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事件评论区里的男女拳
最近看了不少男性造谣女性,女性造谣男性,男性谋杀女性,女性谋杀男性的视频。很有意思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男性犯罪者事件的评论区里往往会看见很多女性表达恐男甚至有极端者上升至女拳,女性犯罪者事件的评论区里往往会看见很多男性表达恐女甚至有极端者上升至男拳。但最近还发生了另一种新的倾向:男性犯罪者事件的评论区里出现了套用女拳话术模板并对男性犯罪者表达共情的自称男性的男性视角者,且其认为自己套用话术的合理性在于“女拳反噬”“反对女拳”;女性犯罪者事件的评论区里出现了套用男拳话术模板并对女性犯罪者表达共情的自称女性的女性视角者,且其认为自己套用话术的合理性在于“报复男拳”“反对男拳”。 这种互相换家的情况在过去可以说闻所未闻,相当魔幻,足以见得我国的男女对立情况越发不容小觑。 但是,打着反女拳的口号做和女拳别无二致的事或者打着反男拳的口号做和男拳别无二致的事也无非是在故意激起对方拳师的反扑,掀起骂战的同时把采取更加极端的魔法对魔法正当化,最后宣泄了自己在现实中的戾气。 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在意真正需要帮助的男人和女人,打拳让本该追求权益的目标变得模糊不清,在增强了相互的仇视、分裂和不理解的循环时,还让男性受害者和女性受害者的求助环境都被搅得更差了。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不论是男性犯罪者还是女性犯罪者,我们最初对于他们的“厌恶”难道不都是因为他们【犯罪者】的身份,因为他们的犯罪行为而非他们的性别吗? 难道这些涉及两性关系犯罪事件评论区里的我们最先有的立场不应该是反对犯罪的【人】,然后才是反对犯罪的【男性】和【女性】吗?而在案件当中,着眼于【犯罪者】和【受害者】的身份难道不比着眼于他们的性别身份更重要吗? 我反对打拳,但在希望犯罪事件评论区里的大家在反对打拳的同时也不要搞混淆了我们实质反对和厌恶的对象——犯罪行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