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之选,AAW Project 4+2

4+2这个耳机已经在我手上听了大半个月,今天来说一下这个耳机。
4+2这个耳机,全称叫做Porject 4+2,4就是4动铁,2就是2动圈,单边。
耳机提供2.5 3.5和4.4可选,我自己选了2.5接口的,因为2.5虽然刚性一般,但却是最容易转接的,转接3.5 4.4和XLR等等转接配件实在是太全了。
开箱,里面就是便携包,耳机套(耳机套感觉有点少,只有2种6对),一张卡片和一组可换调音模块。

耳机左单元为蓝色,右单元为紫色,透明腔体,可以清晰的看到内部的单元分布。

模块有三种,这种模块之前在翡翠鸟上也有应用,分别是BASS NORMAL VOKAL,分别对应低频,标准和器乐,这里我只建议使用BASS,原因下面说。
我刚拿到4+2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毕竟我对AAW还是抱有很大期望,由于A3H+我实在太喜欢,所以4+2我认为也一样会给我惊喜,但其实并没有,后面我仔细看了才知道,原因就是耳机上的NORM模块,可以说在NORM模式下,声音表现平平无奇,是不值得5K这个价位的,并且整体也没什么惊喜,而在VOKAL下面,低频又实在太少,下盘一点都不够扎实,整体的框架都起不来,更不说听着有什么感动了,这也是为什么推荐BASS模块的原因,只有在BASS模块的加持下,4+2才算是完全体。
4+2还有一个技术感觉是从64那边“借鉴”过来的,那就是64是有一颗TIA单元直接放置在导管出口位置,你拿手电照一下64的耳机,相信可以看到这颗单元,而4+2也是一样,有一颗动铁单元直接位于耳机导管出口处。这个技术和Campfire的无管共振还不一样,因为CFA的TEAC(调谐声学膨胀室)技术是通过调整内部空间和结构,从而实现出音(无导管状态),实际上CFA的单元距离导管还有一段距离。这种技术一般来说,对高频的提升是有明显帮助的,极高频的展现力和通透度会得到一定的保证,相信拥有Campfire和64的朋友都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在搭配方面,我用SR25驱动有点吃力,感觉声音拖沓了,有点打不开的感受,但是换M6PRO 21版(中高增益模式)和KANN ALPHA,DX300就毫无问题,各类小尾巴我试下来,PEE51可以,力气大,W2也是不错的,可以选4.4接口的。
4+2也适当注意煲机,如果是新机,低频会有一点散,有点空,并且衔接感觉不是很到位,进而影响音乐的流畅度,我煲了一百小时后就好多了。
高频:很透很华丽,以至于某些时候甚至会有点刺的感觉(当然不至于有A8000那么的刺,),注意耳套的选择,搭配合适的耳套可以最大程度缓解这个情况,我尝试过E套感觉不错。同时高频的延展性很好,极高频能够上的去,不会出现暗的情况。

中频:人声的位置适中,不远也不近,是的,就是处于中间的那个位置,听着这个人声就让我想起IE900,因为IE900的人声位置也是处于适中的一个程度,所不同的是4+2的人声比IE900多了一份润,甜,而不像IE900那么素。
整体的密度没有问题,在煲机之后,也丝毫不存在“空”的感受,而是有充分的信息量能够填满这个空间,此外人声与背景之间的分隔线展现的非常清晰,背景也不毛刺,这方面表现很优异。

低频:哪怕更换了BASS模块,4+2的低频也不会给人厚,多,拖沓的感受,在我看来,换了BASS的4+2才是完全体,因为这个低频并没有说因为BASS模块的加入而变得偏重低频的表现了,而是依然均衡的表现,整体的清晰度和细节都得以保留,不会有任何的损失,这个真的蛮厉害的。
4+2的低频不算特别的抢眼,属于中上水准,量感和弹性都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如果你去对比织女星2020这种怪物的话,那自然是比不了的。

优势:
出众的分析力与声场
演绎流行音乐有着先天优势
不妥协的高频延展性
三种调音模块
极为出色的声音弹跳感
整体透明度较高的表现
调音与素质结合到位
劣势:
下盘在演绎部分音乐的时候,显得不够扎实,具体表现为人声与低频有一点点脱节感
人声的位置适中,但是目前的市场来说,适中可能就是错,不是人声贴脸的那种
对驱动力还是存在一定的要求,我用MOJO推比一些播放器推的都要好
耳机由于4动铁2动圈的关系,相对偏大一些,当然比太阳神和Z1R还是要好很多的
0.78接口,是的我是0.78接口黑。。。
非常出挑的颜色,蓝+紫,有些朋友可能不喜欢,不过我很喜欢哈哈,要是有粉色的更好。。。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4+2在听感和素质上无疑都是可以在5K价位能够站得住脚的,超越一点也是毫无问题,如果你喜欢通透又有一定冲击力的声音,想找一款杂食耳机,选4+2是没问题的,最后再感叹一下, 4动铁2动圈。。居然都达到4999这个价格了,这要是放在2年前我连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