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游天下(347)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2022-04-11 06:29 作者:乐山乐水481  | 我要投稿

文游天下(347)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文/石岩磊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这段话出自邓颖超于1988年4月写下的散文《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邓大姐睹花思人,追忆起和周恩来总理携手并肩的日子。中南海西花厅里的海棠之所以令大姐念念不忘,是因为树下曾留有总理清癯的身影,似锦的繁花见证了他们在这里度过的26个春秋。


      而在天津也有个一模一样的“西花厅”,它就位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纪念馆里除了按照1:1复原的西花厅,还有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以及周邓夫妇的生平展。展区中有大量珍贵的实物、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全面展示了二人光辉灿烂的生命轨迹,其中的一个普通木盒备受瞩目,它是国家一级文物,源于其凝聚着两个流光溢彩的灵魂,也承载着一段旷世奇缘。


      1904年2月,邓颖超出生于广西南宁,她7岁时父亲病故,随后母亲带她定居天津。邓颖超生性大胆泼辣,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在就读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时,很快便成了学生运动的带头人。1919年,邓颖超与大自己6岁的周恩来相识,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一见如故,彼此互生爱慕之情。


      周恩来赴欧洲勤工俭学期间,二人鸿雁传书,确立了恋爱关系。1925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接下来的钟嵘岁月中,他们同甘共苦经历了20多年血雨腥风的考验。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辞去了大部分的社会活动,专心致志地在西花厅照料总理的生活,一年一度的海棠花目睹了他们的操劳与甜蜜。


     1976年1月,周总理病逝火化后,只用了个极为寻常的骨灰盒,骨灰分做四份洒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一部分融进了海河。1992年7月,邓颖超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她在遗嘱中交代,自己的骨灰也要盛放到丈夫使用过的木匣里,并洒入天津的母亲河中。这对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爱侣,虽在逝世后没有同穴共寝,但先后归于同一个“木屋”,又相会在了同一条浩淼的江河之中。


     斯是九河下梢的洪流,亦是凝结太行风骨、华北灵秀的聚宝盆,更是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感天动地爱情的守护神。海河将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恋折成了一束娇艳欲滴的海棠花,并轻轻地把它揽入微波荡漾的怀中,一同奔向辽阔的渤海湾,共同奔赴浩淼的太平洋。现在,海棠花又盛开了,敬仰之情写满每位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游人眼里,而馥郁的花香更是沁人心脾,令人沉湎于对总理和大姐的无限思念之中。


       2022.4.11


文游天下(347)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