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马尼干戈/外二章:为盗猎者说几句话/表情(超过图片,密集恐怖症者慎入)

2022-02-02 18:13 作者:真实探索  | 我要投稿


这也是徒步长江之后断断续续写的,忘记那年成文的了,后收入拙著《我难忘的N个隐秘之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找出原稿,现在看有些偏激,也就这样,加了些图。

      存在此吧。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时长39:06

(视频:之后,使我长期陷入失语、抑郁的一次探险活动,雅漂)


(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的马尼干戈


外二章:为盗猎者说几句话/表情                                                                             ·文/图 税晓洁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马尼干戈是川藏线上的一个交通枢纽,在温老大的嘴里是“新龙门客栈”。

——猛地踏进马尼干戈,满街骑着高头大马的康巴汉子(前几年还往往背着叉子枪,这几年不让带枪了),真有点美国西部片的感觉。不过,依我有限的见识,在我所经历的人群中,貌似凶悍地藏族人俯瞰人间,其实是这世界上最善良的民族。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川藏公路北线从成都到这里已经800多公里,再往南翻过6168米的雀儿山过德格就将进入西藏地界。德格最著名的是印经院,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拥有藏文印版近30万张,在藏区一直视为标准刻版。其藏书之巨、经典之齐均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在藏区和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奉为神圣的宗教圣地和藏族文化的中心。——从马尼干戈街上的一个岔道往西,有一条大路通向青海玉树。——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是过往人们,特别是司机的重要食宿点。在这片总沉默寡言的荒凉高原上,这个只有几排房子的西部小镇显得店铺林立,有吃有住,可以补充燃料,是个很热闹的所在。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在我的印象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止了流动。几年间,沿公路的一条半街道,房子是多了一些,但给我的感觉总没什么变化。

这次来马尼干戈,一切都熟悉的仿佛就在昨天,我还刚刚来过。

  马尼干戈却是我的伤心之地。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几年前,走到青海曲麻莱废弃的旧县城,我们收养了两只还没满月的小藏狗。到了曲麻莱新县城,朋友单位恰有一窝一半狼狗血统一半藏狗血统的小家伙,朋友是领导,去给我们要,狗的主人很给面子,挑了一只最优秀的给我们。临要抱走,那个三、四十岁的壮汉却有点泪眼蒙蒙,说:你们要对它好……就是你们不要了,也要给它找个好人家,千万不要扔了……这三只在我看起来比小孩子要可爱的小家伙,享受了真正的孩子般的待遇。先是每天耐着性子奶粉伺候,嗷嗷待哺的样子可爱至极,可是满月没过几天,这些厮们食肉动物的本性就暴露无遗,食量从每狗一斤到两三斤急速扩大,伙食指标很快超过了我们,弄的我们每天葛朗台般数钞票……幸好我们很快发现藏区的动物内脏基本都是废弃物,要卖也是又便宜又实惠。可这些家伙根本不知人生艰难,绝食相对。后来在我等的淫威下,它们终于有选择地降低口味的时候,不知不觉中,都疯长了半尺。

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我很有成就感。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不幸总喜欢和快乐相随。走到玉树结古镇,一只藏狗被人偷走了,另一只很奇怪的死了(我怀疑是几个汉族人干的)……我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丢了的这两只,没准会长成藏獒的,可是就这么说没就没了……我赶忙找了个铁链子拴住那条幸存的“杂毛”,形影不离,晚上就让它睡我床底下或者睡袋旁边。想起抚养它们的日日夜夜,想起它们的眼神,我很长时间都很难受。

