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干货 | 在中大一切奇迹皆有可能(中山大学MTI)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子元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中山大学MTI专业
的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长信息
专业方向:英语笔译
初复试均名列前茅
高分上岸!
助你2021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1一战到底!
我为什么要考研?
1、英语类专业本科出来英语水平极其有限。
2、自己对、英语对翻译的喜爱。
3、本科院校双非,想提升一下学历与未来就业竞争力。
选择合适专业和学校
水平建议:
较稳妥:985、北上广外、顶流211建议四六级600以上,专四良好及以上,有三笔乃至二笔证书;211、川外西外天外大外建议四级550+,六级最好也550(不低于500),专四≥70,毕业前有三笔证书;四六级500左右建议冲一流学科或前排双非;再次之建议找自己喜欢的双非。
当然,想拼一拼搏一搏的话可适当降低要求,毕竟年年确有黑马在。就中山大学而言,由于复录比极高,翻车概率高、逆袭概率也高,但四六级500以下、专四70以下、毕业前拿不到三笔,就不要莽报了,除非你有死磕的打算。
其他建议:
1、中山大学MTI复试比重高,面试比重尤其高,不论报考口译笔译,都要练口语。没有耐心的、非常讨厌口语的不建议报考。
2、择校时不仅要给自己水平合理定位,而且要先了解院校题型。出题对自己胃口的院校考取的几率才会更大。
专业课初试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MTI由于有三门专业课且考试内容独特,XX轮复习的模板并不是很适用。
事实上,9月之前,自己就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每日计划和作息。9月以前要打好语法基础,这是基本要求。
9-10月是强化阶段,在该阶段我们要做到语法词汇水平有可观的改善、词条翻译有一定量积累、篇章翻译失误率降低,翻译水平要达到三笔的要求、百科词条有一定量的积累。
11-12月中是冲刺阶段,在该阶段我们要保证自己消极词汇量1w+,也就是专八词汇量,时政词汇熟练掌握,篇章翻译成品质量较高,百科重点词条已熟练掌握,熟悉应用文格式等。
因此,作息建议:
早餐后7.30(根据自己睡眠需求量定)-8.00读英语新闻(练口语口译,模仿原声!)
8.00-10.30 背单词、背词条
10.30-11.30 做题(科目211、448)
11.30-12.30 午饭(午饭中午饭后到午休前那一段时间可以看看单词词条的)
1.00-2.00 午休
2.00-4.00 翻译练习(很多时候两个小时也不够的)
4.00-5.30 做题(科目211、448)
5.30-6.30 晚饭、散步娱乐
7.00-9.30 政治(根据个人情况可加一部分口译训练之类的)
9.30回宿舍
回宿舍看情况自由安排,可以继续看点什么,也可以洗洗衣服之类的
以上只是我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当时我课很多,12门,所以计划经常被打断,复习时间就更紧张了。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一、注意劳逸结合,死学其实并不好
二、时间安排不是死的,自己灵活变通,查漏补缺可调整,要高效利用时间
三、百科词条背了容易忘,晚上回宿舍最好花点时间复习,滚动复习,随机抽查
四、9-12月四个月时间其实很快,自己平时一定要高效利用时间,也不要自我感动,脚踏实地,到最后及时感觉自己水平不够也不用慌,稳住心态坚持到最后(我当时还没考试就想着二战了很影响情绪,但实际上自己在考场上还是能稳住的,即使有些真的不会。)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政治
徐涛的网课、肖秀荣全套。
政治我是9月份开始的,事实上我觉得有点晚,因为到最后思修部分我只看了法律那块。所以我的建议是,暑假就可以开始政治了,这样后面可以腾出时间多看看其他科目。可以先看思修,因为这个重要性不如其他模块,忘了也无大碍。注意要先学近代史,再学毛中特。这两部分顺序反了的话会有点乱。
我认为,如果时间紧张的话,就是徐涛网课加肖秀荣一套。别跟肖秀荣网课,肖秀荣团队的网课不行,涛哥讲的好。另外,自己可以准备个笔记本,总结一些东西,比如中共会议的时间表格,会议都干了什么,有什么区别等。这里我没有很好、很具体的建议,因为我当时并没有干这个事。
