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起义

1820年代俄罗斯多次违反《维也纳条约》:收回报刊出版自由,没有获得波兰议会同意就宣布加税,迫害反对沙皇的自由主义者等等。 导火索终于在1830年11月被点燃,波兰总督康斯坦丁大公发布命令在波兰强制征兵到法国和比利时镇压革命。当一批华沙俄罗斯军事学院的波兰军官抗命反对大公的征兵令时,波兰起义爆发了。
这些军官从兵营里夺出武器,冲向大公的官邸贝尔韦德宫(美景宫),大公不得不男扮女装逃走。起义军占领了华沙军火库,在武装平民的支持下将俄军赶出了华沙。
波兰军队随后加入起义军,波兰临时政府成立了,由亚当·恰尔托雷斯基亲王牵头,并召开了全国议会。激进派在全国议会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宣布向俄罗斯开战、解放波兰。
1831年1月,他们举行典礼宣布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波兰的统治已被推翻,波兰独立了。没过几天,俄军就越过国境线,向华沙进发。俄军的指挥官是伊万·帕斯克维奇将军。
1831年2月,4万人的波兰军队在维斯图拉河打退了6万俄军,保住了华沙。但是俄罗斯援军很快赶到,逐渐耗尽了波兰人的抵抗力量。在俄军包围下,饥饿的华沙居民开始打劫求生,城里出现了反对临时政府的暴乱。 9月7日,在激烈的巷战之后,华沙陷落了。幸存的波兰军队不愿落入俄罗斯人手中,有约2万人逃往普鲁士。
普鲁士曾参与瓜分波兰,是俄罗斯的盟友,这些波兰军队残部马上被普鲁士政府拘押起来。 恰尔托雷斯基亲王流亡到了英国,其他叛军中许多人逃到了法国和比利时,在那里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英国公众也一样同情叛军。在波兰起义被镇压后,英国出现了大规模集会、公众会议和请愿活动,抗议俄罗斯的镇压行为,并要求英国政府干预。许多报刊都呼吁对俄罗斯宣战,其中包括《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