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铃芽户缔》
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继六年前的“你的名字”和三年前的“天气之子”,新海诚的灾难三部曲最后一部“铃芽户缔”终于在大陆上映了。译名问题就不多赘述了,网上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对我个人喜好来说,“铃芽之旅”虽然比较符合公路片的类型但是略显平淡,所以还是称之“铃芽户缔”吧,毕竟我已经知晓了“户缔”的含义。
本片大体上有一条主线,即铃芽不小心开门,拔出要石(右大臣),导致蚓厄窜出引发地震,接着铃芽和闭门师草太一路关闭门,追踪要石,最终解决危机的故事。还有两条副线,铃芽和姨妈的亲情线以及铃芽和草太的爱情线(爱情可忽略)。那我以这三条线为切入点,简单谈谈我对铃芽户缔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只谈我记得的点,有一些逻辑是限于我的知识体量由果推因,猜测的成分更大,仅供参考。
——涉及深度剧透,介意勿看——
关门主线:从关门这条主线看,我认为铃芽户缔的立意上是要高于“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的。新海诚借由灾难的发生一般在废墟之地,主角关门时需要感受在灾难前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来传达了本片的核心思想:悼念土地。“人死去会有葬礼,但土地和城市死去却没有”——新海诚。
也有了那段闭门师关门时对土地最后的哀悼:
“恐呼尊名 日不见之神啊 祖祖代代的土地神啊 此山此河 承恩甚久 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 予以奉还”
和人死后去往地府一样,我们以葬礼的形式为他送最后一程,纪念他的平生的同时,恳请阎王爷为他放行,在地府安乐的生活。土地也是一样,尊敬的土地神啊,使用了这片土地很久了,非常感谢,在今天奉还给您。
日本文化中对于灾难的态度很值得思考,我最早了解到类似主题的书籍应该是日本科幻的“御三家”之一小松左京的《东京沉没》,我当时很震惊为什么会有这样主题的科幻作品,突如其来的板块运动,将海底撕裂了一个大口,随即日本沉没了。wtf,科幻小说不写科技爆炸,不写星际战争,写自己家没了,咋没的?整个国土沉海里去了。当然小说重点描写的是发现日本要沉没时至日本沉没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的行为,接受日本难民国家的政策,对世界产生的巨变这样的未来社会思考。后来我了解到,其实日本整个国土都躺在板块活动强烈的地区上,灾难伴随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对比起天朝的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天大部分时候是至善的,人民要向善。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的态度会更微妙,以日本的民族规模作比灾难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很恐怖,我真的很难想象在玄奘东渡日本的时代,国土有一百多个分裂的主权一直打仗,又经历高频率灾难,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以至于泛神论都能发展到有一百多万的神灵。无关人类的想法,降临灾难总会不期而至,老天大多数时间更像是无情的,瞬间将无数人的辛苦付之东流,包括生命。于是虚无主义的思想会更为人所认同,活着没有意义,努力没有意义。从天朝传过去的大悲思想,像老天抱不平行为(像是六月飞雪),更多的成了一种“哀”,所以也看到了川端康成在《雪国》等作品中极度“物哀”的描写。
虽然灾难是日本名族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民族也没有能力与老天做对抗,但是新海诚在既“你的名字”——改变灾难和“天气之子”——个人意志后在《铃芽户缔》中还是给出了新的回答:接受灾难,展望未来。接受灾难包括两方面,一为对老天保持敬畏,用完的土地要虔诚得还给土地公。二为记住灾难,很多人在灾难过后选择遗忘痛苦,但是灾难体现的不仅仅是破坏,还有人们对抗自然灾害所表现的勇气,因为失去才懂得珍惜的那片土地上曾经的美好生活。这些灾祸让我们知晓了美好的含义,审视身边的温暖。展望未来其一表现在铃芽在对小铃芽说的那番话中,“……,你会在阳光下成长,我就是你的明天”这番话不仅仅是铃芽自己的救赎,也是新海诚借铃芽之口对着新一代的祝愿。无论未来会发生什么艰难的事情,你们终会平安得长大。有些许“千与千寻”的味道了。一个是祝愿那日本失去的十年中成长的少年,一个是祝愿在灾祸失去什么的少年,没关系,都会好的。其二就是表现在那近乎帧帧都是壁纸的画面里,那每一帧的震撼人心画面毫无疑问都是画家情感最浓厚的传达。
