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看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细细的微风吹动着斜斜的柳枝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波光粼粼,满城处处春花明艳,朦朦胧胧的细雨飘落,千家万户都若有若无,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感叹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茶,作诗饮酒都要趁着年华尚在。
赏析:
上片写登上超然台所见的暮色时节的春景。此时暮春但春天还没有过去,登台远望,以春风中的春柳状态,点名了季节特征。再写护城河水环绕半座城,满城春花烂漫,烟雨笼罩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明暗相称的手法让景色更加有层次感。
下片触景生情,与上片所见之景关系密切,点名登临的时间,寒食节过后,(寒食:在清明前两天,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节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寒食过后,应当反向扫墓,而作者欲归而不得,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作者摆脱思想之苦,借煮茶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进入了超然的境界。“趁”字呼应了“春未了”,趁春还在年华尚青,把酒吟诗莫将年华虚度,既表达了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调适。
本词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惆怅,但结尾笔锋一转表达了作者以茶聊慰藉的超然心态。
背景:
苏轼任职杭州通判满期后,在密州任职时,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弟弟苏辙为其题名“超然”(超然台的来由)。在苏轼登高远眺时,触动乡思,写下了这首。
苏轼远离朝廷后,在多地任职,为多地做出贡献,是一个好官,本首词可见修葺了城北旧台,在徐州任职时,水患时排水引水入黄河等等。本词也可以看出,经历宦海沉浮的他经历人生的高潮或低谷,一生颠沛流离,旷世才华饱受嫉妒,被贬多地,甚至流放海南,但东坡先生始终乐观开朗,在逆境中仍然豁达自然、自我排遣,抗衡着人生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