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上篇·第一部分·第一章(粤语版)
作者:黑格尔
翻译:常ならむ
大家当小说看即可
第一章:有
甲、有
有、纯有,——冇任何更进一步嘅规定。有喺无规定嘅直接性中,只系与佢自身相同,而且亦毋系与他物毋同,对内对外都冇差异。有假如由于任何规定或者内容而令到佢喺自身有咗区别,或者由于任何规定或者内容而被建立为与一个他物有咗区别,噉有就毋再保持纯粹喇。有系纯粹嘅无规定性同空。——即使呢度可以谈到直观,喺有中,亦冇乜嘢可以直观嘅;或者讲,有只系呢种纯粹嘅、空嘅直观本身。喺有中,亦同样未有乜嘢可以思维嘅;或者讲,有同样只系呢种空嘅思维。有、呢个无规定嘅直接嘅嘢,实际上就系无,比无恰恰毋多亦毋少。
乙、无
无、纯无;无系与佢自身单纯嘅同一,系完全嘅空,未有规定,未有内容,喺佢自身中并冇区别。——假如呢度仲得谈到直观或者思维,噉有某个嘢或者未有嘢被直观或者被思维,噉系被当作有区别嘅。于是对无嘅直观或者思维就有咗意义;直观或者思维某个嘢与未有直观或者思维乜嘢,两者系有区别嘅,所以无系(存在)喺我地嘅直观或者思维中;或者不如讲无系空嘅直观同思维本身,而箇个空嘅直观或者思维亦就系纯有。——所以,无与纯有系同一嘅规定,或者不如讲系同一嘅无规定,因而一般来讲,无与纯有系同一嘅嘢。
丙、变
1.有与无嘅统一
所以纯有与纯无系同一嘅嘢。呢度嘅真理既毋系有,亦毋系无,而系已经走入咗——毋系走向——无中之有同已走入咗——毋系走向——有中之无。但系呢度嘅真理,同样亦毋系两者嘅无区别,而系两者并毋同一,两者绝对有区别,但又同样绝对毋曾分离,不可分离,并且每一方都直接消失于佢嘅对方之中。所以,佢地嘅真理系一方直接消失于另一方之中嘅运动,即变(Werden);喺呢一运动中,两者有咗区别,但呢个区别系通过同样亦即刻将自身消解开嘅区别而发生嘅。
注释一
无系经常要与某物对立嘅;但某物已经系一个规定咗嘅有之物,与其他嘅某物有区别;所以,与某物对立嘅无,即某一个嘢嘅无,亦就系一个规定咗嘅无。但喺呢度,须将无认作系喺无规定嘅单纯性之中嘅。——有人认为毋用无而用非有与有对立,会更为正确;就结果来睇,噉似乎冇乜嘢可以反对,因为非有中已经包含咗对有嘅关系;将有同有之否定两者,用一个字讲出,即无,正同无系喺变中噉样。但系,问题并毋首先在于对立嘅形式,亦就系并毋在于关系嘅形式,而在于抽象嘅同直接嘅否定,纯粹自为嘅无,无关系嘅否定;——假如有人愿意,亦可以用单纯嘅“不”字来表示佢。
埃利亚派最早有咗纯有呢种简单嘅思想,尤其系巴门尼德将纯有当作绝对物,当作唯一嘅真理,喺佢遗留低嘅残篇中,佢以思维嘅纯粹热情,第一次以绝对抽象来理解有,讲出:唯“有”有,而“无”则全冇。——大家都知到,无,空,喺东方嘅体系中,主要喺佛教中,系绝对吆嘅本原。——深奥嘅赫拉克利特举出变呢个全面性更高嘅概念,来反对箇种单片面嘅抽象,并且讲:有比无并冇更多一啲,或者系又讲:一切皆流,亦就系讲,一切皆变。——一切有嘅嘢,喺出世中,本身就有佢消逝嘅种子,反过来,死亡亦系进入新生嘅门户:呢种通俗嘅,特别系东方嘅谚语,喺根本上表现咗同样嘅有与无嘅合一。但系呢啲表现都有一个基质,过渡就喺箇个基质上出现;有与无被认为喺时间中系各自分开嘅,正似佢地被设想为喺时间中系相互交替嘅噉样,而毋系从佢地嘅抽象去谂,因而亦毋系去谂佢地本身系同一嘅。
Ex nihilo nihil fit「从无得无」——系形而上学中曾被赋与重大意义嘅名言之一。从箇句话所睇到嘅,或者只系无内含嘅同语反复:或者,假如讲变喺箇度要有实在嘅意义,仲不如讲既然从无只系得无,噉喺箇度变实际上并毋存在,因为无喺箇度仍然系无。变包含紧:无不仍然系无,而过渡到佢嘅他物,过渡到有。——当后来嘅、尤其系基督教嘅形而上学,抛弃咗“从无得无”呢句名言时,佢就主张咗从无到有嘅一个过渡;无论佢系如何综合噉或者仅仅表象噉看待呢句话,即使喺呢个最毋完善嘅联合中,亦包含噉样一点,喺呢一点上,有与无相合咗,佢地嘅区别消失咗。——“从无得无,无就系无”呢句话嘅真正重要性,在于佢与一般嘅变对立,从而亦与“从无创造世界”对立。有啲人主张,甚至热烈主张“无就系无”箇句话,佢地毋会意识到佢地噉样就赞助咗埃利亚派抽象嘅泛神论,就实质而言,亦就赞助咗斯宾诺莎嘅泛神论。将“有只系有,无只系无”当作原则嘅哲学观点,可以称为同一性体系;呢种抽象嘅同一性乃系泛神论嘅本质。
有与无系同一嘅嘢,假如噉样嘅结果本身好耸动听闻或者似乎系怪论,噉呢度就不须再去理佢;不如讲箇种惊奇先至系可以惊奇嘅,箇种惊奇表现咗对哲学如此陌生,忘记咗喺呢门科学中所出现嘅规定,比喺寻常意识中同所谓普通人嘅知性中嘅规定完全毋同,箇种知性并毋恰好系健全嘅,而且亦系被养成惯于抽象嘅同惯于相信、或者甚至迷信抽象嘅知性。喺每一事例中,即喺每一现实事物或者思想中,都不难指出呢种有与无嘅同一。以上惯于直接性同中介(中介系一种相互嘅关系,因而含有否定),关于有与无所要讲嘅,必定系同一嘅嘢,即:无论天上地下,都冇一处地方会有某种嘢毋喺自身内兼含有与无两者。呢度所谈论嘅,当然系某一个现实嘅嘢,所以其中嘅箇啲规定,就毋再系处于完全毋真实之中(喺完全毋真实之中,箇啲规定系作为有与无而呈现嘅),而系喺进一步嘅规定之中,并且将被睇作系肯定嘅同否定嘅嘢,前者系已经建立嘅、已被反思嘅有,后者系已经建立嘅、已被反思嘅无;但系肯定嘅同否定嘅嘢都包含紧抽象吆嘅基础,前者以有为基础,后者以无为基础。——噉样,喺上帝自身中,就包含紧本质上系否定嘅规定噉样嘅质,如活动、创造、威力等等——佢地都系产生他物嘅。但系,对箇种主张,用例子来作经验嘅说明,喺呢度却完全系多余嘅。因为呢个有与无嘅统一,作为最初嘅真理,系一次就永远奠定咗嘅,并且构成咗一切后来嘢嘅环节;所以除变自身而外,一切以后嘅逻辑规定,如实有、质等,总之,一切哲学嘅概念,都系呢个统一嘅例证。——至于自称为普通嘅或者健全嘅人嘅知性,若果系佢抛弃咗有与无之不分离性,噉就让佢试一试,去揾出一物与佢嘅他物(如某物与界限、限制,话卡诶如啱先谈过嘅无限物、上帝与活动)分离嘅例子吧。只有空洞嘅思想物,如有同无本身,先至系分离嘅,前面所讲嘅箇种知性之偏爱佢地,却远胜过真理,远过于我地到处面临嘅有与无两者嘅不分离性。
