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茶文化之茶叶制作(杀青与揉捻)

2023-09-11 00:25 作者:百科异闻录  | 我要投稿


杀青是绿茶、黄茶、黑茶的初制工序之一,是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糅捻成形 ,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当制茶师捕捉到合适的香气时,就需要通过杀青来定格。通常来说,茶叶没有杀青之前,其香气比较青,并不符合人的感官体验。

茶叶通过杀青,就能够很好地拟补这一不足,一些青气会散发出去,一些青气会转化为香气物质。这也是为什么要杀青的原因之一。

简单地说,杀青就是利用高温杀死叶细胞,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杀青一般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老叶嫩杀、嫩叶老杀,抛闷结合,多抛少闷等原则。

方法有二:

一是用炒,称为炒青。

1.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性

做青适度的鲜叶,水份和内含物质已转化到一定程度,达到了乌龙茶的内质要求,必须及时迅速地抑制酶促作用,否则,做青叶继续"发酵",红变过度,产生不利于茶汤的褐色物质。

2.继续散失水份,准备茶叶塑型

炒青青叶,叶温迅速增高,叶细胞受热膨胀,部分液泡破裂,结合水释出并蒸发,部分细胞液粘附叶表,叶组织卷缩柔软,物理性状改善。

3.促进了内质的一系列良好的变化

1·做青中剩余的低沸点芳香物质进一步挥发,减少了青味,如β、γ烯醇,A、B已烯醛和顺型青叶醇,一些高沸点的芳香物质,如苯甲醇等显露,部分反型青叶醇和微量的二甲硫结合,呈现出新茶香。

2·叶绿素减少,据分析,乌龙茶的做青叶叶绿素含量为0.57%,炒青后为0.52%,同时组成比例也改变,其中兰绿色的a破坏多,黄绿色的叶绿素b破坏少 ,因而炒青叶色泽表现为暗黄绿色。

3·其它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如花黄素自动氧化为橙黄色或桔红色产物,花青素转化失去苦味,胡萝卜素转化为紫罗酮等芳香物质。

4·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果胶的含量有所增加。


炒青的方法与特点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炒青过程中,叶温升高,酶促活动迅速增强,在酶的最适宜活动温度20-45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活动性增加一倍,有的资料认为:多酚氧化酶最适宜温度为52度,温度升高到70度,酶钝化和变性,85度左右,酶凝固破坏,为了制止茶青在炒青中迅速红变,应在最短时间内把叶温提高到70度以上,因而炒青应有一定的高温,以白天看到锅底或炒青机筒辟发白,晚间看到发红,即可投叶。投叶后即听到清脆和频繁的"啪、啪"细胞爆裂声。炒青锅温太低,叶子在锅里或机筒中升温慢,停留时间长,炒青叶容易产生不正常的红变,红叶红梗,闷红黄味(俗称地瓜叶味)。

由于乌龙茶采摘较成熟,又经过了做青过程,做青叶含水量低,仅60-64%,比绿茶杀青前鲜叶含水量75-78%低得多,炒青温度太高,则叶子易于焦灼和不均匀,内含物质也不正常转化。因此,乌龙茶炒青温度比绿茶炒青温度低10-20度,在炒青后半段,应降低温度20-40度,以利于操作,防止炒青过度及焦灼。

2·闷炒为主,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乌龙茶炒青后还须经多次揉、烘过程,应注意保持炒青叶有一定的含水量,炒青方法要以闷炒为主,稍配以扬炒。闷炒能使炒青叶充分吸收锅的辐射热能,也利用了叶间的水蒸气热能,升温快,受热均匀,在三、四分钟内达到叶温70度以上,扬炒须要五六分钟。闷炒还能加速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增加氨基酸含量,适当破坏叶绿素,改善了茶汤滋味,但含水量多的炒青叶,应适当配以扬炒,只闷不扬会使叶间水蒸气过多,青草气味不能充分散发,茶叶会带有青味和水闷味,并呈枯黄色。

3·快速短时,程度稍轻

炒青中采用适当高温和闷炒为主的方法。炒青叶在锅中升温快,三、四分钟叶温可达70度以上,制止了酶促作用

4·掌握适当的投叶量

炒青中投叶适量,能使翻炒均匀,升温迅速,适当保水,操作方便。安溪乌龙茶炒青的参考投叶量表四-1.

