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资本家”
莫笑“资本家”
假如你是一个企业家,你会把有限的一部分钱,分给谁?
一边是,一个决策就能为公司带来若干倍收益的高管、管理人员——还是另一边,是有绩效考核、奖金制度,平时按时上下班的普通工作员工?
加薪激励有能力的高管,至少还能给公司企业带来潜在的、更大的利益,而普通的员工,已经有绩效和奖金了,加薪对公司而言,是没有实质性好处的,最多发发福利、改善一下工作环境也就足够了。
当然,这里再提一点,我所指的情况是特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是在其他更加具体的情境下,我以上的话,就未必正确了。每个公司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
什么行业的员工,最容易谴责“资本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可以举一个例子——竞争十分激烈的,“内卷”行业。
两个企业相竞争,不外乎提供更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份额,打价格战的好处就是企业赢着通吃,老百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然而企业也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价格战的低廉如果没有资本、技术的支持的话,就只能由员工加班、提高生产来支持,也就是被“污名化”的“996”,本质上,“996”属于加班文化的一种,但是并不等于“加班文化”,就像“白马非马”一样,其中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导致了“996”本不该等同于“加班文化”,奈何中国人有一个“名头”、“面子”的习惯,无意中就将“996”和“加班文化”的界限模糊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996”,然而,这并不妨碍众多企业打着学习企业文化、“996”的幌子来进行变相的加班文化——我有一句话,如果这个环境对身心有害,尽早离职:人也是要清楚一点的,到底自己是能成韭菜,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还是成了干电池,耗尽电力以后就成了有害垃圾······
成熟行业、夕阳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技术的不先进,也就导致了员工需要加班、增加延时班次,以提高生产力与竞争力——为了防止公司倒闭,所有人都没了饭吃。但是同时不断增加的劳动强度、更加不值钱的劳动酬劳,也就生动诠释了“内卷”的涵义:无论多努力,获得的报酬也是杯水车薪的。
人不会为了不满意的报酬而拼上全力,加班摸鱼,也成了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生产力提升不上去,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战略岌岌可危,也导致了加班时间不得不再长些、更长些,甚至还需要督导员在一旁监督。
于是乎,嘲讽、挖苦资本家的“打工人”文化也就出现了,虽然没有力气和动力干活,但是搞搞文化活动还是很有气力的——当然,也并非所有行业都是这么“艰苦悲壮”的,在那些不内卷的行业里、成长行业里、新兴行业里,员工的日子要稍微好过一些,有些工作者的幸福指数甚至还是很高的,对于“打工人”所描述的“悲惨行业现状”也只是一笑而过或者有些许忧虑。
并非所有的企业家,都是一己私利的“奸”商,现代社会中,人才的“选育留用”无比的重要,这也就意味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有纪律的、有战斗力的工作团队的是颇受重视的。在报酬方面,不论是总薪酬还是成长机会、成就感、工作环境、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都是企业管理者考虑、想要为员工提供的必要条件(虽然能不能充分做到还要两说了)。
那么,什么样的员工,更受重视呢?骨干型员工,拥有高技术水平与高工作态度,他们自然是企业关照的对象,至于另一些有潜力的员工:包含高技术、低工作态度的员工,和高工作态度、低工作技术的员工,自然都是公司关注、开发的对象,因为他们的潜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之后,能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有助于企业的存续与发展,企业发展得好了,员工的需求,还能不满足一下吗?否则就不满足“选育留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原则了。至于公司重点“关照”的另一种员工,就是那些低工作态度、低工作技术的员工了,他们通常是被降薪或者考察的对象,如果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规范与原则,很大程度上,是被“节流”的对象。
创新,很重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低端行业的供给饱和、超出需求于是行业内的竞争就开始了,不能及时转型、优化技术,内卷就是不可避免的命运,在这种行业内工作的人,也不免会要吃些苦头。常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好的发展前景、优秀的新兴行业,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己没有一门吃遍天的技术,很大程度上,老员工的价值所在就是公司的内部关系以及对公司的熟悉程度了。企业转型重要,员工的自我开发也很重要。创新有风险,但是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报酬,当小鱼塘不再容得下一条大鱼的时候,就是时候再找一个更大的鱼塘了。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上的“打工人”文化呢?娱乐可以,但是,不要当真,以免把自己忽悠瘸了。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司的情况、行业的情况等等,了解得越多,越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当然,判断也是有误差的。比如相拟性误差、对比误差、分布误差、晕轮误差、角误差、首因误差、近因误差、前因误差、负面误差、溢出误差、刻板印象误差,如此多的误差种类的存在,很可能会对人的判断有关键性的影响,故而,每一个人,至少,是有理性的、客观人,都应该在深思熟虑之后,在下判断与定义。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非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打个比方,舆论中多有刻意贬低、蔑视马云与蚂蚁金服的字句,或者刻意引导舆论的印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明显的证明,证明其“不够”可信。当然,这种“不够”可信,通常也是由于“抓眼球”的需要而产生的。就像那些话一样:“XXX的背后”、“XXX不愿告诉你的事实”等,每一个标题党背后,都隐藏着一些什么东西,有些东西是“无毒的”,可以长期“食用”;有些是“微毒的”,不可长期“食用”;还有些,是“猛毒的”,最好碰都不要碰。不过,每个人对于“毒”的抗性都不一样,同一件事物,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样貌,或者同一个意义。不要因为自己的缘故,而去贬低对他人有意义的事物,即使你对那充满厌恶——除非,他人的自由,切实地侵害了你的自由。
简单来说,有多少人能真正客观地评判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呢?至少我相信,没有人能。因为BIAS,研究历史的人或许会有此共识,研究某一个事件、某一个人,至少需要和这个人保持五十年的时间距离。
莫笑资本家,也莫说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真正需要团结起来的,是每一个期盼美好、幸福生活的人,共建社会主义家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
(基于个人工作、学习,或有缺陷之处,学习者应自取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