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暑期 兰局慢火车运转记】Day1 自天府,走河西,直到东风南

作者:成都-3278-北京

“绵阳站幺二道出站信号好了!”
历经不知多少个Day0的筹措规划后,我们两个人终于出发了。


K985,K245晚点未定,K985的晚点算是被我们猜中而成功规避了,成就感+1。很多人把行李直接堆放在检票闸机口来排队。
由于绵站二楼空调不是非常给力,候车人数一多就会导致高温闷热。为此绵阳站特地搬来了十几台冷风机。许多候车的乘客就蹲坐或躺卧在冷风机前等待检票。

绵阳站普速场一直遵循在列车进站停妥后,才将人从天桥或是检票口放下的安全原则。所以想要在绵站拍摄普速列车进站则是基本不可能的。但由于所乘列车晚点进站,于是,百年普速不得提前放人的绵站还是在列车联控绵阳站接近的时候就放人进入检票口了。在天桥上能看见SS7E耀眼的头灯。天桥放人,我们立即下到站台,拍摄列车进站。

“客车快幺九六次,绵阳站幺二道出站信号好了!司机明白!”
发车了!

说到D1779,作为这几年绵阳站下行早班动车,其火爆程度非同一般。很多通勤者都会选乘D1779前往成都。成绵区间甚至一票难求。

在站在座基本全是D1779的旅客(宁局可高兴啦,那么嘟嘟局为什么还不抓紧机会在成绵乐加早班车捏?)
出发即是绵阳弯。母校绵中静静地沉睡在铁道旁。除了操场下面几排小平房,教学楼之一的远志楼就是距离铁路最近的建筑了,而我恰好在远志楼最靠近铁路的一个教室里度过了人生难忘的半年时光。想当时,坐在教室里,空闲时的遐想时刻,抑或是沉闷压抑时,也随时有SS4和HXD2的风机声作伴,无形地支持着一位学生在艰苦的高中岁月前行。教室背面是一排枇杷树,虽然挡住了眺望绵阳弯的视野,但是枇杷很甜。仍记得那年初夏,我们当时正在上数学课,窗外的枇杷树突然摇晃起来。窗边的同学大笑一声,才知道是我们物理老师直接爬上枇杷树,正给我们摘枇杷呢。枇杷分给了很多老师和同学,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有没有品尝到这么天然美味的枇杷,也是一个永远的问号了。真的,那些事,记忆犹新。


绵阳弯过了就是绵阳北。绵阳北,大概是你,在许多绵阳车迷的心中,植下了那个铁道上的梦吧。

小时候,脑海中一直有这么个问题:迎宾路迎宾路,都是迎接宾客的路,别的城市迎宾路基本都直通火车站门口,为什么咱们绵阳的迎宾路这么独特,不在火车客站门口,反倒是在火车货站门前呢?
了解了绵阳北的前世今生,答案自然浮现。
许多年前,绵阳没有北站——绵阳北站就是绵阳车站,作为当年绵阳的铁路门户,绵阳北站集客运、货运、调车运转为一体,是宝成铁路上不折不扣的一个大车站。迎宾路直通绵阳北站,当年的热闹非凡,不难想象。时过境迁,发展蒸蒸日上,建设与时俱进。1990年7月1日,在现在绵阳站的位置,一座新客运站房拔地而起。绵阳站与绵阳北站“客货分管”的模式,也一直延续至今。由于绵阳北站与绵阳站相距实在太近,但并非采用一站两场的管理模式,因此,当上行列车才通过绵阳站西咽喉进入绵阳站时,司机就要联控绵阳北接近了;下行列车在绵阳北站场内,也要准备联控绵阳站接近。成就这般“越站联控”,绵站和绵北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快幺九六次司机,绵阳北站两道停车!”
哦豁,出师未捷,直接正线停车了。此时已是02:06,晚点约45分钟了。
“快幺九六司机,计划02:20组织发车哈。”
“……司机明白!”
听着窗外工务车运作的警笛声,原来是宝成集中修的缘故。我跟@京局的5033 笑道:“这么走走停停下去,别一会天亮了才走到广元哦。”
随着四道货列进站停妥,我在一路向北的列车上,同我亲爱的故乡城市一起,沉沉睡去。
第二天——不对,应该还是第一天的早上——醒来,阳光很好,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车厢。车子非常平稳。照这个平稳程度,车大概已经上兰渝线了吧。
中铺下床有一万种方法,随便选了一种下床,看向窗外,拥抱晨光。
从出门到现在一切都挺顺利的。
但也不难发现,车是停着的。
晚点进入兰局
07:17。
真的才到广元啊??
乌鸦嘴,体验一把绵广5小时星级宾馆列车,昨晚居然真的给奶中了,牛!
晚点了,列车仍要向前。在广元站尽快办理完乘降后,列车开车追点。


