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深度|| 蜀亡前夜,蜀汉如何信仰崩塌?

2023-03-01 11:52 作者:slkmnfiw  | 我要投稿

  小吏本期对丞相的观点我大部分是赞同的,但我并不认为丞相时期的季汉并是一个荆州人的政权,这里引用一下谭良啸先生的《诸葛亮用人四论》。据谭良啸先生所述,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约有63人。如果从地域范围来看,荆州26人,益州29人,元老2人,东州3人,其他3人。张裔传记载:张裔是蜀郡成都人,丞相就极其器重他特意把他从孙权那里要了回来,孙权后来还反悔派人去追结果没追上;甚至安排蒋琬去当他的副手让他们一起负责在后方足兵足食,称赞姜维的信也是写给张裔和蒋琬,张裔去找丞相商量事物时送行的人达到数百,车马都塞满了道路。张裔也经常称赞丞相:“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杨洪传记载:杨洪本为犍为太守李平的功曹小吏,在汉中之战时,诸葛亮询问他关于支援前线的事项,杨洪经过一番分析后说出了那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名言,于是诸葛亮让他试用蜀郡太守,发现杨洪确实干什么事都很漂亮,所以上表刘备让他正式出任蜀郡太守。杨洪手下有一位叫何祗的本地蜀人,年轻时很贫困,得到杨洪的提拔担任他的门下书佐,被诸葛亮发现是个有才干的人物,就把何祗提拔为广汉太守,与杨洪的职位相当,成为当时的一桩美谈。于是是以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张嶷传记载:益州巴郡人张嶷出身贫寒,成年后当了一个功曹小吏,因孤身保护被山贼吓跑的县长的家眷以及成功讨伐山贼而闻名,而后张嶷患了重病但因家境贫寒竟没钱治病,张嶷和何祗(就是前面那个被丞相破格提拔的广汉太守何祗)本来并不熟悉对方,但张嶷愿意相信何祗的品性,没有去找当时和他关系亲善的士人龚禄、姚伷(陈寿也是很有意思,特意强调了这两位是位二千石的有钱人)而是去拜托何祗去帮他寻医问药。事实证明何祗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为了给张嶷治病耗尽家财,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把张嶷治好。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何袛竟能为一个并无交情的人做到这个地步,就连一向惜字如金的陈寿也不禁赞叹: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我认为何祗除了钦佩张嶷的事迹之外,也是因为张嶷和自己同为益州人且出身寒微,于是有机会就想拉对方一把。张嶷后来在來降都督马忠麾下平定南中叛乱,收回越巂郡八百余里土地,姜维北伐时张嶷因常年深入南中患上了很严重的风湿,当时的人考虑他的身体情况都不赞成让他跟随姜维北伐,而张嶷坚决要求去,并对刘禅说“臣当值圣明,受恩过量,加以疾病在身,常恐一朝陨没,辜负荣遇。天不违愿,得豫戎事。若凉州克定,臣为藩表守将;若有未捷,杀身以报。没心没肺如刘禅,听了这番话的都忍不住流下泪来。而后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南土越巂的民夷听说张嶷战死,也无不悲泣,为嶷立庙,四时水旱辄祀之。说丞相打压本土派是蜀汉灭亡之始的说法我是不能接受的。张裔、李恢、杨洪、马忠、王平、句扶、张翼、张嶷、何祗等为季汉政权尽心尽力的益州人都可谓是盖追诸葛丞相之殊遇,欲报之于刘阿斗也。最终蜀汉政权失去本土派的支持,一方面是和本土派相处融洽的费祎董允死早了,更重要的是刘阿斗亲政之后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把丞相留下来的人才都用完了,到他自己的用人的时候就开始重用陈祗黄皓这样擅长打压异己、谗言惑主的奸佞。值得一提的是阎宇是自刘先主任命邓方之后唯一一个由荆州人担任的庲降都督,而这也正是刘禅亲政时期发生的事情。刘禅是只有丞相把要用的人白纸黑字写明白了,他才会去用。他自己的用人标准就是不停的分权搞制衡,连本土派和外来派这个在丞相时期本来已经基本处理好了的问题,在他手中就急剧恶化甚至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例如让费祎和姜维共录尚书事,在姜维录尚书事的情况下,还让和他政见不和的诸葛瞻和董厥平尚书事把尚书台变成三头政治,以至于管理混乱连姜维的警告书信都能被黄皓拦下。丞相都死了近三十年了,他还能在地府远程遥控刘禅该怎么干吗?而且说费祎是荆州派也是不对的,费祎传记载: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费祎早在李严之前就入川了,和刘璋还有亲戚关系。如果李严这个在曹操打荆州时入蜀的荆州南阳人算东州派的话,费祎岂不是是更纯粹的东州派?费祎的副手兼发小,侍中尚书令董允在父亲董和时就己经在刘璋手底下做事了。之后接替董允尚书令吕乂的父亲吕常更是和刘焉一同入蜀的,说他是益州人都没有问题。如果把费祎、董允、吕乂都算成荆州派的话,丞相这个因躲避战乱和叔父一起到荆州的徐州琅琊诸葛氏也不是荆州派的人了,他是徐州派的人啊。

