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美”又怎样?

今天带家属去电影院看了《小美人鱼》。理论上来说这绝对不是他喜欢看的类型,但是我俩早有约定,不会抗拒去尝试了解对方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说看《小美人鱼》,家属二话不说就跟着了。
其实我对迪士尼没什么滤镜,对《海的女儿》这个童话故事也没有什么情怀,导演选哪位演员做主角我可以说是毫不在乎,我只是忽然特别想看一场童话,想要收获一份毫无负担的快乐,结果是,导演没有让我失望。
实际上,因为该片选角一直被人诟病,导致电影中的女主“爱丽儿”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准确点说,我完全喜欢上了这个“爱丽儿”,她充满力量、向往自由、天真可爱,还会时不时唱悦耳动听的歌。
豆瓣有许多人看都没看,便因为女主长相不符合大众审美,直接打出了一星。可是,女主的长相真的已经到影响整部电影质量的地步了吗?把家属拉进电影院前,我特地没有提电影选角刻意ZZZQ被吐槽的事情。
当电影开场,海王的六个女儿首先亮相,我发现一个个都比我想象中好看,而女主将在她们之后出场,那会不会衬托得女主更丑了?我一边忐忑不安,一边留心着家属的反应。当女主终于出现在镜头中时,我心里一下释然了:根本没有难看到需要去特别打一星抵制的程度。而身畔的家属,一点额外的反应都没有。等电影看完我问家属:女主丑吗?家属不假思索:没觉得呀,挺好的。

或许,电影失败就失败在它的名字,美人鱼,顾名思义,得“美”。女主眼距过远,鼻梁塌,鼻翼宽,嘴唇大而扁平,的确和大众眼里的“美”不沾边,再配上一头的脏辫,毫无“公主气质”,所以,我也不会否认,她没有“公主之美”的事实。但只要看过电影,就一定会被她吸引。虽然“不美”,但那又怎样?她的力量,她的天真,她的活力,她的歌声,她的勇敢,都让她在昏暗的海底熠熠生辉。虽然剧情老套低龄,没有什么新的突破,但我还是给这部电影打了四星。所有人都在说“美不该被定义”,但只有迪士尼真正开了一种“不美又怎样”的先河。电影中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关于外貌的情节。没有人看到女主就瞪大了双眼:“哇,她真美!”王子被女主吸引,起初是因为女主的歌声以及女主在惊涛骇浪中救他一命这件事,后来则全然因为女主的“性格特别”,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任何与外表有关的东西。而女主被王子吸引,也是因为王子与自己一样,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渴望到未知的地方冒险——两个人有灵魂上的共鸣。所有人都在说“胖也可以美”“单眼皮也可以美”“黑皮肤也可以美”“素颜也可以美”,但《小美人鱼》说:“美不美根本不重要”。这样的理念,才是现下的我们急需拥有的。

无论如何试图将“美”多元化,都不如直接将“美”弱化。一个人除了外表以外,还有很多更有价值的东西。假如童话故事里的公主,都没有关于外貌的描写,那么她们是不是就能拥有更多的好的“特质”?如果我有女儿,我会希望她看那样的童话故事。我现在没什么容貌焦虑,不是因为我接纳了“胖也是美”或是所谓“与素颜和解”,而是我根本不在乎我是不是得“美”,只要干净不邋遢,就够了。下午把尘封了两个月的显示器拿出来用上了,因为预感到要在公婆家里至少再住三个月,一直不工作也不是办法。就别怕搬来搬去的麻烦,反正也就是多花十几分钟的事情。大显示器用着,就是比一个小笔记本舒服多了。

依然用的宁芝键盘,燃风舍不得用,因为经常要在这张桌子上吃东西,怕弄脏了。而且猫猫一般也待在这间屋里,猫毛也会落进去。所以纠结良久,还是决定等搬进新家以后再用燃风。亏我还一直劝说爸妈,好东西不要舍不得用,结果自己也舍不得。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收入还无法养活自己吧,若是我有稳定的收入,一定马上就开始用燃风。我承认,在“配得感”上,我还有待修行。最近两天的规划是,明天去医院咨询残疾证的事情,后天去宜家。中篇小说应该也就这两天开工。看书方面打算三刷《小家,越住越大》系列三本,做好笔记,然后就把书卖多抓鱼——反正硬装软装都已敲定,留着也没什么用了。该极简的极简,该努力的努力,无所事事一个月,该开始“每天都要加油鸭”了,可以不美,但不能放弃自己热爱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