啲人冇可能想要从各方面去对付通常意识喺噉样一个逻辑命题中所陷入嘅混乱,因为呢啲混乱系毋可以穷尽嘅。呢度只得列举出几个。噉样嘅混乱嘅根源之一,系意识对噉样嘅抽象逻辑命题,带来咗某一具体物嘅表象,毋记得须要谈嘅却毋系噉样嘅嘢,而只系有与无嘅纯粹抽象。所须要把握住嘅亦只系佢地。
有与非有系同一嘅;所以,无论我有冇,呢栋屋有冇,喺我嘅财产中呢一百文钱有冇,就都一样喇。——对箇个命题做噉样嘅推论或者应用,噉就系将佢嘅意思完全改变咗。箇个命题所包含嘅,只系有与无嘅纯粹抽象,但系箇种应用却从箇度造出一个被规定咗嘅有同被规定咗嘅无。正如上面已经讲过,呢度所倾嘅,唯独毋系被规定咗嘅有。一个被规定咗嘅、一个有限嘅有限嘅有系一个噉样嘅有,即佢自身联系到他物;佢系一个内容,与其他嘅内容、与成个世界都喺必然嘅关系之中。依照整体嘅相互规定嘅联系来睇,形而上学可以做出呢种——根本系同语反复嘅——主张,即假如一粒微尘摧毁咗,成个宇宙亦就会崩溃。喺反对上面所谈嘅命题而举嘅事例中,似乎某物之有冇,并毋系无足轻重嘅,但噉并非由于有或者非有,而系由于佢嘅内容,呢个内容将佢与他物联系起身喇。假定有一个规定咗嘅内容,某一个规定咗嘅实有,噉呢个实有,就与其他嘅内容有咗多方面嘅关系;与呢个实有发生咗关系嘅某一其他内容之有或者未有,对于呢个实有就毋系无足轻重㗎喇;因为实有基本上只有通过噉样嘅关系,先至成其为实有。喺表象中嘅情况亦系如此(喺此时,我地系用表象嘅更确定嘅意义,攞非有来同现实对比),喺表象嘅联系中,一个内容,通过表象作用与其他嘅内容有咗关系而作为被规定咗嘅嘢,佢嘅有或者未有,就毋系无足轻重㗎喇。
呢种观察所包含嘅嘢,同构成康德关于上帝存在嘅本体论证明所作嘅批判嘅一个主要因素,系相同嘅;对于呢个批判,此处所涉及嘅,仅仅系考虑喺其中出现嘅一般嘅有与无同规定咗嘅有或者非有嘅区别。——大家都知到,喺箇个所谓证明中,一切实在物所归属嘅一个存在物嘅概念被当作前提,而存在被当作同样系实在物之一,于是存在亦就归属于呢个存在物。康德嘅批判主要在于存在(Existenz)或者有(Sein)——噉在此处系同义语——并非特性,或者讲,并非实在嘅宾词,噉就系讲,佢并毋系某个能够加于一件事物嘅概念之上嘅嘢嘅概念。——康德喺呢度想要讲有并毋系内容规定。——佢跟住又讲,所以现实嘅嘢并毋比可能嘅嘢包含得更多;一百文现实嘅前并毋比一百文可能嘅钱多包含一丝一毫;——前者并毋比后者有毋同嘅内容规定。就后者之为孤立起身来睇嘅内容而言,有或者冇实际上系一样嘅;喺呢个内容中,并毋包含有与非有嘅区别,而箇个区别亦根本毋会影响到呢个内容;冇一百文钱,一百文钱将毋会少一啲,有一百文钱,一百文钱亦将毋会多一啲。区别必定系从其他乜嘢地方来嘅。——康德提醒讲:“与此相反,就我嘅财产状况来讲,有一百文现实嘅钱,系比自由一百文钱嘅单纯概念或者可能性要多啲。因为对象喺现实中,就毋单纯系分析噉包含于我嘅概念之中,而系综合噉对我嘅概念(呢个概念系我嘅状况嘅一种规定)嘅添加;上述嘅一百文钱,则并毋因为喺我嘅概念之外嘅存在而本身增加咗一丝一毫。”
仍然用康德不无混乱笨拙嘅话来讲,呢度要以呢两种状况为前提,一个系康德所谓概念,呢度应该理解为表象,另一个则系财产状况。无论系对于后一种或者前一种状况,即无论系对于财产或者表象,一百文钱都系一个内容规定,或者此康德嘅讲法,“一百文钱系综合噉对于噉样一个状况嘅添加;”我系一百文钱嘅持有者或者非持有者,或者又讲,我设想我有一百文钱或者毋设想,总之系毋同嘅内容。更一般噉来讲:有与无嘅抽象,佢地喺获得一个规定咗嘅内容时,就停止其为抽象喇;于是:有就系实在,系一百文钱规定咗嘅有;无就系否定,系一百文钱规定咗嘅非有。一百文钱呢个内容规定本身,假如亦就佢自身抽象噉去睇,噉佢喺有中同喺非有中,都同样系毋变嘅嘢。但当箇个有被当作财产状况之时,一百文钱就与一个状况发生咗关系;就呢个状况而言,一百文一百文钱有噉样嘅规定性,就毋系都一样喇;佢地嘅有或者非有,就都系变化;佢地已经转移到实有范围里头去喇。假如讲呢个、箇个(譬如一百文钱)之有或者未有,毕竟毋系都一样,因此要反对有与无之统一,噉却系一种错觉,即:我地将我有或者未有一百文钱嘅呢一区别,单纯转移到有与非有箇度去喇,——呢一错觉,如已经指出嘅,系依靠片面嘅抽象,丢开咗呈现于噉样例子中规定咗嘅实有,单纯坚持有与非有;反过来,应当理解做抽象嘅有与无,呢种错觉却又将佢转化为一个规定咗有与无,转化为一个实有。要都咗实有,先至会包含有与无嘅实在区别,即包含一个某物同一个他物。——浮现于心目中嘅,毋系抽象嘅有同纯粹嘅无及其仅仅系意想嘅区别,而系呢种实在嘅区别。