最后的这只“杂毛”是最丑的一只,还有个怪毛病,喜欢咬我的鞋带,常常不知不觉就把我的鞋带解开了,弄得人很恼火。

自从它独身以后,每天早上就象一只报晓的公鸡,在床下狂吠不止。我自然拳脚相加,不久,老实了。早上不叫了,改为驴子推磨似得在床下转圈。我的鞋带它也只敢在我心情好的时候,上来咬咬,撒撒娇……走完青海进入四川,我的同伴要回内地了,我们赶到马尼干戈,搭便车分手。我想到:从此继续走金沙江的日子,就只有我和“杂毛”了。心中凄然又温暖。送别的滋味总是令人感觉空落落的,那时候便车也不好搭。我坐在路口等车,同伴到镇外野地里找地方方便,我看着“杂毛”跟着去了,懒洋洋的没动。不久,同伴回来了,“杂毛”,却没有回来。我大惊,同伴说:我看见它跟我走了几步,就回来找你了呀!……我们镇里镇外找了好几圈,毫无结果。到内地的便车却来了,送走同伴,我发疯似的胡乱找个地方扔下行李,继续找……还是没有结果……好心的马尼干戈人说:你不用找了,肯定是有人喜欢弄走了,你找不到了……我很是有点发呆。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终于还是没有找到,我又孤零零踏上旅程……后来,在金沙江边,我好几次梦见“杂毛”。后来,我很多次自责应该对“杂毛”好点,不该那么打它,不该对它那么凶……有时候,真的会想到鼻子酸酸的。很奇怪的感觉。

冬天的时候,我终于走到攀枝花——本来最初收养那几只小狗,我是打算一起走到这里就把它们转交给朋友的,我在内地没有条件养狗。——可是,来到这里的,只有孤独的我……在攀枝花的酒桌上,我记得有一次喝多了,说起“杂毛”,差点落泪。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仿佛不知不觉中,五个年头过去了,这次到马尼干戈,时间很短,别人怕狗,我逢狗就往前凑。我想,如果“杂毛”还在这里,应该会认出我的。

马尼干戈的狗对我似乎都很友好,我见了好多只狗,眼神都似曾相识,我不知那里面有没有“杂毛”……

这次在马尼干戈,没有奇迹发生。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马尼干戈吸引我们的还在于旁边的新路海。

新路海是雀儿山主峰西北麓下的一个冰川湖,又名“玉隆拉错”,藏语的意思大概是“心倾神湖”,海拔4000多米。新路海这个名字,据说是当年修筑川藏公路的筑路大军所命名。站在湖边,可以看见对面横卧着两条冰川直插湖中。湖边两岸苍松翠柏掩映,远远近近的坡地山间也是遍布云杉和园柏。资料上说,森林草原中栖息着黑熊、林窟、白唇鹿、惫羚、雪豹、岩羊等20多种动物……这个时代了,这些都极难见到了

这次到马尼干戈,我们在镇子没停就直奔新路海。天阴沉沉的。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新路海竟然要收20元的门票。

平静湖面依然微风习习,上次来如巨大瓦蓝翡翠,现在水混混的,不知该用什么词形容。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令人心花怒放的是,不知不觉中,天气又变得出奇的好,瓦蓝的天,洁白的云忽似万马奔腾又突变成座座洁白雪峰,忽聚忽散,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我坐在湖边静静的看水中房子大小的玛尼石,这么大的玛尼石在整个藏区也是罕见的奇观。看着水中这样巨大的玛尼石,我什么都不愿想,就这么看着,看着……我知道,我其实一直在盼望着一场雪。上次来新路海露营湖边的当夜,老天便开始考验我们。疾风夹着飞雪,很快使大地和周围的一切白茫茫一片。帐篷里冷若冰窟,睡袋贴在身上感觉只是一张潮湿的纸。大家都拼命靠近藏式火炉……我出帐篷用消防斧砍了几根树枝回来,便头疼欲裂,我知道这是犯了上高原的大忌,刚上来还未适应缺氧环境就运动过量,比在海拔6621米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下更强烈的高原反应毫不留情地向我袭来:后脑深处仿佛有根粗粗的钢针在不停的搅动,前胸后背好象压上了巨石,闷得人能真切的感觉到每一次呼吸;肺部明显得感觉到吸进来的空气不足以使之扩张,每收缩一下都要使出浑身的力量,而身体又软软的,没一丝劲儿;脑袋好像空空的,又似乎塞满了东西,不知道该想些什么也不知道不该想些什么;一切都灰蒙蒙的,眼前罩着一团雾……这次来到新路海,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我竟然很怀念那种高原反应的难受感觉。很奇怪。