转线北兰渝。广元出站不久即是局界站——羊木车站。也就是说,顶着近两小时的晚点,我们终于踏上了兰局的地界。
广元往兰州方向隧道很多,在到达渭源车站之前,很长的一段一段时间都与隧道同行。其中10千米以上的长隧不少,更要体验长达28.236km的超长隧道——西秦岭隧道。因此,这一段乘车体验并不是太好:不仅是长时间与车厢内略微昏暗的灯光为伴,只能偶见窗外的蓝天(如果是晚上的话能看到星空),还要承受进出隧道时耳膜的压迫感胀痛感。万幸的是,沿线隧道内手机网络信号相对不错,这几个小时便不必端着相机守候在窗前,而是可以美美睡上一觉,或是刷刷视频,轻松一刻了。


小憩片刻,已经过了渭源,兰州也就不远了。隧道减少,窗外景物逐渐连绵起来。可以明显地看出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绿树成荫之景也俨然转变为黄沙遍地的“塞上地貌”。


值得一提的是,列车停靠的渭源车站是国铁少有的弯站台车站。略带弧度的车厢与站台贴近,有点JR的感觉了。


当陇海线悄然出现,你就离兰州更进一步。运气好的话,可以与陇海列车并行,这是拉出动感照片的绝佳机会位置。



兰州东站接近,列车就会减速,并一直以低速爬行到兰州站的站台上。兰州东至兰州附近,就守候在列车运行方向右侧吧,好货会撩花你的眼!


兰州东能看见许多外放或封存的车底。在数不清的车底中寻找RZ2、25B等等标记就像寻宝——还得加上机会稍纵即逝的buff。水牌爱好者当然也可以抓拍各种奇奇怪怪的水牌,旅游列车,或是管内临客,运气好的话,上述是应有尽有。


经过兰州东,会与陇海正线短暂分离。地图显示,陇海线往兰州方向的右侧有一个地铁车辆段,不知道从车上能否看到。
再往前走,兰渝线运行方向右侧,陇海线运行方向左侧夹着车辆段和客整所。里面好货更是不计其数。(这一段遮挡太多,看看就行,拍出来多半都是废片)

客整所通过后,两线再次相并。在运行方向左后方,能看见一条铁路支出去。这条线路连接的正是兰州车站和兰州西机务段兰州整备车间。圣地巡礼,要来啦。
山 河 桥 寺 面 肉 汤,是兰州(上)
终于到达兰州站。


