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力比多】关于和虐腹相关的一个心理学名称

2023-03-21 17:17 作者:巨蟹座哪有什么缺点呢  | 我要投稿

    最近做了一些原创的视频,反响还可以,也了解了一些未知的领域的知识,扩宽了认知,然后一个朋友跟我聊了以后,知道了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有名词【力比多】。然后我查了查资料,顺便做一个笔记Mark down一下~~也欢迎蟹宝们进行评论互动哦!

    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述,用以专门表述本能,是弗洛伊德“性欲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理论 [1]  。后期经荣格等人对其概念进行扩展,并增加了力比多的表现形式。其基本含义是表示一种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力量。关于这个概念,在弗洛伊德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不少论述

    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它与无意识、本能、焦虑等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石。尽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但在弗洛伊德追随者的努力下,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不断被修正、扩展和完善。

【力比多与性】

    力比多是由弗洛伊德假设的作为涉及到其客体(投注的位移),涉及到其目标(如:升华),涉及到性兴奋的来源(爱诺区的多样性)的性冲动的变化的基础。由此可见,力比多与性冲动有关,它作为一种推动力, 是个体性本能表达与满足的内在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力量,本能借助这个力量以完成其目的。弗洛伊德所谓的性冲动中的性,有别于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上的性,也不是指以生殖为目的的狭义的性生活,而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性,是一种更广泛的肉体能力,首先以快感为目标,其次才为生殖服务。所以,弗氏的性通常是指含义极为模糊地词语 “爱”所指的那些冲动。

【力比多与自恋】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一种与“客体” 关系的反应。客体是指认识的对象,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自己可以把自己当作力比多投注的对象,即自恋主体是把自己当作客体的力比多投注。在这里弗洛伊德第一次引入了 “自我力比多”和“客体力比多”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自恋乃是普遍的原始的现象,有了这个现象,然后才有对客体的爱。在谈到“力比多的发展”时,弗洛伊德提出,以自身的某一部分作为冲动对象的自淫,对以后的发展有两个作用:第一,放弃了自淫,再以体外的一个对象代替本身所有的对象;第二,将各个冲动的不同对象组合起来,造成一个单独的对象。由此可见,最初含有性倒错意味的自淫是个体获得正常性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自我力比多在常态的情况下,不难转变而成客体力比多,而客体力比多最后又能为自我力比多收回。

【力比多与认同】

    认同是精神分析中用来指示一个中心过程的术语,通过它主体在其发展的关键时刻,运用消化或者侵占的方式,建立其或者变成他周围的人的一些方面、特性或特点。后来,认同的概念在力比多的关系中逐渐丰富起来。首先,婴儿的第一“性觉区”是口腔,婴儿在营养的吸收与快感的获得之间建立联结,二者的活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将外物吸入体内。这一自淫式的活动(力比多向身体的某一部分投注)是后来重要心理活动(认同)的原型。所以认同与自恋有关。自恋型客体选择是客体按照本人的模式被选择,而认同则是主体按照后来客体的模式所建立。

【力比多与自我理想】

    自我有一种功能,不断地监视着、批评着、比较着,因此,乃和自我的另一部分互相对抗着。弗洛伊德把与自我相对抗的这一部分称为“自我理想”,是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自我理想是原发性自恋的继承者,在它的内部孩子满足于他自己。最初,孩子本身就是自己的理想。孩子对全能感的幻象,加上父母把对孩提时代的自恋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孩子形成一种虚幻的完美形象,并以此作为自恋的对象。而后,由于自己的自省和别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介入和与模范人物的自比,孩子开始放弃“原发性自恋”。对这样的一种理想的放弃可以导致以他者作为理想的出现。

【力比多】关于和虐腹相关的一个心理学名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