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焦波纪录电影《出山记》 "平视"还原脱贫攻坚

2018-01-29 13:00 作者:videocase影像MAX  | 我要投稿


贵州石朝乡大漆村

看见上面這張照片,你会有什么想法呢?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小美而言,这是在正常不过的景象,但对贵州省遵义市石朝乡大漆村的居民而言,有一条平稳的道路,却是几千年来的"创举",纪录电影《出山记》正是记录当地居民"脱贫攻坚"的生活。

《出山记》今(25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首映礼

焦波领著团队和主角致词。


焦波(右六))和其团队开心合影。

《出山记》总导演是62岁的焦波,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俺爹俺娘》画册,自1973年起,他就用照相机记录父母的身影,时间超过30年。当然,摄像机盛行后,这也是他"留住"爹娘的工具之一。

小美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结缡逾70年的父母彼此相知相惜,还有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其中的真挚情感,小美相信看过的人肯定为之动容。

《俺爹俺娘》
《俺爹俺娘》‍

回到脱贫攻坚的纪录电影《出山记》,电影剧情从三个主角展开:

申周是30岁的年轻人,跟著务农的父母在大漆村生活,因为贫困又住在偏远山区,导致他无法讨老婆传宗接代,因而埋怨父母,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带著家人搬进城市,展开新生活。

申学科是个孝子,为了替父亲治病,他背著爹下山、花1个多小时在崎岖的山路行走,所以他积极争取道路建设。

能让申周和申学科及其他村民"脱贫攻坚"的人是大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他背负党的使命和众人期望(有时候还有埋怨),到处奔波忙碌。

虽然是部纪录片,但小美认为可贵的是,这部片仍保留人民vs政府的拉锯和对党的小玩笑,像是申修军的口头禅:「党的阳光照射大地」就让现场观众捧腹,说到捧腹,虽然"脱贫攻坚"是个沈重议题,但村民朴实自然的日常对话,却让人莞尔,有人还做了统计,90分钟的电影,观众笑了28次。

《出山记》从2016年的冬天拍到了2017年,剧组和村民生活了超过300天,面对穷困的部落,焦波和其团队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整部片以"平视"的角度纪录这一切,这也反应了人和人之间的尊重,电影透过3个故事,反映了脱贫攻坚的角度和难度,小美觉得相当值得一看。

@焦波及其团队幕后照片


焦波纪录电影《出山记》 "平视"还原脱贫攻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