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夷变态录-2- 抄录李贼覆史军门书

2021-12-08 22:17 作者:羲从风娲从云  | 我要投稿

解释:此章节是一封李自成回复史可法的书信。由林春胜抄录。

  


  孤谓天命无常,任人自为。故不惜他兵费饷,御马牵车,君涉道路。与朱天子共镇天下。

  集兵聚众,业已肆百馀万。南面称孤,挺刃横行。改元年,上尊号。谁升而非之巧。

  犹服诸侯之服,名诸侯之名。然所行所为,皆里制制徂。不奉昭代律令耳。

  岂欲比明公忠于朱皇帝之职分也。

  

  老子我从小就知道天命无常,命运要靠自己去争取。因此不惜发动军队,耗费粮饷,骑着马,驾着车,走遍千里的道路。为得就是和朱天子分享天下。

      我聚集军队,如今人数已经达到一百多万。前不久就南面称孤,自封为帝,拿着大刀横行。改了年号,加了尊号。只是有人劝谏我暂时不应该这么做。

       于是我才脱下天子衣服,仍然穿诸侯的衣服,叫着诸侯的名号。然而我的所做所为其实都是违反朱明礼制的,不受到朱明腐朽制度的束缚。【指自己虽然没真当皇帝,但所作所为都是僭越帝制的,说这句话是为了激怒史可法等这些维护封建礼法的士大夫】。

        我这样的人怎么能够 比得上史公您这样对朱明皇室尽心尽力的朝廷忠犬呢?【此句对史可法开嘲讽,表面在贬低自己不忠,实际在嘲讽史可法愚忠】



  倾者,接明公谕。中间致抚剿之说。

  陈布阵之法,度费支之明用,井井昭明。勤王之事,明公真朱家第一人也。第职业有不克逮者。明公远引往事,近授昭代,如某某兴废以谕孤。孤岂不知。

  然它辈或以夷狄乱华,或以土司召乌而合者,翼而奔,窜而窃者,徐而毙。时势不同,而攻取之术非也。今以它概孤谬也。

  孤之始末,公知然,而未得其详。


      前段时间,我接到老先生您亲笔写给我的书信。您这书信间夹杂着,如果我听话就封官安抚我,如果我不听话就出兵消灭我,这样的恐吓之词。

     若论起排兵布阵,计算军费支出,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为了保护皇室而鞍前马后的奔走,那您真算得上是朱家第一人了。您一看到那些不安守不分,不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您老人家就远引古代的历史典故,近述当代的新闻案例,尊尊教导,把奉君而兴,造反而亡的故事讲给老子听。您讲的东西,我怎么会没听过呢。

      然而你讲的这些例子,要么是东北塞外的夷狄妄图入关扰乱华夏,要么是西南的土司聚集乌合之众。朝廷一出兵,他们就四散逃窜,不久就崩溃了。然而时代和形势不同,攻打所采用的谋略也是不同的。您用这些菜鸡的情况来类比老子我的军队,实在是瞎了眼了。

      老子我发家的经历,您老先生或许听过,但未必了解得那么详细。【此句是铺垫,后面李自成详细向史可法介绍了自己的生平】。

  

  

  孤本山东人,父业履,母织衽。二弟乘骏,乘虎,皆读书。独孤履试不遇。逃兵二百馀人奔小路走河南,慨然有戏犹之志。不意为众获。孤逑平生品行。逐推孤为盟主。总不量力,而追捕之。孤遂兴二百人挑戈接战决死首领。因归帐中计。招募义兵,一日数百馀人。十日之外,连归几万。会云而聚,若天之所使,神之所翼。而招之所到,无往不附。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老子本是山东人,父亲卖草鞋,母亲织布。两个弟弟乘虎,乘骏都读书。老子我多次考试不中,遇到两百多个逃兵从小路逃往河南,看见老子就想调戏老子。一不小心被他们逮到了。我于是向他们陈述老子的品行,用我的人格魅力感化他们。他们于是放了我,推举我做盟主。我于是决定带领他们向追兵决一死战。回到大帐中,招募义兵。一天来了几百人,十天来了几万人。就想云一样聚集。就好像有天神帮助一样,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归附我。近代以来,就没发生过这样神奇的事情。

  

  然初无图大之志,与天子抗礼乃众公不亮。数上征伐之议。驱策百万之师。仓忙之馀,无以逃命。始安志触天子之怒。勤明公之力,耗有限之帑金。杀无辜之赤子。孤虽死罪万,亦由众公激云也。众公太孤,媚主不能佐。

  

  然而一开始我也没有图谋天下的野心。之所以和大明天子分庭抗礼都要怪罪你们这些大臣不贤惠,不懂事。屡次建议天子来讨来讨伐我。率领百万雄师来攻打我,我们和官军交手,苍茫逃窜之际,才明白已经犯下死罪,没办法逃脱了(要么赢了当皇帝,要么失败以谋反罪被杀),我们这才定下心来专心攻打天子的军队,这才害的老先生您出来勤王,害得国库那点银子不断变成军费,害得无数无辜百姓惨死。老子我虽然知道自己死一万遍也偿不了罪。然而这件事情,说到底也是被你们这些大臣逼迫的,你们这些大臣太奸诈,狐媚圣上,不能辅佐他。

  

