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晓银|大美宝地—全国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

2023-05-17 17:05 作者:北京墨真书画院  |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王晓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人物画家;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国画院副院长,群众文化研究馆员,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等,中国彩墨骆驼创始人,中国裕固族人物画题材重要代表人物,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其作品独具特色,艺术内涵深厚,功力扎实,尤其作品裕固风情系列影响深远,突出西部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独特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九批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作品鉴赏】

用真情呵护艺术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王晓银

画什么,怎么画,这是当代画家遇到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使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初衷,回到了童年的时光,眼前的一切还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感人,那样的诱惑人心,这就是河西百姓的生活,裕固民族的风土人情……

《天边的骆驼》   240x70cm

一行行驼队常常穿越在童年记忆的小城里,那是我最初的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步了解到河西少数民族的生活。十四岁那年,随着高中美术老师,第一次踏上了裕固族的故乡——肃南,当时眼中的一切是那么的新奇与感人。祁连山下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戈壁滩上成行的驼队,善良的牧民与热情的老“安格”,此情此景使我永远无法忘却。这种遇见似乎定格了自己的绘画人生。在日后的绘画生涯中,尝试了无数的题材,追随了各种流行之风,但裕固人民生活的情节却从未消失,悠扬的驼铃声时刻萦绕在心里……

《天边的云》   240x70cm

这就是自己要画的,要讲的,也许是自己绘画生涯最重要的内容了,这来自于童年的情节,来自于对河西故土的眷恋。

《明花秋风时》  137x68cm

怎么画,这是更难的了。河西人民的生活,裕固民族的风情,如何用手中的画笔去诠释自己的情感,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大师曾描绘过西部民族的生活,但为什么没有留下使人印象深刻反映裕固族生活的作品,这使我更加专注于裕固风情的表现,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文化人的责任与担当。

《吉祥人家》  137x68cm

西部少数民族题材是当代画家表现的重要内容,其表现风格基本已定型,但如何去表现裕固民族,自己只能另辟蹊径。河西地域文化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从汉代的雕刻、画像砖、青铜器到唐宋的壁画,明清以来各类绘画及石刻等,演示着中外文化的交融,从单纯的笔墨到丰富多彩的色彩艺术,呈现着文化多元特征,这无疑迫使自己寻求一条“新路”。

《归》68x68cm

艺术的重要功能是“创新”,但“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在道友的提示下,自己借鉴中国传统元素“唐三彩”,尝试着以彩墨为主,来表现“裕固风情”,这既能表现出裕固多彩的服饰,也能表达出美丽善良的裕固形象,更能在水墨“骆驼”形象上加以突破,表现手段更加丰富,也更具有中国文化特征,逐渐形成个人的绘画面貌,同时也不缺失中国传统绘画与审美“元素” 。

《戈壁熏风》137x68cm调

作为绘画艺术,其真正的内涵是真实的情感、博大的胸怀和无限的爱心。“真情”,这是绘画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着作品的真实内容。作为探索尝试性的绘画研究,还需要不断完善,力争在中国少数民族风情绘画中留下一笔。生长在河西,用个人的毕生精力去反映家乡,同时还要站在世界美术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民族题材的表现形式,不仅是“形象”、“服饰”元素,更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如何将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朵小花表现得更加绚丽多彩,其责任是重大的。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拘于所谓的地域性,要与世界艺术发展同步才能使其走向国际。迫使自己站得更高,眼光更远,努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断加深中华文化“自信”,倾入中华大美之深情,真真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归》137x68cm

“笔墨当随时代”,用自己的真情,不断掌握新的绘画理念,把握时代脉搏,以新时代的艺术眼光观察和表现裕固民族和谐、安康、幸福的生活,用手中的画笔,内心的热情影响号召更多的艺术家关注裕固民族题材的创作,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永远用真情来呵护艺术。

《红缨帽子头上戴 裕固族姑娘真可爱》180x97cm


《家园》180x97cm


《姐妹驼行》137x68cm


《美丽人家》137x68cm


《秋》137x68cm


《秋晨》137x68cm


《天边》136x68cm


《幸福家园》之一137x68cm


《幸福家园》之二 137x68cm


《勇毅前行》136x68cm

《早春时节》180x97cm

【景点游玩】


【美术馆介绍】



王晓银|大美宝地—全国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