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常识午餐】
1. 资本积累是( )的资本化。
A.扩大再生产
B.剩余价值
C.货币财富
D.生产制度
【答案】B
【三级知识点】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资本知识。
第二步,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赚来的利润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因此,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则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扩大再生产:是指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过程。其基础是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用于生产性积累。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型扩大再生产两种。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2. 下列属于卫生事业提供的准公共产品是:
A.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医疗服务
B.健康教育
C.食品药品卫生监督
D.计划免疫
【答案】B
【三级知识点】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概述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概述知识。
第二步,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非排他性);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健康教育资源虽然是公共享有的,但其使用上存在竞争性,有一定的承载力。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属于全员享受,不存在竞争性与排他性。A项错误。
C项:食品药品卫生监督是国家授权卫生部门对所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法令、条例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卫生法规并造成危害人体健康的情况,进行严肃处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监督,不存在竞争性与排他性。C项错误。
D项: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小儿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不存在竞争性与排他性。D项错误。
3.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秉性”指的是:
A.性格
B.脾气
C.情绪
D.人格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其中,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A项排除。
B项:脾气,指人的性情。B项排除。
C项: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C项排除。
4. 下列气体中,能吸收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的是:
A.氮气
B.臭氧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B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科技-物理化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
第二步,臭氧,有鱼腥气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有强氧化性,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就是由于分子结构使其可以与某种特定能量的紫外线发生共振。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才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在放电的情况下才能和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A项排除。
C项:一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C项排除。
D项: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D项排除。
5. 公文应当经( )审批签发。
A.办公室主任
B.本机关负责人
C.公文撰写人
D.签收人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公文-公文的基本知识-公文处理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二条,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二十一条,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6. 唐朝时期在广州设立专管海外贸易的机构为:
A.郡
B.西域都护
C.宣政院
D.市舶司
【答案】D
【三级知识点】人文科技-人文历史-中国历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唐朝设市舶使在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创设市舶使于广州,总管海路邦交外贸,派专官充任。市舶使的职责主要是: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舶来品,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督和管理。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始见于战国时期,秦时设三十六郡,完善于汉,变化较大。A项排除。
B项:都护,官名。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控制西域各国。“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B项排除。
C项: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C项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