如康德所讲嘅噉样,“某物由于存在,就进入到全部经验嘅关联之中;”“我地从箇度就多获得咗一个知觉嘅对象,但我地嘅对象嘅概念并不以此而增加。”——似以上所解释嘅噉样,结果不过系讲,某物既然喺本质上系规定咗存在,噉佢由于存在,就与他物有咗联系,亦包括与一个知觉者嘅联系。——康德讲,一百文钱嘅概念,并毋以知觉而有所增加。呢度嘅概念,系指以前考察过嘅一百文钱嘅孤立嘅表象。喺呢种孤立嘅方式中,呢一百文钱固然有经验嘅内容,但被截断咗,并无对他物嘅联系同规定性;自身同一嘅形式,令到佢地失去咗与他物嘅关系,令到其无论被知觉与否,都系一样嘅。但系呢种一百文钱嘅所谓概念,乃系虚假嘅概念;单纯嘅自身关系嘅形式,本来毋属于噉样被界限嘅有限嘅内容,而系主观知性对内容所加强并借与嘅形式;一百文钱毋系自身关系嘅嘢,而系可以变化消逝嘅嘢。
呢度浮现于思维或者表象之前嘅,只系一个规定咗嘅有,即实有;对于呢种思维或者表象,必须追溯到前面已经讲过嘅巴门尼德所做嘅科学开端,佢将佢嘅表象活动,从而亦将后世嘅表象活动,精炼并提高为纯粹嘅思想、即有本身,于是就创造咗科学嘅因素。——箇个喺科学上系最初嘅嘢,必定会表明喺历史上亦系最初嘅嘢。我地必须将埃利亚派嘅一或者有睇作系关于思想所知嘅最初嘅嘢;水及类似嘅物质本原,固然应该系共相,但作为物质,仍然毋系纯粹思想。数既毋系最初嘅、单纯嘅思想,亦毋系存留喺自身之内嘅思想,佢乃系完全喺自身之外嘅思想。
从特殊嘅、有限嘅有,追溯到完全抽象一般性嘅有本身,应该睇作系最最第一嘅理论要求,甚至亦系实践要求。呢个就系,假如一百文钱搞到我有冇佢,令到我嘅财产状况有咗区别,或者,我存在毋存在,他物存在毋存在,区别仲加大,噉呢度可以提醒啲人应该喺佢地嘅意旨里头,将自己提高到抽象嘅共相,喺呢种共相中,无论一百文钱可以同佢地嘅财产状况有乜嘢样量嘅关系,而呢一百文钱之存在毋存在,的确对于佢地都系一样嘅,正如佢地之存在毋存在,即喺有涯之生中存在毋存在,对于佢地亦系一样嘅(因为呢度所指嘅,系一种状况,系规定咗嘅有),如此等等,——至于有啲财产状况,对于一百文钱噉样嘅占有,亦系一样嘅,噉就不须讲喇,——甚至一个罗马人亦讲过,si fractus illabatur orbis,impa-vidum ferient ruinae「纵苍穹轰然倾毁于四围,土崩瓦解中亦将夷然不动」,而基督徒就更应该似噉样漠然不动喇。
仲必须注意到呢一百文钱以及一般嘅有限事物之提高,同本体论嘅证明以及上述康德对佢所做嘅批判嘅直接关联。呢个批判由于例子通俗而颇为动听;边个毋知到一百文现实嘅钱与仅仅一百文可能嘅钱毋同咧?边个毋知佢地造成我嘅财产状况嘅区别咧?因为呢种差异喺一百文钱好突出;所以,概念,即作为空洞可能性嘅内容规定性,与有亦彼此毋同;于是,上帝嘅概念亦与佢嘅有毋同,我之毋得从一百文钱嘅可能性得出一百文钱嘅现实性,正如我毋得从上帝概念“推敲出”上帝嘅存在来,但本体论嘅证明,却又应该由上帝嘅概念推出佢嘅存在噉样嘅推敲来构成。假如概念与有毋同,系啱嘅,噉上帝与一百文钱以及其他有限嘅事物毋同,更系啱嘅。喺有限事物中,概念与有毋同,概念与实在、灵魂与肉体可以分离,因为佢地可以消逝、可以死亡,——呢个系有限事物嘅定义;抽象嘅上帝定义恰好相反,佢嘅概念与有系毋分离同毋得分离嘅。范畴同理性嘅批判,正系要阐明关于呢种区别嘅认识,并防止将有限嘅规定同关系呢类形式应用于上帝。
注释二
增添对有与无命题起反感嘅,仲必须举出另一个理由;呢个理由认为用“有与无系一个结果而且系同一个嘢”呢一命题,来表现观察有与无所得嘅结果,并毋完全。着重点偏于“系一个而且系同一个”,同一般判断一样,只有宾词先至喺判断中讲出主词系乜嘢,因此,呢个意义似乎就在于区别将被否认,虽然区别本来系即刻直接出现于命题之中嘅;因为呢个命题讲出咗有与无两个规定,并将佢地作为有区别者包括入来。——同时噉亦毋得意味住应该抽去有区别者而只系保持统一。既然应该被抽去嘅嘢,仍然喺命题中呈现并且被讲出名字,噉呢种否认区别嘅意义,就只系暴露出自身系片面㗎咋。而家,因为“有与无系同一嘅”呢一命题讲出咗两个规定嘅同一性,而实际上又将佢地当作有区别者包括入来,呢个命题就自相矛盾,自己消解。假如更确切噉把握住呢一点,噉呢度所提出嘅命题,仔细观察起身,就具有通过自身而自己消失嘅运动。于是,喺呢个命题本身,出现咗箇个应该构成佢嘅真正内容嘅嘢,箇个真系变。
于是呢个命题就包含咗结果,佢本身就系结果。呢度须要注意嘅情况,系结果本身并未喺命题中表现出来嘅呢种缺陷;喺命题中认识到结果嘅,只系一种外在嘅反思。——关于呢个问题,开头就必须提出噉样一般嘅注意,即命题用判断形式,并毋适于表现思辨嘅真理;熟悉呢种情况,可以消除好多对思辨真理嘅误解。判断系主词与宾词间嘅同一关系,喺箇度,判断将主词所具嘅有比宾词更多嘅规定性抽去,正似佢亦将宾词比主词更阔嘅「外延」抽去一样。但系,假如内容系思辨嘅,噉主词与宾词嘅毋同一,亦系本质嘅环节,不过呢个环节并未有喺命题中表现出来啫。近来嘅哲学有好多地方,喺毋熟悉思辨嘅人来睇,似乎好光怪陆离,呢个大多数系由于用简单嘅判断形式来表现思辨嘅结果。
关于表现思辨真理嘅缺陷,首先就以加上“有与无毋系同一嘅”呢个相反嘅命题来扑救,呢个喺上面亦同样系讲咗出口嘅。但噉样又发生咗另一缺憾,因为呢啲命题并毋系互相联系,只系喺二律背反中去表述内容,而佢地嘅内容却又关系紧一个并且系同一个嘢,喺两个命题中表现出来嘅规定,亦应当直捷了当噉联合起身,——呢一联合只得表现为两个互不相容嘅嘢之间嘅非静止,即运动。强加于思辨内涵嘅最常见嘅偏颇,就系令到佢成为片面嘅,即佢本来可以消解于两个命题之中,却只举出其中一个。呢个命题之可以主张,系不容否认嘅;呢种陈述系啱嘅,同样又系错嘅,因为假如从思辨嘅嘢取得一个命题,噉至少亦必须同样注意并陈述另一命题。——呢度仲要特别提到呢个姑且讲系不幸嘅字眼:统一;统一比同一仲更关系到主观嘅反思;佢主要被当作关系,系由比较、由外在嘅反思而发生嘅。因为比较喺两个毋同嘅对象中发现咗同一嘅嘢,于是就有咗统一,箇度嘅前提系,被比较嘅对象本身对呢个统一毫不相干,所以呢种比较同统一丝毫毋涉及对象本身,只系涉及喺佢地之外嘅活动同规定。因此,统一表现咗完全抽象嘅同一,所讲嘅对象越显出绝对有区别,讲起身亦就越加难听刺耳。因此,讲毋分离同不可分离,要比讲统一好啲;但噉样又冇表现出全体关系嘅肯定方面。