没有雪,一直没有雪。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们赶天黑回到玛尼干戈镇上,晚饭的时候,温老大大发雷霆。——原来,新陆海有一多加喇嘛,和温老大是好友。这多加喇嘛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长年赤脚,人称“赤脚大仙”,据说在冰川旁苦修了二十多年…… 此番多加喇嘛闻知我们这帮人要来,早早准备了帐篷和很多吃食等候。可惜的是,温老大坐着普布活佛的那台吉普车本说打前站,不料想却车坏在半路。而先到的大车上的大队人马根本不知此事,呼啦啦直奔海子……温老大本来就对这些城里人在布绒那寺对食物感情不够深厚颇有腹诽,这时又有点误会是大家会嫌多加喇嘛那里条件差不愿去……我看着温老大涨红的脸很感动,大家都默默的听着,没有人说什么。我们都能理解温老大。端起酒碗,我敬酒痛饮。



  (搭过的便车和好心的司机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丢掉“杂毛”几个月后,我沿金沙江走到了云南中甸,那时的“香格里拉”旅游业刚刚起步,对记者非常热情,我匪夷所思住上了三星级宾馆。这豪华所在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一直风餐露宿的我一下子真有还点适应不过来。星级宾馆就是好呀就是好,寒冬腊月也温暖如春,脱下脏衣服送洗衣房去洗,羽绒服及种种杂碎好办,一件身上的脏毛衣干洗房却是洗了三次才算勉强干净,我这可能创下了一个该宾馆之最:他们不能想象一个内地来的记者竟然能把衣服穿的那么脏。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白天忙忙碌碌的采访日子没什么不好过,夜里,我突然孤寂到难受的要死。“江湖道义已经没有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电视里正放港片《英雄本色》,里面的黑社会老大说这样说。——这句话竟然使我留下了泪……我们的“徒步长江”走到这时候终于走成了我独自一人。一切都远隔千山万水,难以逾越。一切都陌生的恍若隔世,又难以割舍。我没有什么抱怨,只是难受。我只是有点奇怪我怎么会哭。我想,哭就哭吧。终于哭了那就哭吧。我是男人,也没有什么不能哭的吧。反正也没有人看见。——我清楚地记得,那个三星级宾馆的夜里,我独守空房,耿耿难眠,凌晨三点多,电视里放的这部片子看得我热泪盈眶,我有点奇怪我怎么这时竟这么脆弱。——在此以前,我一直对香港影视怀有狭隘偏见,此后,我认识到了,原来他们那里也有经典,比如《英雄本色》、《甜蜜蜜》都曾看得我落泪。还有,最近看的《大话西游》也不错。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也可能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不是“独行侠”那种人,我渴望群威群胆……很长时间了,我一直心理阴暗,面如死灰,凡事比以前拖拉十倍,这次朝佛之旅也是很久了没写一个字。今天,我的朋友黎文给我来电话,先说帮我找了个工作,我听了听严词拒绝,咱虽然决定还要继续做记者但早已定下“只卖艺,不买身”的原则……聊着聊着我们觉得应该把我们漂流雅鲁藏布江时的录像资料做个《雅漂之大话西游版》,肯定逗极了。我们对自己的主意很得意。这事我们没准真做了,没准也就那么一说,很多事情由不得我们,我们早已都不是言行一致的人了。这厮最后说要给我多寄几本他们最近的杂志,因为这几期他们随杂志附送安全套,天!竟然已经这样了。这让我觉得开心极了。爬起来记下了这段文字不能再睡那么多觉了,不要再胡思乱想。起床,该干活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从马尼干戈往西,翻过雀儿山,就是著名的德格印经院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视频:马尼干戈不远处的Y湖。2015年)


 (可可西里的熊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外二章:

为盗猎者说几句话

                               

可可西里等等一些近年突然热起来的地方的野生动物很可惜。

残酷的盗猎者也是应该受到惩处。

这都毫无疑问。

但是,还是应该关心一下这些盗猎者的动机,关注一下这个“弱势人群”吧。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在这些盗猎者的眼里,这些野生动物就是钞票,这些盗猎者去乱捕滥杀只是为了钱,而不是冲着破坏环境去的(尽管客观上是这样的)。在他们眼里,到可可西里捕杀动物本质上和在家里种庄稼,没有什么区别。


