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出一款好“风水”
“风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想解释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与专业素养,但如果简单地从“环境”的角度来理解,就好接受得多,尤其在当代,人们把那些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称之为“风水宝地”,可见一斑。一次跟几位朋友行走在武夷山风景区,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使大家心旷神怡。其中一位本地的朋友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武夷山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普遍超过一万每立方厘米,有很多地方都有六、七万,甚至几十万,言外之意,负氧离子是使人身心愉悦的头号“功臣”,难怪很多类似的环境都被称为“氧吧”。因为专业的原因,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接受“负氧离子”的概念,甚至也认同“空气维生素”的说法,但人们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香”,而且是“合香”。形成“负氧离子”需要山川河流、植被阳光,在这样的条件下,树的味道、草的味道、花的味道、甚至泥土的味道混合交织在一起,想躲都躲不开。这些都是有味道的中药,因为阳光,挥发油得到释放,通过呼吸钻进了我们的身体。它们各通各的经络、各有各的功效,是让我们身心愉悦的根本所在,这不就是“天然合香”吗?古圣先贤,都愿意到这样的环境里去辟谷、断食、坐禅……其实是有能量来源的。这样的环境是我们健康生存的保证,一定要给它起个时髦的名字,我建议叫“养吧”!
改革开放四十年,大批民众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养吧”里面生活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怀着“摆脱了原始”的激动心情直面污染与雾霾,尽管花大力气整治,但还是远离了自然。
这是历史的车轮,从这个角度讲,也是自然发展的规律,再回归“养吧”几乎是不可能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以“合香”的方式,把“养吧”搬进我们的生活,继续接受大自然的滋养。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新的概念,其实不然,古人用香一直都是有的放矢,只是不屑于总结罢了。
现在,研究探讨香文化的人很多,这是好事,但流于形式者大有人在。我们还是要深入、要动手,了解了合香规则要去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各种“养吧”的能量,这样才有能力合出家乡的气息、合出朋友的情谊、合出阴阳五行、合出一款好“风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