所以全体,即呢度所发生嘅真嘅结果,就系变,并毋单纯系有与无嘅片面嘅或者抽象嘅统一。佢乃系由于噉样嘅运动,即:纯有系直接嘅、简单嘅,纯无亦同样如此,两者有区别,但区别又同样扬弃自身,而毋系区别。结果系有与无嘅区别同样成立,但只系一个臆想嘅区别。
啲人臆想有与其讲系无,不如干脆讲系他物,有无嘅绝对区别,系再明白不过嘅,而要讲出呢种区别,亦好似系再容易不过嘅。但要证明呢种区别系冇可能嘅,佢系毋可以用语言讲嘅,亦同样容易。让箇啲愿意固执有无区别嘅人去试一试,讲出区别所在吧。假如有与无具有任何令到佢地互相区别嘅规定性,噉佢地就会成为如前所讲嘅规定咗嘅有同规定咗嘅无,而毋系呢度仍然系嘅纯有同纯无。佢地每一个都同样系毋会规定嘅,所以佢地嘅区别,完全系空嘅;因此区别毋喺佢地本身,而只在于第三者,在于意见。但意见系主观嘅形式,毋喺呢度陈述之列。但系,有与无都喺第三者中有其持续存在,噉样嘅第三者,必定亦喺呢度出现,而且喺呢度已经出现,佢就系变。有与无喺变中,系有区别嘅;只有喺佢地有区别时,先至有变。呢个第三者系与佢地毋同嘅他物,——佢地只喺一个他物中先至持续存在,亦就系讲,佢地毋系自为噉持续存在嘅,变系有嘅持续存在,又系非有嘅持续存在;或者讲,佢地嘅持续存在,只系佢地合而为一;佢地嘅呢个持续存在,亦恰恰就系箇个扬弃佢地嘅区别嘅嘢。
必须指出有与无嘅区别嘅呢种要求,本身亦就包括咗讲出乜嘢系有、乜嘢系无嘅要求。箇啲恼恨将呢一个同另一个仅仅当作系相互过渡去认识,而对有同无主张噉样、箇样嘅人,让佢地举出佢地讲嘅系乜嘢吧,亦就系,让佢地提出一个关于有与无嘅定义,并说明其正确吧。佢地喺其他嘅地方,亦承认并应用咗旧科学嘅逻辑规则,但系,假如不曾满足旧科学呢种最初嘅要求,噉一切关于有同无嘅箇啲主张,就只系信口开河,冇科学校准。假如啲人又讲,只要将存在当作与有意义相同,存在就系对可能性嘅补充,噉呢个就系以另一规定、可能性为前提,所讲嘅有,就毋系喺佢嘅直接性之中,甚至毋系独立嘅,而系从属嘅。噉样有咗中介嘅有,我地为佢留低咗“存在”(Existenz)呢一名词。但系啲人却经常将有相像成纯粹嘅光明——仿佛系某种无阴翳嘅视见嘅莹澈,而无则系纯粹嘅黑夜,并将佢地嘅区别,联系到人所熟知嘅感性嘅差异上去。事实上,倘若更精细噉去想像呢种视见,就能够易于体会到,喺绝对光明中所睇见嘅,同喺绝对黑暗中一样,毋多亦毋少,前一种视见同后一种视见,都系纯粹嘅视见,亦就系毫无视见。纯粹嘅光明同纯粹嘅黑暗,系两个空嘅嘢,两者系同一嘅。只有喺规定咗嘅光明中——而光明系由黑暗规定嘅——即喺有阴翳嘅光明中,同样,亦只有喺规定咗嘅黑暗中——而黑暗系由光明规定嘅——即喺被照耀嘅黑暗中,某种嘢先至能够区别得出来,因为只有有阴翳嘅光明同被照耀嘅黑暗本身先至有区别,所以亦先至有规定咗嘅有,即实有。
注释三
有与无系统一嘅不可分嘅环节,而呢个统一又与有、无本身毋同,所以对有、无来讲,佢系一个第三者,呢个第三者最特征嘅形式,就系变。过渡与变,系同一嘅;只系由此过渡及彼嘅有、无两者,喺过渡中,更多被想像为互相外在嘅、静止嘅,而过渡亦系喺两者之间出现㗎咋。无论喺乜嘢地方,用乜嘢方式谈到有或者无,都必定有呢个第三者;因为有、无并不自为噉持续存在,而只系喺变中,喺呢个第三者中。呢个第三者有好多经验嘅形象,但系抽象为咗指出抽象嘅产物、即有与无要各自坚持,并防止佢地过渡,就将箇啲形象放喺一边或者忽略咗。对付噉样简单嘅抽象态度,亦同样简单,只须提到经验嘅存在就得喇,喺经验嘅存在中,箇种抽象本身亦只系某物,有咗实有。或者讲,要将不可分离者嘅分离固定落来嘅,只系其他嘅反思形式。噉样嘅规定本身就有佢自己嘅对立物,无须追溯同求助于事情嘅本性,箇种反思规定就自己驳斥咗自己,因为按照佢本身系点样,喺佢本身箇度就显出佢嘅他物来喇。要将反思嘅一切曲折,断想及其推理一齐捉住,以杜绝反思掩盖其自相矛盾嘅出路同躲闪,并令到其冇可能,箇个系嘥晒力气。因此,我亦毋去理睬好多自称反对“有与无皆不真,只有变先至系两者嘅真理”呢一讲法嘅箇啲责难同驳斥。思想训练,只有由对知性形式嘅批判嘅认识来完成;呢种思想训练就系要洞察箇啲驳斥嘅无聊,或者不如讲就系要驱逐噉样嘅断想。箇啲最富于呢类责难嘅人,对最初遇到嘅命题,就带住佢地嘅反思扑奔向前,毋使进一步嘅逻辑研究,来帮助同帮助过自己意识到呢啲反思性质嘅粗疏。
假如有与无相互隔绝,一个被放喺另一个范围之外,噉样亦就否定咗过渡,于是就发生咗一啲现象,而家就要加以考察。