——在我的印象里,这些盗猎者、淘金人大都是一些朴实的西部农民。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讲,这些朴实的西部农民都可谓“探险家”,他们在大自然面前的勇气,他们以最简陋的装备抗拒大自然的能力和心态,都非常不简单。我接触过一些,他们做的事情都不是我能想象的。我在一个条件比较好的淘金场呆过一段时间,真的,你会体会到他们生存的艰难,你会发现他们没有在城里座谈环保的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恶……我甚至一直还想跟他们真正走一趟,好好纪录一下他们的生活。我甚至还认为,和“驴友”们动辄武装到牙齿的所谓“xxxx”之类相比,他们甚至称得上可歌可泣!


(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对他们的视而不见,使我很怀疑一些“伪环保”行为的动机。

——当然,不可否认,这些朴实的西部农民的动机是为了钱。

他们要钱干什么?

这不用讨论吧。

      

 (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想,首先应该把他们还原到一个平等的、正常的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可能才会有利于解决问题。

在环保上表现和发泄自己的同情心、热爱自然之类的感情,值得尊敬。

同时,也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我的那些会惹人不痛快的话,就不说了。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再来看看那些可怜的被残杀的野生动物的最后去向——大家都知道最值钱的是做了西方贵妇的围脖。

——消费、需求、拉动……这是一根链条。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都在喊青藏高原沙化了、冰川退化了。

的确是这样,一年年的去,一年年的心痛。可是,这又跟当地人到底有多大关系?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仅以西藏来说,整个自治区那么大的地盘,才二、三百万人。破坏力其实很有限的。——在环境问题上,让他们负主要责任,不公平。


(可可西里野牦牛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青藏高原的环境恶化主要应该和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只是地球的正常生理现象或者就是真的跟人类的活动有关。

如果真的跟人有关,那到目前为止,也主要和西方工业化国家有关。——我看到一个资料说,仅仅美国汽车排放的废气之类,就占全球总量的1/4。——而美国式的的生活方式,却正是我们目前所追求的。都过上美国式的生活,不可想象这可怜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我不是反科学,也开不出什么药方。

我又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政治家。

看到有人说这个,来凑几句热闹吧。

最后说一句,操死美国佬们以及那样的那些无耻的人!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可可西里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表情

                                 

      

再上长江源,一路上,多次遇到磕长头的朝圣者。

真正的五体投地:双手合十高举,虔诚祈祷,然后双膝跪地,接着匍匐下来,用全身紧贴地面,再额头叩拜……周而复始……就这样用身体的印记一步步走向远方……额头上磕出了大包,流血了,结疤了,还是继续,继续,再流血,再结疤……就这么一寸寸丈量着通往圣地的路。

这样一磕就是几个月,甚至一、二年,很多年……这样的朝圣者在那片雪域高原根本不算稀奇。很多。这几年在藏区转悠,每次都能碰上一些。开始只觉得好玩,不可思议。干嘛呀?有车不坐,非要这样折腾!?渐渐的,心中更多有了感动。越来越多的感动。无话可说的感动。

背景通常是极辽阔的天,蓝到让人感觉不真实。有时候会漂上一些白云,白到让你想溶进去。如果有大路,伸向远方,就仿佛要冲出地球冲向尽头,真的,这时你似乎就可以看见尽头,马上就能抵达的尽头。这时候,你还可以看见地球是圆的。只有在这里,你才可以看到这些……这时候,远远看去,朝圣者站起来,就宛若朔风中一颗粗黑的小树;匍匐在地时,就只有一个小黑点。走近了,可以看见他们的标准打扮:手上套着木板,膝盖上绑着牛皮,高原人特有的那张颧骨黑红的脸上平静而祥和。——那是一种我迷恋又害怕的表情。——我想起天津摄影家莫毅,他做过一个“实验”:把照相机置于脑后或者屁股上,在繁华闹市对准身后的人群,每走几步就随机按一下快门,完全随意拍摄。结果,拍了一段时间后,他对着一叠叠照片觉得不可思议:人都怎么了?……大多数脸都木呆呆的,根本说不上有什么表情。

一个已经谈论得使人生厌的话题:究竟生活在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下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都市中的我们与这在苦寒的无边旷野中极少物质享受的苦行僧般的朝圣者谁更幸福?