(走宝成陇海包西上去可能更好),这车像是一个车次套了两趟车一起卖,
这就导致到站兰州的旅客很多。



兰州站的“兰”字一定是全国一绝,曾经还就着“错别字”的话题登上过全国热搜。据说是一位大师的手迹。其实第三横短短的也蛮好看的。作为省城的老火车站,兰州站的故事更是三天三夜讲不完。初来乍到,懵懵懂懂,还是让更熟悉兰州车站的车迷朋友们讲述兰州站的辉煌吧!
与成都站类似,两座车站都有那种“世纪车站”的风格,车站小,但有着精致紧凑的文化装潢。但前几年的成都站接发普速列车数量锐减,车要么停运,要么转移到成都东站或是成都南站办客。记忆中除了当年的K985一组外局车和成昆管内伪T中几趟江油始发的车是经停成都站以外,其他车在成都站基本是始发终到。因此成都站更像是一个尽头站,感觉车次不太多。
不同的是,兰州站多年来是实打实的西北客运门户车站,雄踞陇海包兰,镇守兰渝兰青。除了始发终到众多客车,进疆、进青、进藏车也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兰州车站。一大头疼的问题自然始终缠绕兰州车站:站房太小,候车容纳能力不足。兰州站实行“2小时候车制度”,也就是说只有距离开车两小时以内的乘客可以刷证进站候车。
兰州火车站终于也是通地铁了。兰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6月底开通运营,我们也算是他的第一批乘客了吧。



2号线向两个方向坐都能换乘1号线。东方红广场站设计为同台换乘,极大方便了有行李的旅客转乘1号线向西进入七里河区。如果要反向(向东)前往兰州大学站则没那么方便,先上再下还是跑不脱。
说到兰州美食,兰州拉面一定是第一个迸现在你脑海中的。可是全世界都有的兰州拉面,唯独在兰州没有——在兰州,兰州牛肉面才是正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兰州牛肉面的讲究不止就此;也正是兰州人的那份讲究,带给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汤香味正,余味无穷的牛肉面体验。因此,来了兰州,就别问“哪家兰州拉面好吃”了,遭本地人笑话,尴尬的才是自己。
兰州的手抓算是特色一绝。手抓历史悠久,简单来讲就是清炖的羊肉,配合糊辣椒和大蒜一起吃。其保留了羊肉的肉感,肉味鲜美,色香俱全,不绵不柴,不腻不膻。位于小西湖附近的西湖老街也算是本地人认可的手抓一条街。正是饭点,干饭人何尝对美食提不起兴趣!


火红的机务段,白色的精灵梦
吃完饭,我们踏上圣地巡礼之旅。再从小西湖坐地铁回到兰州火车站,我们选择在五里铺1转2换乘。1、2号线在五里铺十字交叉,经典站型,换乘相对也很简单。

从火车站步行去到机务段道口不太远,1.5公里,步行十多分钟就到。要使用地图导航的小伙伴们,可以地图选点到道口,也可以直接搜索“红山根东路车辆段家属院”导航。

拐进通向道口的小路之前,路旁还能看见一段已被沙土掩埋的铁轨。

拐进小路,道口近在眼前。

道口控制室位于道口北侧,南北两侧视角略有不同。道口师傅对于我们的到来也是见怪不怪了,用心提示我们注意安全,在有车将要通过,栅栏放下前都会提醒我们离开道口内部。因此,只要不进入机走线,站在道口内拍车应该是不会被驱赶的,注意安全,听从指挥即可。
话不多说——此处的美无法用文字言语描绘。直接上图好了!









红色准高机车库,太美丽啦!!
我们遇见了一位自东北而来的同好大哥,身材魁梧有力,摄影装备齐全,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的铁粉。他说,一路走来,在北京、内蒙等地他都完成了“打卡”计划。今天打卡兰州后,还要沿陇海而下,在宝鸡专程体验宝成线和“天府之星”T7次南下成都,终到成都,一睹SS3的容颜。在异乡能听见远方的人提及自己的故乡,这是多么美好而特别的感受!我向他介绍了宝成线、成都成花线的大致情况和可见车型,希望他近似环绕半个中国的旅途一路顺利。
正谈笑风生,一台风机未开的机车悄然运转到我们身后。道口值班员师傅提示我们有车过来了。我们退出道口范围,转身准备拍摄,定睛一看——
我靠,素有“红色准高机车库”的兰州运用车间内,竟然钻出来一台白色的机车!
这不正是兰局的宝贝车FXD3 0001吗?!









