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索尼液晶色彩调教:实战篇

2023-07-27 11:43 作者:大声Loud  | 我要投稿

注:

本文提及的图像设置皆为索尼电视所用

其他品牌电视会有所不同,但大抵可行,依据本文调整亦无不可


感谢朋友赠送的索尼40X200A老机

初代国行BRAVIA机皇的余威犹在



老机器的画质始终有被高估。

尽管整个电视产业日薄西山是既定事实,单机硬件成本一降再降,很多好技术已消失多年,但随着半导体集成度的越来越高,我并不认为4K时代的电视画质相比过去(特指CRT、等离子时代)有所退步。

那老机器仍受青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一个是荧光粉发光及其带来的余晖效应,确实在视觉观感上更温和(主要是伽马和视觉残留导致的动态增强),另一个是老机器普遍性能较弱(同时影像输入源也很弱,主要是动态范围,受限于拍摄设备),厂商的出厂设置更倾向于矫正图像动态范围太差的弊病。

怎么矫正?用一个直观且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面对一张反差不太明显、灰蒙蒙的照片原图,我们一般会如何P图?

将图像电平尽可能往低亮度部分倾斜,也就是让暗的部分更暗一点,亮的部分不变,立体感就出来了是不是?

事实上,电视厂商最早正是这样做的,尽可能将图像的信息展现集中在暗部上。在SDR时代的内容制作中,超过100nits的亮度信号只占用整个图像信号的10%,可供发挥的空间基本没有。

这很符合人类的视觉特性,人眼对光线的感知是非线性的,对亮度的增加并不敏感,反而对较暗的细节有很强的感知性。

那模拟老电视色彩的调教思路就很明确了,尽可能压“暗”图像就行。压暗不代表降低电视亮度,那无助于动态范围的拉升,应该是亮的还是很亮,但暗的可以再暗一些。

原始图像

索尼电视提供了多种工具,以实现动态增强的目的。首先是【黑色级别】,用来调整画面的黑电平,也就是让黑色更黑,整体更偏向暗部细节的表达。

其次需要调整的是【黑色校正】和【高级对比度增强】,前者单独调整图像黑位,后者顾名思义就是增强对比度——由于我们已经给画面黑电平做了暴力加强,所以需要再拉一下白电平做一点对冲。

【精锐光控】(最新机器上叫【峰值亮度】)不建议打开,因为这会大幅提升画面的动态范围至HDR的水平,这就远远超出老机器的性能范围了。

这样一顿猛操下来,画面的立体感已经得到有力增强,压“暗”使得画面主体更加突出。

调整对比度后的图像
原始图像

接下来是色彩调整,老机器的色彩饱和度普遍较高,同样也是受限于拍摄设备和传输介质,厂商倾向于在原始信号上加味精。

调整思路也很简单,抬高【颜色】以获得高饱和度,同时调整【色彩增强】来获得更鲜艳丰富的色彩——当然这对老机器是不公平的,它们没有那么广的色域来做色彩增强,但……就是讨好眼球呀~

调整完色彩后的图像
调整完对比度后的图像

【锐度】也必须加强。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电视清晰度不够高,其实只是出厂设置没有加锐而已。

调整完精细度后的图像
调整完色彩后的图像

你看索尼X200A在默认锐度下,都存在明显的白色边缘增强,说明同样是默认锐度,老机器也普遍比现在的机器更高。

图像中树林部分与背景湖泊间的边缘存在大量锐化痕迹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老机器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对,没什么了不起的。

十多年过去,无论是芯片的运算力、背光结构、广色域技术、面板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型号的纸面实力,不可能比不过老机器。

而老机器之所以还有拥趸,无非因为那个年代的出厂风格更讨好他们的眼球。事实上在播放很多现代电影或蓝光碟时,老机器那孱弱的动态范围就暴露无遗,其实已不适合用于观看当下的节目内容。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不久后我也会单独发表我的看法。

索尼4K电视调整后的图像
索尼X200A的图像

【黑色级别】46

【黑色校正】低

【高级对比度增强】低

【色彩】70

【彩色增强】低-高(视具体效果)

【锐度】70

【精密显像】自动(倍线算法随意)

只要是支持广色域的机器,经过调整后的效果完全可以青出于蓝。

但注意这一做法其实引入了更多的失真,偏离了创作者意图,所以只能一时爽,看久了还是会关闭大多图像增强设置。

无论如何,电视的出厂设置,一般是最牛逼的。


老索尼液晶色彩调教:实战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