巴门尼德坚持咗有,当佢同时亦谈到无,讲“无,乜嘢都冇,只有先至有”之时,又系最彻底嘅。噉样,有自身完全系不曾规定嘅,即与他物冇关系。因此,好似从呢个开端、即从有自身,毋得更往前进,前进只有从外面与某种陌生嘅嘢联系,先至得出现。因为有与无系同一吆嘅,所以进程似系第二个绝对嘅开端,——呢个系一个自为嘅过渡,外在噉加到有上面去嘅。总之,假如“有”有规定性,佢就毋会系绝对嘅开端;噉佢就系依赖于他物,毋系直接嘅,毋系开端。但如果有不曾被规定,因而系真嘅开端,噉佢亦就冇乜嘢来转变佢为他物,佢同时系终结。从有毋得迸发出乜嘢来,正似乜嘢亦毋得侵入到有里头去;喺巴门尼德箇度亦同喺斯宾诺莎箇度一样。从有或者绝对实体都毋可以前进到否定嘅、有限嘅嘢。如已经讲过嘅,假如从无关系嘅、呢度即无进展嘅有出发,毕竟仲有往前进嘅嘢,噉佢就只得以外在方式出现,而呢种进展就系第二个新嘅开端。费希特亦系如此,佢嘅最绝对嘅、无条件嘅基本命题:“A=A”系正命题;第二个系反命题;后者一部分系有条件嘅,一部分系无条件嘅(于是自相矛盾)。呢个系一个外在反思嘅进展,佢记将用来开始嘅绝对物又即刻否认,——反命题即第一个同一性嘅否定,——同时又明明即刻令到其第二个无条件嘅嘢成为有条件嘅嘢。假如进展,即扬弃第一个开端,净系仲有可以成立嘅理由,噉喺第一个开端自身之内,必定包含有能够令到他物喺箇度发生关系嘅嘢;所以,噉必定系一个规定咗嘅嘢。不过有或者绝对实体都毋得自称系噉样嘅嘢;啱啱相反,佢系直接嘅嘢,系绝对仲不曾规定嘅嘢。
耶柯比喺论批判主义想将理性解释清楚嘅试图嘅著作中,为咗攻击康德嘅自我意识嘅先天综合,对一切抽象物过渡到一个更远嘅嘢同两者联合嘅冇可能,作咗最雄辩嘅、或者已经被遗忘嘅描写(《耶柯比集》第三卷)。佢噉样提出课题,即喺一个纯粹物中(不论呢个纯粹物系意识、时间或者空间嘅纯粹物),讲明一个综合嘅发生或者创造。“空间系一,时间系一,意识系一,……但系你地讲下啰,呢三个一中嘅任何一个,如何本身系纯粹嘅而成为咗繁多嘅咧?……每一个都只系一,而毋系他物;一个万物皆一;一个无呢个「空间」、呢个「时间」、呢个「意识」嘅呢个一呢个一呢个一嘅自己同一;因为呢啲,连同呢个、呢个、呢个都仲喺不曾规定嘅无限嘅零中瞓觉,而且一切同每个有规定嘅嘢亦要从箇度先至会产生出来咧!系乜嘢嘢将有限变成箇三个无限咧?系乜嘢嘢令到先天嘅空间、时间与数同尺度结胎而将佢地变成一个纯粹嘅繁多咧?系乜嘢嘢令到纯粹嘅主动性(自我)摆动咧?纯粹母音如何得到子音,或者不如讲其无声嘅不断嘅声息如何自己中断以取得至少一种独立嘅音响或者音节咧?”——可见耶柯比已经好明确噉认识到抽象之非物,无论佢系所谓绝对嘅、即抽象嘅空间,或者系噉样嘅时间,或者系噉样嘅纯粹意识、即自我;佢僵持喺箇度,为咗要主张到他物(即综合嘅条件)同到综合自身嘅进展冇可能。呢度所讲嘅综合,必须不被当作现成规定从外面嘅联系;——呢个问题本身,一方面涉及第二个嘅产生,成为咗第一个,即规定嘅嘢嘅产生,成为咗不曾规定嘅、开端嘅嘢,一方面有又涉及内在嘅综合、先天嘅综合,——即有区别嘅嘢自在自为嘅统一。变就系有与无呢种内在嘅综合;但系因为综合嘅意义最接近于彼此相外嘅现成嘅嘢嘅外在联结,所以毋用综合、综合嘅统一戥名词系啱嘅。——耶柯比问自我嘅纯粹母音如何得到子音?系乜嘢嘢令到规定性成为无规定性?——呢个乜嘢系容易回答嘅,而且康德对呢个问题亦用佢嘅方式回答过喇,但系如何嘅问题即系要问何种方式、依据何种关系等等,并要求举出一个特殊范畴;而喺呢度却谈毋到种类样式、知性范畴。如何嘅问题本身就属于反思嘅坏方式,反思追问可以捉摸嘅性质,却从而以佢嘅固定范畴为前提,噉就对所问嘅嘢预先装备好咗回答。如何嘅问题,喺耶柯比箇度,亦无追问综合嘅必然性噉样高一层嘅意义,因为如已经讲过嘅,佢仍然坚持喺抽象中,主张综合嘅冇可能。佢特别形象噉描写咗达到空间抽象嘅程序(147页)。“我必须尝试暂时完全忘却我曾经睇到过嘅、听过嘅、接触过嘅或者触动过嘅任何嘢,显然我自身亦毋例外。我必须完全、完全、完全忘却一切运动,正因为呢一忘却最难,所以我亦最迫切。总之,如似我喺思想中将一切丢开咗噉样,我必须将一切都清扫开,除咗无限嘅、毋变嘅空间嘅直观被强制留存落来之外,乜嘢都冇剩低。因此,我毋可以将我自己当作某种与呢个空间毋同嘅嘢、而系从思想上与呢个空间相连,并且喺佢之内;我毋可以仅仅让佢环绕我、渗透我,而系我必须完全过渡到佢之中,与佢合而为一,将我转变为佢;我必须除我嘅呢种直观本身而外,自己乜嘢都毋剩低,以便将我嘅呢种直观当作一个真正独立自主嘅、一致而且系唯一嘅表象来观察。”
喺呢种完全纯粹嘅连续性中,即喺表象嘅无规定性同虚空中,叫呢个抽象为空间,或者直观、纯思维都系一样;——呢一切都同于印度人所谓梵,——当印度人长年外表毋逳,漠然于感觉、表象、幻想、贪欲等等,而只睇住鼻哥尖,心里头诵念唵、唵、唵,或者乜嘢都毋念时,噉就叫做梵。呢种幽暗空虚嘅意识,作为意识来把握,就系——有。
耶柯比又讲,喺呢种虚空中,佢所遭遇都嘅,适与康德讲佢应该遭遇到嘅相反;佢并未发现自己系多与多方面嘅,而自己又真系无一切多与多样性嘅一;系嘅,“我自己就系冇可能性本身,系一切多样同多之化为乌有,……从我嘅纯粹嘅、全然简单嘅、毋变嘅本质,连最微小嘅嘢亦建造毋到出来,亦潜入毋到我里头去,……于是吔体彼此相外、彼此并列嘅事物,一切根据上述事物而来嘅多样性同多(喺呢种纯粹性中),都显得系纯粹冇可能。”(149页)。
呢种冇可能无非系重复下面呢句话:我坚持抽象嘅统一并排除一切多同多样性,令到我停喺无区别同无规定之中,而忽视一切区别同规定。而令到康德嘅自我意识嘅先天综合、即呢种统一嘅活动,自己澌灭,并喺呢种澌灭之中保持自己,耶柯比将自己亦冲谈到同样抽象嘅地步喇。佢将箇个“综合自身”、箇个“原始判断”片面噉作成“连缀字自身”——“一个系、系、系,无始无终,亦冇何物、何人、边一种。呢个往前无限重复嘅重复,系顶顶纯粹嘅综合唯一嘅业务、作用同生产,佢就系箇个单纯、纯粹、绝对重复自身”(125页)。或者讲实际上箇度既然冇间断,即冇否定、区别,噉佢就毋系重复,而仅系无区别嘅单纯嘅有。——但系,当耶柯比恰恰将统一所以为综合嘅统一嘅嘢丢开时,噉仲仍旧系综合咩?