白色车身,蓝色腰线,黑脸大窗,气动造型,11200kW的超大功率,231km/h的试验速度……这样buff叠满的车,全国仅有2台,全部配属兰局兰段。那天我们是在4点50分左右拍摄到FXD3出库,推测其当日可能牵引Y667。但据悉,23年暑期该车图定牵引K9667一组车,几日后有一位车友在4点10分左右到达道口时得知FXD3已经出库。因此,若有拍摄FXD3计划,请提前前往道口哦。
意料之外,更是喜出望外,计划额外奔现成功+1!
殊不知,如此一台白色的精灵机车,也有那一个普速荣光的梦。
新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浪潮早已拉开,但高铁运营过程中“运椅子”或是“一票难求”的困境也逐渐显露。亏损严重确是一大难题,如何利用好既有线,让中国铁路客运业务向降低亏损提高利润、高品质多元化、高通达度方向发展,是当时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依照“提高既有线旅客列车开行效益,提高运输效率”的要求,按照机辆一体化思路,时速160公里动车组列车的研制工作于2015年起步。2016年4月17日,时名HXD3G型电力机车的0001号车在大连厂下线。2018年11月,以HXD1G、HXD3G为动力控制原型车,25T型客车为拖车原型车的CR200J动车组获得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开始批量生产,HXD3G型机车作为CR200J的动力车原型车,也于同年年底更名为FXD3型电力机车。
2019年1月5日全国铁路大调图后,时速160公里复兴号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列车正式上线运营。2021年6月25日,内电双源型动集在拉林铁路开跑。2022年12月26日,随着新成昆铁路正式运营,白绿红涂装的“AD钙”版新型160公里复兴号动集上线运营。2023年7月1日,“AD钙”版CR200J动车组在青藏铁路西格段载客运营。



从京沪干线,到天路高原,CR200J型动车组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提升效率和效益的目标。“复兴号”运营通达度也大幅提高。得益于CR200J开行,兰州-中川机场,西安-宝鸡沿线,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沿线等城际通勤,延安、吕梁等革命老区,与安康、达州等暂时错失高铁的普速铁路重镇,都拥有了更为舒适快捷的动车组列车。但由于普速铁路实际路况限制,160公里级别动车组列车的开行也并非无可指摘。在山区某些限速路段只能与普速列车跑一个速度,和在路况好的路段与直特列车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热门车次也直接被动车组取而代之。能跑出直特的速度,但动车的价格却明显高于普速列车,且原来学生票能买到的长途硬卧,换成动车组担当后,二等卧却无法购买学生票。乘车成本增加,也引得沿线群众高兴之余,有一丝望而兴叹的感觉。
那么,大家都因地制宜,都与时俱进,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吧。


欣然规往,喜出望外,满载而归。最后一张,兰西机务段道口,再见!
山 河 桥 寺 面 肉 汤,是兰州(下)
面肉汤已经体验,那么兰州的标志自然还有白塔白寺、长桥卧波。
只不过,塔在白塔山上,寺是清真大寺,长桥是中山桥,桥下波涛则是湍急汹涌的黄河浪。






兰州经典地标,打卡成功!
一座山河桥寺肉面汤齐聚的烟火古城,怎不是万户灯火的温馨港湾!
兰州,再见
特种兵行动一天,衣服早已湿透又晒干,晒干又湿透,崭新的行李箱也是满面尘灰。最终,日暮时分,我们要对兰州说再见了。
地铁兰州西站北广场到达,我们选择走北侧出站口进入广场拍照留念。赶路的人们总是行色匆匆,南侧出站口云集涌入一车一车自四方而来的旅客,托着箱子的抱着孩子的提着一带矿泉水方便面的扛着一个好大好大的麻袋的,焦急地为下一段旅程奔跑疾走,追逐着宝贵的时间。我们所走的北侧则冷冷清清,扶梯兀自空转,等待着一个悠闲地旅人,可却无人问津。
爬上地面,与我们道别的,是那一天兰州的天空。




