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一一谈史诗《吉尔伽美什》1
作者:赵乐甡
自1872年乔治.司密斯从尼尼微的宫殿遗址里发掘出并发现洪水水泥板以后,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之久,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神秘面貌才大概给弄清楚。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契形文字的译读成功,史诗的各种译本也相继出现。截止到目前,除英,法,德,俄,日以外,还有捷克,匈牙利、希伯来和阿拉伯等文字的译本。欧美的亚述学者和专家们发表了不少的研究文章和专著,吉尔伽美什史诗开始引起了历史和文学界的广泛注意。
但是,史诗的研究工作多半集中在历史的分析,版本的考证和译读的方面,很少从文学和文学史的角度对这部英雄史诗加以研究。 这不仅和印度史诗、荷马史诗对研究情况相距甚远,就是和《尼伯龙根之歌》、《英雄国》、《熙德之歌》等研究状况也不能相比。这恐怕和史诗本身的条件,比如残缺较多,译读困难、辅助资料缺乏,还有发现的比较晚等有关系。
《吉尔伽美什》既然是目前世界文学中可以看到的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影响力有极为广泛,就有必要从文学的角度对他的内容,形式和意义等加以探讨,以明确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更成熟的看法,权当引玉之砖,并向同志们请教。
一
吉尔伽美什是史诗的主人公和歌颂的对象。根据考古资料,见于《苏美尔王表》。它是洪水后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五代的“恩”(或“恩西”,译为王或执政 ),曾经修造过乌鲁克的城墙,跟基什的阿伽(见《吉尔伽美什与阿伽》)和阿伽的父亲恩米巴拉吉西打过仗、作战。那个时候,各城邦之间的争霸战争频频发生。起初,基什在各城邦间非常的占优势,后来战胜的乌鲁克便取代了基什的地位。
是不是经过吉尔伽美什所参加的这次战争引起的变化?尚待研究弄清。不过,吉尔伽美什在苏美尔历史上的确有这个人,并非出自于艺术上的虚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苏美尔王表》
就是这样的一个历史人物,由于他非凡的业绩在人们的长期口头传颂当中中,像所有的英雄史诗一样,被赋予了神奇浪漫的色彩。
在有的传说里,吉尔伽美什不过是乌鲁克城守军的一个弃婴。而在另一个传说里,巴比伦有一个习俗,他们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每年祭神的时候会选一个婴儿牺牲,作为天神的贡品,或杀之或弃之山谷。吉尔伽美什当选,便被从悬崖推向山谷,然后被一个大鹫所救。它将吉尔伽美什驮在背上,飞到高空,又安然无恙地将吉尔伽美什掷留在一家居民的院子里。这家人发现后,将他抚养成人。
这些说法虽然具有浓重的传奇味道,但吉尔伽美什毕竟是个人,在这部英雄史诗里,吉尔伽美什却被赋予了神的成分,他成了大神阿鲁鲁所创造的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的半人半神的人物。这是符合当时人们对不平凡的英雄业绩的理解和敬仰的态度。但是从今天看来,这个三分之二是神的吉尔伽美什,主要却是人。它具有人的性格、气质和行为,在某些方面,如生死问题,都是河神不协调,不仅因为他是“三分之一”是神。
诗人在描写他的形象时,处处按神格点出他的非身世,膂力过人、英姿出众。他在乌鲁克自恃力大无比,欺男霸女,弄得民腾,纷纷向天神控诉,但是,后他和恩奇都(也是大神阿鲁鲁创造的,但却是个半人半兽的人物)苦斗成交,走上了为人民除害造的道路。他们猎杀狮子驱赶恶狼,铲除杉妖,勇杀天牛,博得了乌鲁克人的称赞:
“英雄之中,究竟谁最雄伟?
众人当中,究竟谁最英俊?
“吉尔伽美什才是英雄中的英雄
恩奇都才是俊]杰,他英绝伦!”
在他的性格特征方面,诗人突出了他的强悍、聪颖、智慧和激情,而尤为突出的是他于探索真理的坚初不拔的精神。这在他长途酸涉、探求永生的活动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吉尔伽美什的生死观明确地表现在他征讨芬巴巴时勉恩奇都的一段话里:
我的朋友啊,谁曾超然人世升上]了天?
在太阳之下永[生者]只有神仙,
人的(寿)数毕竟有限,
人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过眼云烟!
你在此竟怕死来,
你那英雄的威风为何消失不见?
………
我一旦战死,就名扬身显一一
`吉尔伽美什是征讨可怕的芬巴巴,
战斗在沙场把身献’
为我的子孙万代,芳名永传。”
最后一顿
人的
人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过眼云
你在此竟怕起死来,
你那英雄的威风为何消失不见?
我一旦战死,就名扬身显
吉尔伽美什是征讨可怕的芬巴,
战斗在沙场才把身献
为我的子孙万代,芳名永传。”
这后一段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实质是一样的。这种英雄主义气概,使吉尔伽美什的品德崇高起来。为人民造福中战斗而死的光荣感,当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和敬仰。但是,当他看到恩奇都并非捐躯沙场而突然地死去时,当他想到自己也会落到恩奇都这步田地时,他便决心探索起人生的奥秘,寻求那永不凋落的生命。出自这样的决心,他对沙索利人所说的“没有谁曾经把这件事情办成”,回答得非常坚决响亮
“纵然要有]悲伤[和痛苦]
纵然要有]潮湿和[干枯]
纵然要有]叹息和[眼泪,我也要去]
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精神,甚至感动了沙索利人,终于给他让开了路。正因为有这种可贵的探索真理的决心,所以猛兽吓不倒他,高山挡不住他,人世的庸俗享乐迷惑不了他,乐园留住他,死海拦不住他。经过一番艰难困苦的涉,后来终于找到了他渴望找到的乌特纳什提牟。
乌特纳庇什提牟所讲的一段洪水故事,说明他夫妇成神以及获得永生的经过,都是出自神的安排。于是吉尔伽美什失望了,他只好踏上归途。然而,诗在这里却加上了一段“返老还童”的仙草得而复失的情节。他听到水下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草,就迅速而踊跃地潜入水下取了那棵草。这,表现了他顽强的探索精神。然而,
这仙草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因此,他只好叹息着回到乌鲁克城。我们从他这时对乌鲁舍纳底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他思想深处的东西。:
“乌鲁舍纳庇哟,这草是棵非凡的)草,
人们靠它可以长生不老。
我要把它带回乌鲁光城,让[ ]能吃
到这草,
它的名字叫做西伊.沙希尔·阿米尔,
我也吃它,好重返少年,青春永葆。”
第二八O行的重要的缺字,虽然不知道他要给谁吃这棵“长生不老”的仙草以获得永生,但从第二八二行看可以断定不是他一个人吃。因此,更加说明他不畏艰险地探求永生,是对神的意志和安排的一种挑战和违抗的表现,是他一心要认识自然法则的探索真理精神的一种
体现,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个人的生死。这就使英雄吉尔伽美什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受人景仰了。他的形象从造福于乌鲁克城的保护人的形象,发展成为一个探索真理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化身。这应该是这部英雄史诗歌颂的核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