  庲降都督也是一个被很多人低估了的位置,结合华阳国志和晋书地理志就能知道管理南中的庲降都督重要性亳不亚于汉中都督。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原蜀汉辖区约有10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户,其中巴蜀汉中人口约17万户,而南中就有人口约14万户,5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了季汉人口和面积的一半,南中出产了大量的人力、矿产和税收是季汉支持北伐命根子和钱袋子。(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三国志记载南中平定后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在用人方面丞相继续以建宁人李恢为庲降都督,并兼领建宁太守,打破东汉旧有三互法,地方长官的籍贯回避制度。又把永昌人吕凯从功曹提升为云南太守,李恢、吕凯都为南人,即是南人治理南人。此后南中虽然爆发了数次叛乱但凭庲降都督就可以处理了,不需要再出动中央军队。说丞相提防益州派和丞相打压魏延是对丞相用人的两大误区,丞相但凡对益州人有一点提防都不会让张裔当留府长史、李恢、马忠当庲降都督;丞相但凡对魏延有一点打压都不会给魏延持假节的权力,丞相时期季汉只有三个人持假节:诸葛亮、李严、魏延。说丞相把魏延汉中太守的职务取消是在架空魏延也是很让人无语,接替魏延汉中太守位置的人是负责督察农业,运输粮草的吕乂,这难道不能证明在丞相北伐时期汉中已经从军事重地变为后勤基地了吗?让魏延一个善养士卒的大将去督察农业、运输粮草才是在打压架空他吧。至于建兴八年费祎代替魏延成为丞相司马,是因为魏延在这一年大破郭淮、费耀取得阳溪之战的胜利,丞相提拔他为征西大将军,让一个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继续担任丞相司马把刘禅这个皇帝放在哪?而且费祎之后在军中还能妥善调节魏延和杨仪两人的关系,魏延在丞相去世后还想和费祎联手篡改丞相遗命继续北伐。如果魏延觉得丞相让费祎夺取了自己的权力,按他的脾气对费祎会是这个态度吗?这也就是为什么蒋琬费祎维持丞相时期的制度,但是仍然需要十九年大赦五次来聚拢人心。亮卒后,士伍亡命,更相重冒,奸巧非一。乂到官,为之防禁,开喻劝导,数年之中,漏脱自出者万余口。丞相死后,士兵逃跑的很多,还有人冒名顶替,各地作奸犯科的现象纷纷出现。数年之中,经吕乂调查吃空饷的逃兵就有一万多人!虽说蜀郡是季汉的都会但这个数量也是够吓人的,季汉灭亡时总共兵力才十万两千人!而这只是纸面统计的数据,实际兵力只会少不会多。

 孟光传记载:孟光当众责问费祎为什么要频繁的大赦,费祎也只能不安的表达歉意而已。(其实费祎也不容易,那时候蒋琬董允平安三侯都去世了,就剩一个和他政见不同的姜维了。)陈寿评价:蒋琬费祎虽然遵守诸葛亮制定的规章制度,但没能完全懂得治理小国合适办法,无为而治的道理;是很客观的说法。这还是蒋琬费祎执政时期的事,到了刘禅陈祗黄皓时期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有菜色。九年大赦六次就更不敢想象了。(比较细思恐极的是做注的裴松之却不赞同陈寿对蒋费二人的评价,他认为蒋琬费祎已经做的够好了。可能是裴松之一时疏忽没有把吕乂传和孟光传和蒋费二人联系起来,但也可能是裴松之认为蒋费执政时期大赦是正常现象,丞相执政十二年中十年不赦才是反常的。汉景帝在位16年,大赦5次,汉武帝在位54年,大赦18次,汉昭帝在位13年,大赦7次,汉元帝在位16年,大赦7次,汉哀帝在位7年,大赦4次。东汉末期,大赦更是达到一年一赦的频率。汉朝享国405年,实行了186次大赦,汉朝囚徒的刑期平均2.24年。晋武帝司马炎在位25年,大赦了14次,晋惠帝司马衷在17年中,实行各种规模的赦免28次,甚至存在一年七赦的现象。在隋朝建立之前的369年中,共有428次大赦,平均0.86年大赦一次。三国志记载诸葛治蜀:外连东吴,内平南越,整理戒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也难怪后世传说桓温伐蜀时一个百岁小吏和他说“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殆后,不见其比。”)段谷之败后众庶由是怨恨非议,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并不是一句虚话,季汉确实已经经不起失败了。姜维后来北伐打下了城池也不坚守只带着百姓返回汉中,本质上也是国力不足的原因。