爱情线:这条线是全片塑造的最不自然的线,当铃芽对草太的爷爷喊出“没有草太的世界我很害怕”的时候,我有点绷不住。铃芽,你和草太是不是就认识的六天?但细细想来,爱情线也确实也有一些逻辑作支持,其一、符合青春少年少女对于爱情盲目的憧憬。其二、铃芽确实在小的时候就见过了草太。铃芽在决战后去安慰了刚失去母亲的小时候的她,“你长大后会遇到你喜欢的人,……,我就是你的明天”,而那时小铃芽看到的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草太。和那把椅子是无因无果的时空产物一样,铃芽会喜欢草太是因为小的时候被种下的种子,这或许是一种时空宿命般的注定。其三,借由这条爱情线,表现了铃芽从一个青春时期的少女一开始对于自己生命的不珍惜,到对生死之意正确的认知,毕竟理解生命和死亡是长大的必经之路。
“我深知命如蜉蝣,深知死亡总是如影随形,但此刻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也好,我辈仍愿人生得续。”
虽然说了三点它的合理性,但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只有把影片的第一观感做好才能让隐喻锦上添花,这些事后的逻辑分析也不能把爱情线带到合格分更高了,更别说这些逻辑可能是我当方面果推因的猜想。为爱情感动的本质是移情,但是作为一部公路片,确实很难做到像“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那样大量日常生活片段的描写,只能说是为了影片的主旨做了妥协,颇为遗憾。而部分人也有可能因为宣发以为爱情片而走进影院发现货不对板而感到失望。但是对我而言还能接受,毕竟六年过去了,早已不是只憧憬爱情的少年,虽然那时很美好、让人怀念,但终不是生活的全貌。
亲情线:这条线是我认为精彩的一条线,因为姨妈和铃芽与铃芽和右大臣形成了一组完美的对照。铃芽一开始是没有责任这个概念的,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对右大臣说“来当我们家的猫吧”,其实铃芽家是不允许养猫的,而右大臣像一个天真的小孩相信了这句话,于是努力使另一个人代替它成为要石,好让自己成为铃芽家的猫。青春期的铃芽,认为姨妈的关心是沉重的爱,才会说出“我又没有让你收养我”那样伤人心的话。姨妈在情绪的爆发下(可能是受左大臣的影响),也说出了“请你离开我的家”的话。在说出自己后悔的话后,姨妈并没有否认自己的想法,而是说“ 这只是我一部分的真心话”。这个世界的一切纠葛误会莫过如此,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恶的一面,但那不是我们的全部,“君子论迹,不论心”,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什么。回过头来也发现,铃芽想拒绝姨妈沉重的爱的原因之一也是觉得自己干扰了姨妈的正常生活,四十多岁还没有男朋友,但是这种愧疚却以一种伤人的方式传达,这种善良也是铃芽的一部分自我。原来两个人都关爱着对方啊,这才是占据思想主导的情感。最终铃芽明白了姨妈的情感,懂得了责任的意义。大臣也知道了当时的铃芽的话不过是无心之举,所以“我当不了铃芽的小孩了”,变回要石,重新承担起了自己的职责(心疼猫猫)。
“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中的灾难都是虚构的,唯有“铃芽户缔”中的灾难是明确的指向现实中过去发生的灾难。夺去铃芽母亲的灾难是311大地震,而铃芽在旅途中到过的每个地方也都是曾经发生地震的地方。将现实中发生的灾难做成一部娱乐商业电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稍不小心就会被认为是在消遣灾难,但是当新海诚怀揣着这样的忐忑将剧本拿给朋友看时,收到的却是鼓励,”放手去做吧“,这一点同样让我感动。而这份下定决心做出来的作品想要传达的也同样是勇气。
影片的最后,小铃芽与铃芽相互救赎。
所以最后,希望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勇气,不是老天施舍的,是我们赋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