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抢分攻略,这些2023高频考点一定要记住!

2023-01-09 13:27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图片

各位淀粉们下午好呀!高三淀粉的一轮复习准备得怎么样了?进入二轮之后就不会通课将细致的知识点梳理一遍了,小历准备了一份基础的考点干货,希望这些常规考点可以帮助你弄明白一轮的重点在哪。当然不是高三的小淀粉儿看到也是赚到啦,快来自测一下自己有哪些知识点没弄明白吧!

注意:因为篇幅有限,本篇为第一期——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政治史部分

考点1: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目的: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的统治

②基础:井田制

③内容:对象(王室,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的义务和权利

④特点:层层分封;分封对象广;以有血缘关系的王族为分封的主要对象

⑤实质:武装殖民

⑥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等级;为后期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2)宗法制

①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②内容:核心(也是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宗小宗

③影响:维护贵族特权;有利于统治内部的稳定 

图片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特点包括①皇帝独尊:神化君权②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③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本质是君主专制,由“王”到“皇帝”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权力逐渐走向高度集中。

2)三公九卿制(加强皇权)

三公指丞相(辅助皇帝)、太尉(军权)和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3)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分郡县两级,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一些诸侯国陆续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划分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长官叫郡守,县隶属郡,长官县令(长),同级少数民族设道。县级以下有乡、里两地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这样形成垂直管理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建立了官僚政治,改变了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的贵族政治,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的主要一环。此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划时代的改革,其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维护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历朝沿袭,到元朝时被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代(汉武帝):

①内外朝制度(即中外朝制度);

②推恩令:(内容:a、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b、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汉郡统辖;实质:名为“推恩”,实为软性削藩,解决了郡国并行制)

③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察举制(选官制度,以孝廉为内容,以品德为标准,由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 

2)隋唐

①三省六部制

②节度使制度

③科举制

A背景:隋统一后,由于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历程: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时,考试由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宋朝发展完善,采用回避、糊名法等;明清僵化,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四书五经,朱熹注;文体:八股文)。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制。

C特点:自由报考,具有开放性;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具有客观性和公平性;重视个人才学。

D影响

积极:扩大了官吏来源和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局面,抑制了士族门阀势力;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和乡村士绅阶层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消极:读书人埋头功名,忽视实际有用的学问;明清的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阻碍社会进步;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规律

(1)选官标准:由以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标准,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2)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推荐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发展趋势:前期积极作用突出,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了人才,消极作用日益凸显。

3)宋代:

①二府三司制(加强皇权

②转运使(地方财政运到中央)

③通判(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

4)元朝:

①中书省制(即一省制)

②行省制度

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

④土司制度: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元代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地方长官,称谓土司,允许世袭,但要忠于朝廷,缴纳贡赋。由于土司世袭,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从明代开始改土归流,雍正时大规模推行,到乾隆基本完成,改为流官统治,至此西南土司制度结束。反映了中央政权对西南地区集权的加强和有效管辖

图片

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立军机处 

二、经济史部分

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商周:集体耕作(刀耕火种;千耦其耘) 

(2)春秋战国以来:个体农耕(小农经济;铁器牛耕→春秋战国,生产力提高,精耕细作的重要标志;直辕犁到唐朝曲辕犁;三国翻车和唐朝筒车)

(3)土地制度: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考点2:手工业的发展 

(1)西周:工商食官制度

(2)春秋战国以来: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冶铁,制瓷,纺织。

考点3:商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出现大商人;私商成为主体;形成商业都会(2)秦汉汉朝: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制度,统一铸币(3)隋唐:坊市制;官商分利政策

(4)宋元:交子;商业税收成为重要税源

(5)明清:商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

图片

考点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资本主义萌芽

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区:江南

③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⑤特点: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⑥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2)重农抑商政策

又称“重本抑末”、“强本抑末”。起于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是中国历代王朝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强调要发展和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后历代王朝大多执行。该政策是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作用:A积极作用(明之前):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B消极后果(明之后):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海禁政策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1.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多次下令“片板不许入海”,严禁民间从事海外贸易,并以严刑峻法惩处违禁者。当时,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由官方控制和垄断的“朝贡贸易”。

2.清初,为隔离东南沿海的反清武装,朝廷颁布“迁海令”,实行较明朝更为严厉的海禁政策,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被迫内迁。该政策扼杀了中外交往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但客观上维护了国内的安定起到一定自卫的作用。

三、文化史部分

考点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①万物的本源:道②政治:无为而治③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①万物是相对的 ②逍遥的精神自由

(3)墨家: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战国后不受重视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④“节俭”

(4)法家: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②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③主张“以法治国”,实行中央集权

图片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新儒学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3: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2)陆王心学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老师定哥,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抢分攻略,这些2023高频考点一定要记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