    丞相一州敌九州的说法客观意义上是不准确的,丞相不但最开始联络孟达造反,一、四、五伐都联络了孙权一起北伐,四伐时还联络了曹丕亲封的大魏附义王鲜卑轲比能策应,甚至和西域诸国也有蜀锦贸易往来,再加上辽东公孙渊数万兵力燕国三十多万人口也在幽州搞事,魏国根本无法集九州之力对付季汉。

 蒋琬上书认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蒋琬认为丞相北伐运粮困难所以他要走水路进攻;姜维数次北伐也是大多也是因为粮尽而退兵。丞相当初面对运粮困难的情况,一是发明了木牛流马改善运粮方式,二是对于运粮的人也有自己的规定。诸葛亮集中记载:乔本当还于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丞相让一起北伐将领的儿子督运粮草,并且以身作则让自已的儿子运粮,足见丞相对后勤运输投入极大,规定极严。李严传记载:九年春,亮出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华阳国志记载:平惧亮以运不辨见责,欲杀督运岑述,惊问亮何故来还;又表后主,言亮“伪退”。亮怒,表废平为民,徙梓潼。杨洪传记载: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个人李严案的推测是这样的:李严因为想替代丞相的位置以及对丞相不满,擅自改变了丞相用北伐将领子弟运粮的规定,任用和丞相嫡系张裔互相怨恨的岑述运粮,导致运粮不济;在东窗事发后又想把锅都甩给岑述,但是被丞相发现破绽一波带走了。不知道丞相在四伐失败后会不会想:如果当时运粮的人不是岺述,是伯松自己这次北伐就不会功败垂成了啊!(诸葛乔死于228年)诸葛乔字伯松,是丞相从哥哥那里过继过来的儿子,关于他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的死因虽然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蜀地传说诸葛乔是在运粮途中不慎摔下山崖,因伤势严重不治身亡了。丞相写给诸葛瞻的戒子书大家都知道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而丞相写的又戒子书,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篇文章中丞相以一个慈爱父亲的语气规劝儿子喝酒伤身体,不要喝太多酒。诸葛瞻在丞相去世时才八岁,这篇文章显然是写给诸葛乔的。竟能如此相像!他和丞相都在用一生去完成旁人眼中天方夜谭的事情;他们都在过程中充分运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了超越时代的壮举;而在他们去世后却被都人打造成无害的神像,只赞扬高尚的品德却忽略了他们的方法和思想!“诸葛亮打仗厉害,有理想有抱负,百折不挠,鞠躬尽瘁,就是对治下百姓不好,为了自己的理想耗尽益州财力,百姓贫苦,民有菜色。”—《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多像啊,这部电视剧上部讲曹操,下部讲诸葛亮。为司马懿歌功颂德的天命篇和宣受命对丞相的军事才能是这样描写的:诸葛不知命,肆逆乱天常。拥徒十馀万,数来寇边疆。我皇迈神武,秉钺镇雍凉。亮乃畏天威,未战先仆僵。养威重,运神兵。亮乃震毙,天下宁。而晋书则是这样记载的: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太康末,武帝尝出射雉,勰时已为都水使者,散从。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勰合之。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魏书卷五十四:闾后上表曰: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北魏宰相高闾建议专门分出六万士兵以诸葛八阵的方法训练,用以防范柔然骑兵。(另外八阵≠八阵图。八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后经姜太公改良为太公阵,而后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经司马穰苴改良为五行阵,之后经孙武改良为八阵,汉代将领窦宪勒石记功的铭文中就有勒以八阵的描述。八阵经丞相改良后又给八阵起了个名字叫八阵图,此后后世再提八阵图一般指诸葛八阵图。)三分归晋后被三马食槽的大汉丞相又岂止是曹孟德一个。

深度|| 蜀亡前夜,蜀汉如何信仰崩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