投叶量太多,炒青叶温升慢,翻动不均匀,易继续红变,产生浸润状褐红色,品质下降;投叶量太少,炒青叶不能闷炒,失水多,叶子部分不能翻炒,易焦灼,生产效率低。

5·根据不同的做青叶掌握炒青

1.发酵程度:发酵程度适当的鲜叶,一般含水量较少,叶尖略干枯,易于焦灼,炒青应稍低温,多闷热,以保持适量水份;发酵不足的应适当高温,闷炒结合扬炒,以散发水份与青气,炒青程度充足。

2.品种:香气高强,叶张薄黄的品种,如黄旦、本山,炒青温度宜稍低,炒青程度略轻,但应及时揉捻和烘焙,青味浓强的肥厚品种,如大叶乌龙等宜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

3.季节:春茶宜适当高温和炒青充足;夏暑茶锅温可稍低,程序充足,以防在高温气候下,继续发酵变色,秋茶可低锅温闷炒保水,程度稍轻一些。

4.嫩度:成熟度高的做青叶,纤维素多,含水量少,宜低温闷炒为主,程度略轻,较细嫩的做青叶,含水量多,多酚类物质多,应适当高温扬炒,程度充足。以散失较多水份,便于揉捻,同时可减少苦涩味。

炒青程度

叶色

炒青叶转为暗黄绿色,失去光泽,叶面梗皮有皱纹,叶蒂仍有青色,靠近叶蒂的叶脉,成熟度达三分之二以上;

叶状

炒青叶柔软,顶叶下垂,梗弯曲而不折断,没有水份出现,手握叶略成团,稍有粘性,放手后,略散开,稍有弹性;

气味

青味已消除,带有一些热香味和品种的轻微酸甜味或清纯的特殊香气;

失水率

炒青过程中失水率16-22%,炒青后含水量为44-50%,干物质与含水量比约为1:1.7-1:1.9;

炒青后

应继续保持一定的叶温(60-65度),便于揉捻,炒青程度可参照季节、气候、品种、茶青含水量、发酵程度、嫩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掌握。


二是用蒸,称为蒸青,也就是用蒸汽将茶青蒸熟。

蒸青时不计较茶青是否含有露水,采收后直接蒸青;炒青时则不然,一般会让茶青摊放一段时间,使水分稍微发散,尤其是含有露水或雨珠的茶青,晾青更是重要。我们平时喝到的茶绝大部分是用炒的,只有少部分绿茶才用蒸的,如煎茶、抹茶。炒青的茶比较香,但蒸青的茶比较绿。普洱茶主要杀青方式分为锅炒杀青、滚筒式杀青。大型厂或一般台地茶多为滚筒式机器杀青,少数民族与野生野放茶则多为锅炒手工杀青。其他茶类杀青目的在于利用高温停止酵类酶继续作用,而普洱茶杀青则只是减缓其发酵速度并增加柔软度以利揉捻,以及去除青味。滇青茶杀青温度依鲜叶实际情形来判断温度与时间,通常锅内壁温度180°左右,锅外温度较高。

蒸青三绿特征

干茶色泽深绿

蒸青绿茶的干茶呈现深绿色。

茶汤浅绿

蒸青绿茶开汤后,茶汤浅绿。

茶底青绿

倒出茶汤,滤出的茶底呈现青绿色。


揉捻

揉捻就是把杀青过的茶青拿来像揉面一般地揉,这时的茶青是熟了,虽然表面看来有点干,但里面还是湿的,所以揉捻时只要使力得当,是不会把茶青揉破、揉碎的,而且还会把里面的茶汁揉出来。茶汁只能揉出表面,不能让其流失,当茶汁外渗太多时,应稍松揉捻的压力,使汁回吸。揉捻压力应掌握“轻、重、轻”的顺序,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茶叶还比较脆弱,茶汁还未曾破,未曾被揉捻出来,所以轻压,待中间时,茶汁出来,茶叶比较湿润,所以可以重压,最后茶叶基本成形,防止揉碎条形,要尽量轻揉。

掌握茶叶揉捻的技术要点,采取"老叶热揉、嫩叶冷揉”的方法来进行,老叶因为叶质较差,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可塑性才会更好,热揉老叶更有助于成形,而叶质好的嫩叶,杀青冷却之后进行揉捻,可以让更好地锁住茶叶的香气与色


加压处理

在揉捻茶叶的过程中,是需要进行加压处理的,需要掌握”轻、重、轻"的这三点,为了先轻厚重,逐步 加压,轻重交替,最后不加压,最合适的方法是:加压10分钟,松压5分钟,或者是加压15分钟,松压5分钟。


茶量适当

揉捻茶叶的时候,大家取用的茶叶分量要得当,揉捻老叶的时候,容量少,嫩叶的话,可以投放多点茶叶 —同揉捻,这样才可以通过对茶叶的充分揉捻,达到相应的作用与目的。


揉捻有三大作用:

一是破叶细胞,使成分在浸泡时容易溶出。

二是使茶叶成紧实状,以利保存(若不揉捻,制成的茶叶就像晒干的落叶,手一抓就破,很难保存)。

三是利用揉捻的轻重,塑造茶叶不同的风味。揉捻轻者,茶性比较清扬,有如小提琴的风格,揉捻重者,茶性比较低沉,有如大提琴的风格。从揉捻的轻重常将茶叶分成轻揉捻、中揉捻与重揉捻三种类型,轻揉捻就是一般所说的“条状”,中揉捻就是一般所说的“半球”,重揉捻就是一般所说的“全球”。


茶文化之茶叶制作(杀青与揉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