最后半个月,狂背肖四。我的原则是:每天晚上在图书馆走廊背,背到闭馆,同时进度也不能比别人慢(有安全感)。
真正上考场的时候,做题一定不能太慢。我当时因为做题太慢导致有个题几乎是空着的,到最后慌了就回忆不起来肖四的一些内容了。
翻硕英语
华研专四1000题、专八词汇、六级模拟阅读、专八阅读、雅思写作。
华研专四1000题一开始总结了各种语法,感觉是懒人的福音。再者,中大30个语法词汇题就是专四水平,甚至会低于专四水平,所以这本书我觉得真的好用,适合暑假夯实基础。里面的练习题做不完也可以后期继续刷。
专八词汇要反复背,学有余力可以加点GRE词汇,我用的《如鱼得水记单词》配上2款背单词APP三管齐下,不出意外的话每天上午两个小时左右。
之所以说六级阅读,是因为中大考的就是六级模拟这种,简单的很简单,个别题目又会很刁钻,给人一种题目是不是搞错了的感觉。这个可以刷刷历年真题(主要是中大今年就考了历年真题,DNA指纹那一篇)。
作文一定要下手写,我的惨痛教训是我买了顾家北的那本雅思写作的书,但都停留在看的阶段,懒得动手,导致我真的考试的时候写的又慢又烂,字数还不够400词。这个练好了能提升不少分。
英汉翻译基础
蜜题APP上的卢敏热词和日报热词、翻硕最后的礼物、二笔教材、经济学人、政府工作报告、张培基散文选、高级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韩素音翻译大赛赛题(可关注中国翻译公众号)。
30个词条我当时只写出来20个左右,甚至不到20个。主要原因也在于出题的不确定性,最后的礼物背了个滚瓜烂熟也几乎是没有考到。我发现中大词条里时政词条相比其他院校比例没有那么高,但是不要慌,好好背,既要广撒网还要记得牢。另外,我发现词条部分每年都会考历年真题,哪怕只有一个词条,背熟历年词条真题总是有益的。
篇章翻译部分,最近几年汉译英喜欢考文学类翻译,比如2020年的《狗》,这个就可以在高级文学翻译那本书里找到,据说是中大MTI的教材。英译汉部分我是以二笔教材为练习材料的。但是要注意,中大明年说不定又不考文学翻译了,所以我们要两手准备,在此基础上,打好翻译基本功,这样不管遇到什么翻译都不怕。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蜜题APP、黄皮书词条。
这里我没有很好的建议,因为选择题我是全靠缘分选,这个太难准备。如果要走捷径的话就是刷历年真题,个别选择题可能会考到历年真题。另外,可以总结一下英美著名小说家和诗人的代表作,毕竟文学题至少会有一个。蜜题APP算是偷懒的办法,可以晚上睡前找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刷一刷。
黄皮书词条不是全都要背的。原因很简单,有些类别中大几乎不考,如地理类。这就需要我们总结近几年的真题,总结出常考的名词解释类别,同时注意报考前招生目录里推荐书目内容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备考。另外,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历年真题词条给背个滚瓜烂熟。你能想象我在考场上看到四个历年真题却一个都写不出来时的绝望吗?(我去年备考时特地把真题跳过了,以为不会再考了,欲哭无泪)最后词条真的除了三个了解的,剩下的都在胡编乱造凑字数(我的原则是凑字数也得凑够至少五行,哪怕字大点)。
两个作文。小作文看看黄皮书格式,或者网上总结的、其他参考书的格式,这个不用花太多时间,最主要的是格式熟知,偶尔练手足矣;对于大作文自己要弄个本子积累好段落、好例子、好名言等,不管什么文体,最好都能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当然,对于议论文,说理深刻也是关键。
其它建议
1. 网上有很多经验贴,自己搜了看有好处。
2. 真的没必要慌,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考上很悬,问题在于,你准备的好不好,是你自己准备的,怪不得谁,能不能考上先不用想那么多了,既然选择了,就脚踏实地地努力好了。
3. 中大题量小,考试时间充裕,细心一点、认真一点。
4. 复录比3.44,复试占了500分,整整一半,意思就是说,在中大一切奇迹皆有可能。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过线。再者,面试那几百分在那放,你不练口语肯定会后悔的,口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复习备考经验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鱼小硕专业课 : yanyu-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