这可能是食道受伤或患有疾病的征兆。

4.粪便呈黑色或带血,可能是胃肠道出血的症状,可能是由于溃疡、憩室炎、痔疮或癌症引起的。

5.如果你的大便经常呈现像铅笔一样细的形状,这可能意味着你的结肠发生了增生(包括癌症)并且阻碍了正常的大便形成。

6.黄疸是一种症状,当皮肤和眼睛变黄时,可能表示肝脏疾病或胆管阻塞的存在。

7.如果你有持续性的消化系统症状,例如腹泻、便秘、呕吐、胃酸反流或胃灼热,无论症状的轻微程度如何,都建议及时就医以确认原因。

8.身体疲劳或虚弱原因未明可能是贫血的症状,而贫血则可能是由于胃肠道出血、乳糜泻或炎症性肠病等引起的。


应该多久排便一次?一文解决你对便便的困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