首先要讲嘅系,当耶柯比自己固守系绝对嘅、即抽象嘅空间、时间及意识中时,佢用呢种方式就将自己陷入并坚持咗喺经验上系错误嘅嘢;喺经验上呈现嘅时间与空间,并毋系始无限嘅空间与时间噉样嘅嘢,喺佢地嘅连续中未有毋充满咗各种被限制嘅实有同变化,所以呢啲界限同变化就属于空间性同时间性,而不曾分离,亦不可分离。意识亦系噉样,佢充满咗有规定嘅感觉、表象、欲望等等,佢嘅存在与某种特殊内容不可分。——经验嘅过渡净系自明嘅,意识亦当然得以空嘅空间、空嘅时间、空嘅意识本身,或者纯有为对象同内容;但佢不停留喺箇度,佢毋单止从噉样嘅虚空行出来,而且冲到一个较好嘅、即无论如何较具体嘅内容箇度,毋理呢一内容喺其他方面几咁坏,但就此而论,佢净系较好较真嘅。噉样一个内容正系综合嘅,被认为系一般意义下嘅综合嘅内容。噉样,巴门尼德所要对付嘅,系与有同真理相反嘅假象与意见;斯宾诺莎所要对付嘅,系属性、样式、广延、运动、知性、意识等等。综合包括并指出箇啲抽象毋系真理,佢地喺综合中与他物统一,所以毋系本身持续存在嘅,毋系真嘅,而净系相对嘅。
但系,呢度毋系要讲明空嘅空间喺经验上嘅乌有。意识固然喺进行抽象时亦得以箇个无规定嘅嘢来充实自己,而固定嘅抽象亦系纯空间、时间、纯意识、纯有等思想。纯空间等等思想、即纯空间等等,应该自身被表明为乌有,噉就系讲,纯空间本身已经系佢嘅对立面,喺佢自身中已经浸透咗佢嘅对立物,自己就系超出自身嘅嘢,系规定性。
呢一点喺箇啲思想中系直接发生嘅。箇啲思想就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嘅抽象嘅结果,佢地被明显噉规定为无规定嘅嘢;呢种无规定嘅嘢,假如追溯到佢嘅最单纯嘅形式,就系有。但系呢种无规定性,正系构成规定性嘅嘢;因为无规定性与规定性对立;无规定性作为对立物自身就系有规定性嘅,或者否定性嘅嘢,而且系纯粹嘅、完全抽象嘅否定嘅嘢。呢种无规定性或者抽象嘅否定,系“有”自身所具有嘅,当内在嘅同外在嘅反思将有与无等同起身,宣称有系一个空嘅思想物,系无时,佢所讲嘅就系呢个有。——或者,亦可以讲,因为有系无规定性嘅嘢,所以佢毋系佢所系嘅(肯定嘅)规定性,亦就毋系有,而系无。
当喺逻辑中将有本身做成开端时,过渡喺呢个开端嘅纯粹反思中,仲系揞住嘅;因为有只系直接建立起身嘅,无亦只得由佢箇度直接出现嘅。但一切后来嘅规定,如紧接住而来嘅实有,都更为具体;喺实有中已经建立咗噉样嘅嘢,即佢包含并生产箇啲抽象嘅矛盾,因而亦包括并产生箇啲抽象嘅过渡。当有作为简单嘅、直接嘅嘢时,有系全然抽象嘅结果,因而已经系抽象嘅否定性,系无,——呢种回忆会被科学抛喺后面,科学显然从本质出发,喺自身范围之内,将箇个片面嘅直接性作为一个有咗中介嘅直接性来讲明,喺呢度,有被建立为存在,而呢个有嘅中介物,亦被建立为根据。
用咗箇种有就系无嘅回忆,从有到无嘅过渡,就可以想像为本来系某种容易而琐屑嘅嘢,或者如啲人所讲嘅,佢系可以讲明同把握嘅,即:有既然成为咗科学嘅开端,当然就系无;因为一切皆得抽象,而一切都被抽象之后,剩低嘅就系无喇。啲人仲可以讲,照呢种讲法,开端就系毋系肯定嘅嘢、毋系有,而恰恰系无,并且无之系终结,至少毋亚于直接嘅有,甚至过之。最简单嘅办法,系对噉样嘅推理随佢去,而检察佢所夸耀嘅结果情况点样。如果依照呢个讲法,无真系箇种推理嘅结果,并造成以无为开端(如中国哲学),噉就连手都毋使转喇,因为喺转手之前,无就已经转为有喇(参睇前面:乙、无一节)。但系,如果一切物都系有嘅物,而箇个一切物嘅抽象又被当作前提,噉箇个抽象就须更正确噉对待;一切有嘅物嘅抽象嘅结果,首先系抽象嘅有、一般嘅有,正似喺上帝存在嘅宇宙论证明中,我地从世界嘅偶然嘅有超出,并且在此超出中仍然带住有一样,呢个有被规定为无限嘅有。总之,呢个纯有亦能够抽象,将有再加到已经抽象嘅一切物上去,于是留低嘅就系无。假如啲人愿意忘记无之思维、即无之转变为有,或者对此毫无所知,啲人就能够将箇种能够嘅办法静静噉再继续落去;即无亦能够(多谢上帝!)抽象(世界嘅创造亦系一种无嘅抽象),于是无亦冇留低,因为呢个净系要被抽象嘅;噉样,啲人又重新那回到有。——呢种“能够”供给咗表面嘅抽象游戏,喺呢度,抽象自身只系否定嘅片面活动。首先,呢种“能够”本身就在于:对佢来讲,有与无都系一样嘅;其中每一个都要消灭,正如每一个都要发生噉样;从无嘅活动出发或者从无出发亦仍然系一样嘅;无嘅活动,即单纯嘅抽象,比起单纯嘅无来,其真实毋更多亦毋更少。
柏拉图喺佢嘅巴门尼德篇讨论咗“一”嘅辩证法,同样须当作外在反思嘅辩证法来睇。“有”与“一”都系埃利亚派嘅概念,两者系同一嘅。但佢地仍须区别,柏拉图喺箇篇对话中就系噉样睇法。佢去开“一”嘅一啲规定、如全体与部分、喺自身中嘅有与喺他物中嘅有、形体、时间等等之后,结果系有毋属于一,因为有除咗依照箇啲样式之一而外,并毋属于某一事物(斯太芬奴斯,第三卷,第141,e页)。柏拉图由此而讨论“一有”命题;我地应该考察喺佢箇度,从呢个命题到一之非有嘅过渡,系如何完成嘅;通过作为前提嘅“一有”命题中两个规定嘅比较,过渡就出现咗;呢个命题包含紧一与有,“一有”所包含嘅,比仅仅讲一要多啲。喺一同“一有”嘅差异中,亦就可以睇出呢一命题所包含嘅否定嘅环节。噉亦就显出呢种方法系有前提嘅,而且系一种外在嘅反思。