进站,检票,下站台,找列车。





那么,拥抱着这片霞光,兰州,再见!
争执1
买K9671票的措手不及记忆犹新,那就上车看看这个车真的像12306显示的那样火爆吗。
结论:真的。
由于拍水牌和本务耗费了一些时间,我们上车时,车厢里已经挤满了人。有很多身穿橙色衣服,印着“甘肃行”的小朋友和家长,也有许多戴着遮阳帽拖着行李箱的游客。分为有两位导游一手拿笔一手持花名册在给游客们分配铺位。原来是两个旅行团都选择了乘坐这趟列车。留心听一听,“甘肃行”团是到站酒泉,估计是清晨直奔嘉峪关;另一个团是到站东风南,参观航天城的。我暗自惊讶,票实在是太抢手了,到酒泉这么烂点的车都有人坐,而且居然是旅行团选择——佩服各位都是特种兵。看样子,酒泉之前,想要躺在一个舒服的下铺,是毫无希望了。
我的22号上铺在车厢一端。行李放妥,坐在端位小凳上,我才打量起这一节车厢:



这车也太破了吧?!铁风挡,内凹窗,直排厕所,铺梯是方柱窄梯,踮脚板也积满沙尘。上铺梯时手不小心按到了厕所状况提示的那个灯箱上面,好家伙,满手的灰。铁风挡和端位铺位的绝配,自然提醒着我:每次到站都准时有“叫醒服务”——声音很吵。





K9671一路早点。酒泉站本来是可以拍摄换挂内燃机的,因为车外太冷了,夜间拍摄效果也很差,就没去拍,直接上车继续睡觉了。
真谢谢铁风挡的叫醒服务。除了图定2点过停车的张掖站我是睡过去的,其他车站都如期醒来。
但至少这种吵声是这些铁家伙们自然而然发出来的,不算悦耳但也不算刺耳;反倒是一些人的一些行为,真是一个吵字了得。
从兰州西发车开始,东风南的团中有游客似乎带有老人腿脚不便,想要调换铺位。他们寻求了列车员的帮助,希望从另外一节车调整到我们车厢的21号下铺。不知道是列车员协调操作有误还是他们未完全办理换铺手续,提出换铺的人认为他们已经换好票,便直接躺在了21下床上。可片刻过后,原本21下的旅客——也是“甘肃行”团的游客——发现此事,便询问起来究竟是怎么回事。换铺人态度确实不太好,大喊“我有票我就睡这”,可原乘客对换铺毫不知情也带有小孩,不愿换铺。然后,几位旅客也在换铺的两节车厢来回走动好几趟,协商事宜。最终乘务员的终端显示票没有更换,换铺人又将矛头对准乘务员,而对刚刚怼完的原铺乘客又委屈求情。原铺乘客当然不会再换铺,态度也十分强硬,直接拒绝换铺。
这件本可以通过平和地协商解决的小事,演变成了A团、B团两家人和两家导游之间的唇枪舌战。从兰州西开车一直争执到了武威以后,愈演愈烈,争执不下,连熄灯都不能阻断争吵。更令我们不适的,则是两家吵架的场所在车厢内的公共区域。一整节车的其他人都边听着你们吵闹边在吃瓜,争吵的人就没有什么感觉吗?
为了一个几小时的铺位,何必如此呢?都到武威了,离酒泉也仅仅只有5小时。争吵这么久,一肚子怨气,也不知道第二天那两家人是怎么醒来下车,在目的地玩得如何开心。
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平气和,实事求是,扯什么烂经嘛。
不管了,明天——不对——天亮不久,就该到东风南了,抓紧时间休息一下。
希望我们可千万别撞到这种破事啊。
—— Day1:自天府,走河西,直至东风南 ——
作者:成都-3278-北京
感谢编写过程中提供帮助的小伙伴们!
下篇预告:Day2:雄关漫道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