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志红讲心理12-18,磨灭掉愤怒的讨好型人格~

2022-04-18 13:32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往前看看看,到了这篇,讨好者自救指南

这篇方法论里面有底层的一些东西吗?尊重自己的感觉,按自己的想法而活,才可能有些成绩,才能更好的去帮助别人的

这就是我想到的逻辑,如果一直讨好,自己其实不能突破,贡献所有,自己苦的卖血,其实也就很少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算投资回报,这种路是不划算的

而活出自我,才可能有更大的一些成绩,比如赚钱,原先只能赚100,给99出去,也才99,但如果活出自我,很可能就能赚1000,哪怕给自己留100,那也能给900,双赢^_^

所以短期的不给99,是为了长期的能给900,对吧,一年抵9年,所以,前面的9年,就给自己好了——唯一的问题是,心灵上的总是波折,这可怎么办呢?

告诉自己,那些都是他自己的责任,我过去的付出都给了我很大的怨气了,我没有多大能力,只能先为自己负责,说我自私——其实很想辩驳一下的,但那样就没完没了——他不会认你也不能从他那里获得理解。。。然后问题就还是要解决自己内心好像就行了。。。

所以,来看看这里有哪些认知吧?

上一篇我课前思考了啥,课后兴奋的都忘记对比了。。。这一篇就一次性解决吧^_^

课中学习:

首先,还是接纳一点,这是童年的自己给自己找的一条比较好的路,人性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没有愤怒的名牌大学、外企工作的人,在家被要求孝顺听话,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真实感受的否定,把愤怒和攻击性给磨灭掉,好孩子和老好人就联系到了一起

父母之间有严重的冲突这是一种,但是另一种,父母用300%的好对待孩子,孩子产生了一种内疚,也得300%的回报,父母的超负荷付出,孩子也不能挑毛病,不能表达坏,这就是严重的自我牺牲,把孩子的愤怒和攻击性给磨灭了

匮乏和存在,如何按照自己的感觉而活,这被他人说是错的,会被整个文化所否定,被家庭所否定,这时候为了生存,会把自我的感觉给阉割掉,就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我们都活在自恋维度,不知道怎么爱孩子,要么自己高位他地位,要么他高位自己地位

讨好:有你没有我,你就是关系的中心

尊重:有你也有我,看见你的感受,但我的感受也在

父母能表达感受的话,父母和孩子互相尊重的话,内疚会减少的,愤怒也会减少,人们会因为防御内疚而更加愤怒

“你到底爱不爱我”,其实意思是,你到底听不听我的,如果你挑战我,这时候我就“死”了,这种关系里,每一刻都是生离死别,但其实我们是有一生的关系

真爱从真实开始

好的关系在表达真实之后,会破碎但是会重新链接,好的关系可以包容冲突和破碎

有些关系在表达真实之后就破碎掉落,我们以后可以勇敢的对这些关系说,我不要这种关系

留存对自己最滋养的关系

课后思考:

我妈妈特别害怕冲突,感觉有时候长辈的道德绑架真的让孩子窒息——除了远离,如果留在那里,只是被绞杀的命运,他寄生在这种被绞杀中,也只是维系生命的活着

我也是在这种经历中去探寻答案和学习,也不能说是全然的不好

凡事都可以变成机会,我要先自己好好的,然后才有可能冷静的面对他人

讨好是只有一种感受能存在,过度的付出也是一种道德绑架,让对方失去表达愤怒和攻击性的立场,这种方式来——两败俱伤。。。

而全能自恋的不允许表达愤怒和攻击性,也会让孩子变成老好人——童年和少年的时候怎么能获得更好对待呢?按老师和家长喜欢的方式去做

那表达愤怒,还是必要的,也不要过度付出来用道德绑架他人

关系是一生的关系,好的关系能包容真实,而那些不能包容真实的关系——不要就不要了,留存对自己最有滋养的关系^_^

这两篇的课前思考,来看看:

首先, 曾经的讨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爱——以为的这样,这是小孩子认知下的尝试,失败是很正常的,跟我现在设定目标做尝试是一样的,没必要再纠结了

