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丨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热点资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备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展开。在江西、安徽等地,农户积极开展土地翻耕工作,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展开春耕备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强国与强农、农强与国强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精神激励和思想指引。

热点解析
01
中国式现代化

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从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式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是符合我国国情、历史和文化的现代化,强调我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三是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向和路径;四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真题展示
名词解释:
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2023】
02
三农问题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研究三农问题的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现实来讲,三农问题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的侧重点,侧重方向不一,必须一体化、全面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包含:一是农村经济难题。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政策导致传统的农业经济规律在农村地区失效。二是农村环境难题。人多与地少的严峻冲突进一步巩固了人们自然与社会“二元”的观念,即以牺牲自然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求得近期发展,满足所谓社会目标。三是农村社会难题。巨大的人口负担和上述双重的“二元”社会从经济和生态两方面引发农村在食品、经济、环境和教育等交织的困境。
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已经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农业农村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们国民的素质、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真题展示
名词解释
三农【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南昌大学-2016】
03
乡村振兴

图源:中国日报
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真题展示
名词解释
乡村振兴【福建师范大学-2022】

END
热点词条内容是多数院校在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方面均会涉及到的考点,拓展学习,多多积累,融会贯通,见微知著。系统学习,欢迎报名五年专业教研团队精心打磨的爱初心448全程班,优惠持续进行中,详情如下👇🏻
翻硕C姐,带你备战448
待云起时,一战成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