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原创下水文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原题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员下水文】
欲立“有为”,先行“可为”
南师附中学员
回眸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开拓进取,开创如今这大有可为之时代;揆诸当下,美好的时代给予我们希望与机遇,为了更光明的未来,我们行可为之事,成有为之名。
以我之见,可为之事应如革命先烈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利益。有着舍小我,为大我的兼济天下的精神。有为之名则是如同天边那奥林匹亚山,为了到达,我们仍有漫漫长路待行。
先辈的英雄事迹丰富了我们对于“可为”的价值认知。
在中华民族斗争道路上,我们不乏“寄意寒星荃不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冷峻鲁迅,以手术刀般的精确剖析国民性,我们也不乏“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的陈毅元帅,为新中国开辟江山。他们的理想与信仰教会我们划定“可为”的边界,他们高尚的信念促使我们奋勇向前。我们应主动为自己划线,推动自己“可为”思想的前进,“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行惠及国家、社会之事。
至“有为”之境后,仍需不懈探索开创未来大有可为的时代。
当我们以脚踏实地的姿态,怀求实求稳的心理,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可以作为的事,我们会猛然发现“有为”的山巅就在我们眼前。但我们应记住,真理无穷尽,长路漫浩浩。年逾鲐背之年的叶嘉莹先生,身兼多所名牌大学的职称,坚守三尺讲台不辍,作中华文化传灯人,悉心培养后辈,刻苦研究是她的“可为”,但即使赢得“有为”之名声,他仍不忘初心,赓续了传统文化的辉煌,也激励更多后辈投身“吟诵”的研究,为中国古典诗词开拓新的方向。
居身于飞速前进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在脚下伸展,我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与中国的命运水乳交融。我们胸怀天下,都渴望成为“有为”之人。不过我们先应低头看看自己“可为”之界限,欲立“有为”之名,先行“可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