什么是幸福?

说这个有点不合时宜,很遥远,特别是在这个拜物教统治一切的年代。很十三点。

…… ……

有一次,去梅里雪山的路上,我们在芒康和一群藏族同胞挤在一辆东风卡车的后厢里,大冬天,车子一开,冷风呼啸,人就象掉进了冰窟,赶快把手塞进袖筒,整个人都有点哆嗦……这时,一位藏族老阿妈抓过我一位同伴冰冷的手,放进了她的袖筒,用她那苍老的胳膊为她暖手。这个过程没有语言,也不需要语言,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一刻牵动我视线的是老阿妈的表情,我没有能力描述那神态,我只能说那是我见过的最善良的表情。

在那次旅行后来的行程中,我再也没有见过那样的表情。

半个月后,在城市里发生了一件使我至今想起来仍很不舒服的事情,使我会想起另一种表情。是在昆明,很繁华的大街上,去上趟个厕所,就丢了当时我最值钱的私有财产美能达照相机。当时我把装着照相机的腰包挂在自行车把手上,我的同伴就在一米以内看报纸,就那么几分钟,偷窃完成了。最使我心疼的是相机里和腰包里拍过的胶卷。相机里的胶卷已经拍了30多张,腰包的胶卷也是很长时间的收获,就那么一下子就不见了……相机丢了可以再买,拍过的胶卷可是永远的离我而去……

当时,我有点呆。怎么会呢?怎么可能?人怎么能这样?怎么会这样……

我很快悲哀地意识到这是因为一路我看到的老阿妈那种表情太多了,我已经丧失了在城市里必须的用以保护自己的警惕性,我似乎忘了这里已经是城市了。匪区!我当时骂了一句。

虽然如此,很长时间,我还是不能想象盗贼偷我相机时的表情,也不能想象偷窃完成后盗贼打开腰包发现只有相机胶卷笔记本而没有现金的表情……后来,我觉得我能想象了,甚至,我还能想象出此贼厌烦地扔掉我那宝贝胶卷时的表情。……这些,令我心痛,也令我恶心。不说也罢。

       后来的这些年,我游荡在大山、荒原和城市之间,在种种表情中苟且偷生。说实话,很多时候,我讨厌自己的表情。

       这一刻,我想起前年我们漂流雅鲁藏布江以后,在大峡谷徒步时,我气急败坏地爬上了著名的多雄拉山口那天的表情。 那天我走在全队最后。脑子里一片空白。那天,我的身后是一匹骡子。骡子的后面是赶骡子的一对夫妻,看起来是当地人,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暖暖笑意。我印象深的是那匹骡子的眼睛。多年前,我在拉萨哲蚌寺后山惊异地对我的同伴说过当时在环寺神道上看到的一只狗的眼睛,那是我到那时为止所见的世界上最善良的眼神。——到现在我还这么认为。——我记得那天多雄拉山上的那匹骡子的眼睛让我想起了哲蚌寺的那只狗。现在想起来,在多雄拉山口印象深的就这个。

那种目光现在在人和动物中都已经比较罕见。

——我记得,当时,站在天地茫茫的多雄拉山口,四周一派灰蒙蒙,我没有一丝激动,脑子里也浑浑沌沌,麻麻地近乎一片空白,印象深的就这个。

我不知道我当时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

我一直在想我那时候的表情。

大约也是令我生厌的那种。

 

一些本人拍过的表情图片,大多是徒步长江时所摄:


(@真实探索税晓洁 摄影



 

7-17   8-3  9-8   藏族人像/表情

99GZ  05  01  /04  / 12   AAAA   马尼干戈旁边的新路海

CJ  ZK  70  朝佛的人

DD   新路海

DSC01863   作者在马尼干戈

DSC01869  MNGG   藏族人像/表情


我的马尼干戈/外二章:为盗猎者说几句话/表情(超过图片,密集恐怖症者慎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