一同有既然喺呢度有咗关联,噉有虽然应该抽象噉本身坚持抽象,佢却最简单噉,不须夹杂任何思维,就喺一个关联中显出来喇,关联就包含有与应当主张嘅相反嘅对立物。如果有被当作直接嘅,有就属于一个主体,系以言说表现出来嘅,具有一个一般嘅经验嘅实有,因此系喺有限制嘅同否定嘅范围之中。当知性抗拒有与无嘅统一而援引当前直接嘅事物之时,佢无论用乜嘢言词或者花样去把握,而喺经验中,却恰恰只得发现规定咗嘅有,有限制嘅、否定嘅有,——即佢所抛弃嘅箇个统一。于是,直接嘅有嘅主张就归结到一种经验嘅存在,呢种主张既然要坚持思维之外嘅直接性,就毋得抛弃呢种经验存在嘅表现。
无亦系噉样,不过方式相反啫。呢种反思亦系大家所熟知嘅,而关于无亦经常有噉样嘅谂法。无就其直接性而言,表现自己系有嘅;因为就本性来讲,佢与有系同一嘅。无会被思维、想像、言说,所以佢有;无喺思想、表象、语言等等中有佢嘅有。但呢个有仍然与无仲有区别;于是可以讲无固然喺思维、表象中有,但系因为呢个有只喺思想或者表象中先至有,所以佢冇,有并毋属于噉样嘅有。即使有此区别,亦不可否认有与无正有住关系;即管关系亦包含区别,但喺关系中却现存紧与有嘅统一。不论用乜嘢方式去讲或者证明无,正系喺一个实有中,无净系背然咗与一个有嘅联系或者接触,与一个有系毋分离嘅。
但系,当无喺一个实有中噉样表现出来时,啲人心目中仲系经常谂到无与有呢种区别,即:无嘅实有系完全毋适合于无本身嘅,无自身冇自为嘅有,其哦毋系有本身;无只系有嘅缺少,黑暗只系光明嘅缺少,寒冷只系温热嘅缺少等等。黑暗只系就与眼睛嘅关系而言,就与肯定嘅嘢(光明)作为外表比较而言,先至有意义,寒冷亦同样仅仅系我地感觉中嘅某物。反之,光明、温热以及有,本身系客观嘅、实在嘅、起作用嘅与否定物同无嘅性质同资格全然毋同。黑暗只系光明嘅缺少,寒冷只系温热嘅缺少,呢一点可以经常列为一单好重要嘅反思同富有意义嘅认识。关于呢种敏锐嘅反思,可以喺经验对象嘅范围中用经验来观察;由于黑暗将光明规定成颜色从而令到光明本身可以睇得见,由于如前所讲,喺纯粹光明中就似系喺纯粹黑暗中一样,到睇毋清楚乜嘢嘢,所以黑暗喺光明中当然显出来咗作用。可见性系眼中嘅作用;而否定嘅「黑暗」同被视为实在嘅、肯定嘅光明,对此作用亦同样有份。同样,从水,从我地嘅感觉等等都足够认识到寒冷;假如我地否认寒冷嘅客观嘅实在,则对佢将毫无所得。但仲可能责难讲,呢度同上面所谈嘅,都系有一定嘅内容嘅否定嘅嘢,并毋会谈到无本身,呢个无本身,就佢系空洞抽象而论,佢既毋比有低,亦毋比有高。——但系,寒冷、黑暗以及呢一类规定咗嘅否定,必须就佢地本身来对待,并且必须睇到噉样一来,就令到其如此嘅一般规定而论,建立咗乜嘢。佢地毋应该系一般嘅无,而系光明、温热等等嘅无,系某种规定物、某一内容嘅无;佢地可以讲系有规定嘅、有内容嘅无。但系一种规定性,呢个喺以后仲要谈到,自身就系一种否定,所以佢地系否定嘅无,但系否定嘅无,自身就系某种肯定嘅嘢。无由于佢嘅规定性(呢种规定性喺上面表现为主体中或者无论其他嘅乜嘢中嘅实有)而转变为肯定嘅嘢,噉对于坚持知性抽象嘅意识来讲,好似最为荒谬难解。否定嘅否定成为肯定,呢种理解系如此简单,或者正因其简单,先至被高傲嘅知性以为琐屑而不需重视,即管呢个事实有佢嘅正确性,——佢不但正确,而且因为噉样嘅规定嘅普遍性,可以有无限嘅扩张同普遍嘅应用,噉当然更加重视。
有与无相互过渡嘅规定,亦仲须注意,要把握呢种过渡,同样不须有更多嘅反思规定。过渡系直接而全然抽象嘅,因为过渡嘅环节都系抽象嘅,噉就系讲,由于喺呢啲环节里头仲未有建立起他物嘅规定性,而呢啲环节都系以他物为中介而过渡嘅。即管有本质上即系无,但系无系喺有箇度,仲未有建立;返过来讲,亦系噉样。因此,喺呢度应用更多规定咗嘅中介,以某种关系去把握有与无,系毋许可嘅;——箇种过渡仲毋系关系。所以毋许可讲,无系有嘅根据,或者有系无嘅根据,——无系有嘅原因等等;亦毋许可讲,噉只得喺有某物条件下过渡到无,或者喺非有嘅条件下过渡到有。毋同时对关系嘅方面加以进一步嘅规定,就毋能够对关系嘅种类加以进一步嘅规定。根据同后果等联系所连结嘅方面,意见毋再系有同无,而显然系成为根据嘅有同某个建立起身嘅,非独立嘅嘢——但毋系抽象嘅无。
注释四
以上所讲,与反对世界有开始、有没落,从而证明物质恒在嘅辩证法有关,即与一般反对变、发生、消灭嘅辩证法有关。——康德关于世界喺时间同空间上系有限抑或系无限嘅二律背反,以后将喺量嘅无限呢一概念下再详细考察。——箇种简单嘅、通常嘅辩证法,系依靠坚持有与无嘅对立。证明世界或者某物到毋得有开端嘅方式如下:
无论有某物,抑或系冇某物,都毋得有开端。因为如有某物,佢就毋系开端。——假使世界或者某物应有开端,噉佢就须于无中开始,但开端毋喺无中,亦毋系无;因为开端自身就包含住有,而无却毋包含有。无只系无。假如以根据、原因等等来规定无,噉喺根据、原因等等中就包含咗肯定,包含咗有。——以同样嘅理由,某物亦毋得有终结。因为如果噉样,则有必定包含有无;但有只系有,并非自身嘅对立物。
好显然,呢度对于变、或者开端与终结,对于呢种有与无嘅统一,除咗断言否认同将有与无各自分离列为真理而外,乜嘢都提毋出来。但系呢种辩证法却至少比箇种反思嘅想像要彻底啲。箇种想像认为有与无全然分离,乃系完全嘅真理;另一方面,又认为开端与终结亦同样系真嘅规定,于是事实上又假定咗有与无并毋分离。
喺有与无绝对割裂嘅前提下,就经常听到讲开端与变净系某种不可思议嘅嘢;因为啲人以取消开端或者变为前提,尔后又承认开端或者变,自陷于矛盾,并令到其解决冇可能,呢个矛盾就叫做不可思议。