下次再遇到什么内心有攻击性和愤怒的事情时,还是表达出来吧,不管是试探关系的好坏,还是维护自己的人格完整性——真实的人,有真实的情绪的

讨好的定义也有了,很好,我很喜欢定义:关系中只有你的存在,没有我——这可不行,你的感受是感受,我的也是^_^,首先要为自己的感觉负责啊

被道德绑架的不能表达愤怒和攻击性。。。这是不对的,这种关系不能包容真实,就不是能滋养自己的关系。。。

网络上很多的无语评论,他们的主人,和我之前一样。。。。都是,只能我存在,你不配存在的。。。这都不是好的关系——我知道为什么之前很多链接上的贵人我自己给断掉了——我也是很有自己的人,讨好家人就算了,没打算讨好很多人。。。还是先断下吧,要留给自己自我成长的自由空间

我要好好学习“我和你”。。。其实很简单,尊重他人的感受就行了,我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不去主动伤害,能更本质的理解,然后讲出来,那不就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度了吗^_^

今天的课前思考,点在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果不能这段关系不能容纳自己的真实感受——那这就不是能滋养自己的关系,自己比较匮乏的时候,还是先断掉吧。。。

就是很简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敢于表达,然后如果表达后被激烈的否定,然后关系断掉了,没有后续了,那就没有后续吧

但如果很久以后,又有机会接触的时候,发现关系还可以,那么,他成长了

当然,如果对方表达真实感受的时候自己激动了愤怒了。。。。也表达了。。。那也很正常,如果以后还能继续相处,那说明这段关系能包容真实,那也可以的。。。

所以,其实就很简单,双方都表达真实的感受,然后关系自己会告诉你能不能容纳真实^_^

小鱼和她男朋友的关系中,她男朋友会表达真实感受,但是她有没有表达呢?不能表达愤怒和攻击性的关系,那就是她自己的课题了。。。

我和妈妈的关系,跟他人关系不大,我们都在关系中。。。伪装自己。。。屏蔽了真实。。。

嘿嘿,不过以后跟我弟弟的关系,他是老大的时代滚粗去吧^_^,我会表达真实

对过往的放不下,源自于此刻的没有方向头绪,如果此刻很好,那过往就是踏脚石,如果此刻在下降,那过往就像——一步步压下来的大山,每一步都被怨恨^_^

所以,还是让现在越来越好吧^_^,我昨天睡得很好,今天会继续学习武老师的课,就很好很开心^_^

我不想去到一个我只能听话孝顺不能表达自己的环境中,做不喜欢的事情,还被人看作是理所当然这样^_^,所以我拒绝,就拒绝拒绝拒绝^_^,不做不做不做,不去不去不去,不要不要不要^_^

最后的一点想法:

父母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如果当父母,也不要以孩子为唯一中心

有话说,30岁之前的相貌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就是自己给的

类似的,30岁之前走不出来,可以归因给父母,但是30岁之后,就要归因给自己了

而且,归因给父母,答案就是无解了,只有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未来才会有希望

为父母而活,然后为新的家庭而活,为孩子而活。。。自己人生的中心可以从父从夫从子,就是没有自己,这样的活法,理论上是不会有乐趣的,而且会很紧张,每天都揣度他人的满意度——这就是怨鬼相的产生吧

看过一些小说,伪装善良,或者模仿另一个人来获得些好处——最后老年的时候,容易精神分裂

那些过度自我牺牲的人,其实是害怕面对真实自我的人吧,应该也是高度自恋的人吧,他们为什么那么能牺牲呢?他们是想获得什么呢?他们想要所有人的认可,然后这种认可能让他们维持高自恋维度,他们选择苦苦牺牲,是害怕听到任何不好的否定,正是那些过度的牺牲,还克扣自己,让他们在偶尔出现的声音中能维持住自己的心理高位

然而,事情没完。。。。拼完了自己能做的付出,然后要拼孩子的表现,孩子们到了中年,想要有成绩的——本来就不容易,然后开始拼有没有孙子。。。。就从年轻的生命中,汲取活力。。。。

没有自我的人,其实感觉多活一天少活一天也不差什么——曾经我就是这样的

现在,真实,感觉和热爱,就是我想探寻的方向,其他的,就真实吧,真实后剩下的,就是能滋养自己的关系,远离的,那就远离吧,按照自己的感觉^_^

over~

破碎花瓶镇个文——破碎不怕的~

武志红讲心理12-18,磨灭掉愤怒的讨好型人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