以上所讲,亦就系知性反对高等数学分析中无限小量嘅概念所用嘅同样辩证法。关于呢一概念,以下仲要详细讨论。呢啲量系噉样规定嘅,即系喺消失中;毋喺消失之前,因为噉样,佢地就系有限嘅量喇;亦毋喺消失以后,因为噉样,佢地就冇喇。呢个纯概念经常遭到反复嘅责难,讲噉样嘅量一毋系某物,一毋系无;喺有与非有之间,系冇中间状态嘅(状态喺呢度系一个毋恰当嘅、野蛮嘅讲法)。——呢度同样假定咗有与无嘅绝对分离。但反过来亦正讲明咗有与无事实上系同一嘅,或者用噉样嘅语言来讲,冇乜嘢嘢毋系喺有与无之间嘅中间状态。数学嘅辉煌成就,必须归功于接受咗箇种与知性矛盾嘅规定。
上面所引嘅推理,造成咗有与无嘅绝对分离嘅错误前提,并停留喺呢一前提上,噉毋叫辩证法,应该叫诡辩。因为诡辩系由无根据嘅前提而来嘅推理,对前提不加批判,不加思量,即认其有效。我地所谓嘅辩证法,却系更高嘅理性运动,喺呢个运动中,似系绝对分离嘅嘢,通过自身,通过佢地系乜嘢,相互过渡咗,箇个「彼此分离」嘅前提亦自身扬弃咗。有与无自身辩证嘅、内在嘅本性,就系将佢地嘅统一,变,表现画质佢地嘅真理。
2.变嘅环节:发生与消灭
变系有与无嘅毋分离,毋系从有与无抽象来嘅统一,变作为有与无嘅统一,乃系规定咗嘅统一,或者讲,有同无两者都系喺呢种统一之中。但系有同无,每一个都与佢嘅他物毋分离,就毋系佢喇。所以有与无系喺呢个统一中,但佢地系作为消逝嘅嘢,不过系被扬弃嘅嘢。佢地从最初被想像为独立性,下降到成为尚有区别嘅、但同时已被扬弃嘅环节。
照呢种区别来把握环节,噉喺区别中嘅每一个环节都系与他物嘅统一。所以变包含有与无两个噉样嘅统一体;一个系作为直接嘅有同对无嘅关系,另一个系作为直接嘅无同对有嘅关系;喺呢两个统一体中,规定嘅价值并毋相等。
变用呢种方式,就喺一个双重规定之中喇;喺一重规定里头,无系直接嘅,即规定从无开始,而无自己与有相关,就系讲过渡到有之中;喺另一重规定里头,有系直接嘅,即规定从有开始,有过渡到无之中,——即发生与消灭。
两者都同样系变,佢地虽然方向毋同,却仍然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一个方向系消灭;有过渡到无,但无又系佢自己嘅对立物,过渡到有,即发生。呢个发生系另一个方向;无过渡到有,但有又扬弃自己而过渡到无,即消灭。佢地毋系相互扬弃,毋系一个喺外面将另一个扬弃,而系每一个喺自身中扬弃自己,每一个喺自身中就系自己嘅对立物。
3.变嘅扬弃
发生与消灭所建立嘅均衡,首先就系变自身,而呢种均衡又融化为政治嘅统一。喺呢个均衡中有与无只系消逝嘅嘢;但变本身只系由于佢地嘅区别先至有。因此,佢地嘅消逝只系变嘅消逝,或者讲,系消逝自身嘅消逝。变系一种毋安定嘅动荡,佢沉没喺静止嘅结果中。
亦可以噉样讲,变系一般有与无嘅消逝;但又变依靠有与无嘅区别。于是,变喺自身中与自己矛盾,因为佢喺自身中联合咗与自己对立嘅嘢;一个噉样嘅联合,又系要自己毁灭嘅。
呢个结果系消逝咗嘅有,但却毋系无;假如噉样,佢将只系回复到箇两个已经扬弃咗嘅规定之一箇度去,而毋系无与有嘅结果。佢变为静止嘅单纯性嘅有与无嘅统一。但静止嘅单纯性又系有,但系呢个有已经毋再系只为自己,而系整体嘅规定。
变噉样过渡到有与无嘅统一,就系实有,呢个统一系有嘅,或者讲具有呢两个环节嘅片面嘅直接嘅统一形态。
注释
扬弃同被扬弃嘅嘢(观念嘅嘢)系哲学最重要嘅概念之一,系到处决然反复出现嘅基本规定,其意义须确定把握,尤其要与“无”区别开。扬弃自身嘅嘢并毋因为扬弃而就系无。无系直接嘅,而被扬弃嘅嘢却系有中介嘅;佢系非有之物,但却系从一个有出发嘅结果。佢由规定性而来,因此佢自身仲有规定性。
扬弃喺语言中,有双重意义,佢既意谓保存、保持,又意谓停止、终结。保持自身已经包容否定,因为要保持某物,就须去开佢嘅直接性,从而须去开佢嘅可以受外来影响嘅实有。——所以,被扬弃嘅嘢同时即系被保存嘅嘢,只系失去咗直接性啫,但佢并毋因此而化为无。——扬弃嘅上述两种规定亦可以引用为字典中嘅呢个字嘅两种意义。一种语言竟然可以将同一个字用于两种相反嘅规定,系好可以注目嘅事。语言中可以揾到自身嘅就有思辨意义嘅字眼,呢个对于思辨系好愉快嘅:德语就有好多呢类字眼。拉丁语“取”字(tollere)嘅双关意义(由西塞罗“屋大维高升咗”嘅隽语而著名),却冇噉样深远,肯定嘅规定只不过达到上升啫。某物只喺与对立物统一时先至被扬弃;佢喺较细密嘅规定中,作为反思嘅嘢,可以适当噉称为环节。杠杆上一点嘅重量同距离都叫做杠杆嘅力学环节,因为作用相同,即管一个环节系实在嘅,即重量,另一个揾节系观念嘅,仅仅系空间嘅规定,系一条线,各有毋同(参睇《哲学全书》第三版,261节注释)。啲人仲不得不更经常注意到对于反思规定,哲学术语每每使用拉丁名词,呢个或者系因为本国语中无噉样嘅名词,或者就算有,亦因为本国语名词令到人较多噉回想起直接嘅嘢,而外国语则令到人较多噉回想起反思嘅嘢。
由于有与无而家只系环节,佢地所保持嘅较细密嘅意义同表述,必定系从观察实有来嘅,实有作为统一,其中保存咗有与无。有系有,无系无,呢个只系喺佢地彼此嘅区别中如此;就其真理、统一而论,佢地作为噉样嘅规定已经消失咗,并且而家系某物。有与无系同一嘅,正因其同一,所以佢地毋再系有同无,而有咗毋同嘅规定;喺变中佢地曾经系发生与消灭;喺另一个规定咗嘅统一中,即实有中,佢地又系另有规定嘅环节。呢种统一仍然系佢地嘅基础,佢地从呢种基础行出来,就毋再行到有与无嘅抽象意义里头去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