  朝廷以安兵武。今日欲图孤。明日欲抚。

  聚讼盈庭,无有定准。是诉伪必先朝廷。孤即欲才统申放马冯牛。安知不为笼络之计。众公既抚孤而议伏兵。

  侧列阵河南,孤是以有太行之役。

  且命数下罪师。复诡名捣我巢穴,入我心腹。孤是以有半路之师。

  去年八月,孤以用兵劳苦。稍出安息于武官小偶。一卒不残,一人不杀也。而众公议率诸将,双我士卒。乱我大军。孤是以有平复之役。何往不由诸公激者哉。

  

  

  朝廷为了安定天下。今天来讨伐我,明天又来安抚我。

  就像衙门打官司,没有一个准信。因此说谁虚伪的话,那朝廷肯定是第一虚伪的。老子就算听了你们愿意放下武器投降,我又怎么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的笼络之计,一旦安抚完我就埋伏下伏兵杀我呢?

  过去你们列兵河南讨伐我,因此我们打了太行战役。

  你们屡次兴兵讨罪,巧设罪名,捣毁我的巢穴,深入我的腹地。因此我们打了半路战役。

  去年的八月,我因为用兵辛苦,所以去武官小偶稍微休息一下。在去武官小偶的路上,我们没有害一个官军,也没有杀一个百姓,你们却率领大军突袭我们,打我们个措手不及。所以我们打了平复战役。您老先生仔细算算,那次打仗不是被你们逼迫的呢?

  

  

  今明公鞠躬尽瘁,不啻武侯。战胜攻取,不亚准⊙,爱人养士,岂言吴起。兵法奚孙膑。如北数长,谁克当之。而独事利害,计得失,何明公不能逆赌也。夫孤自起兵二十年,少者壮,壮者老。当时岂无议减孤而朝食者。而势有不可,诚恐大师一动。安危倚伏。稍有败乱,即孤乘胜之余。谁敢当敌。雷震风疾。天不可席卷而府也。即来谕云,其勒精兵,二十万。饷四十万集兵,处结地山皆水。何以即生,何以即死。降者免戮,战者依法。

  

  如今老先生你为明朝鞠躬尽瘁,不于诸葛武侯。用兵如神,不亚于XX。爱惜士兵,不亚于吴起,兵法谋略,超过孙膑。征战北方,谁是您的对手呢。

  然而,老先生您对于厉害得失这些事情上,恐怕有些愚钝呢。

  老子我起兵二十年,麾下士兵少年变成大叔,大叔变成糟老头子。这些年,哪里缺少想要取了老子人头在朝廷邀功的人。但是形势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只要大军一动,就危机四伏,他们稍微有一点败乱,就是老子乘胜追击之时。到时候谁敢阻挡?军势如风如雷,天下可以席卷而得。而老先生您来信说你们组织了精兵二十万,还准备了招募另外四十万的的粮饷,安营的地方有山有水,到时候真的打起来,我们活没地方活,死没地方死。威胁我们投降的可以免死,敢于和官军作战的依法处死。

  

  呜呼,将安用词诡词耶?孤虽驽,亦尝窃读兵书。书曰“上将泄者一军役。中军泄者疲金铁。”今以万难度之事而明公

  所谓愚将军,而散士卒而已。非所以愚孤也。孤之略法,步兵六十万,马四万匹。无明公会,犹于襄江北,太行之左,法河南之右,前向武当。复背广水,东南西北阵伍俱齐,旗帜全,鼓号森严,兵有纪律之先。

  何敢辱明公而夸口哉。至于抚孤一说,更有可奥降兵可叙。越次者,无一年之赏。无一末之施。或头领愿降者仅一官半职而已。且明公以甘诱头总也。掩耳盗铃也鸣乎。孤即愿降,岂爱一官半职而已被诱哉。

  

  唉,老先生您身为将军,何必说鬼话骗人呢。老子我虽然没什么文化,也是读过两本兵书的。兵书上说。。。。(这里看不懂。。。)

  像您这样愚弄敌将,目的就是为了涣散敌军的军心而已。然后这却糊弄不了我。老子有步兵六十万,马匹四万。老子马上能进兵襄江,屯兵太行,驻扎法河之南,向武当进军,背靠广水。东南西北四军,队伍整齐,旗帜周全,鼓号有力,纪律严明。

  这些都不是我夸口侮辱老先生您。至于您说的安抚投降一事,您找别人吧。普通士兵投降了,即没有一年的俸禄,也没有一分的赏赐。即使头领愿意投降,也不过得个一官半职而已。我即使愿意投降,也绝对看不上你给的这一官半职。

  

  

  哀阳一代已属孤,自此以往,奉诏代律令。万明朝历朔有逆事,即为外援。无事即为内镇。至使也,给赏虽小必加,罪过虽微,不肖至至也。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此之谓也。明公若奉此奏之,朱天子得孤无异心。攸此两休,何待战服。如不我允,以孤为矫妄云谈。孤好自此统矣,孤武自有夺矣,孤兴公议自对矣。明公有何辞焉。

  呜呼,大丈夫处世,不为明帝,明王,即为首君,尊肇。必欲屈自就降,挽首求活,虽妇人女子不肯。况堂堂雄时有血唯哉?

  

    哀阳一代已经属于老子。从此以往,老子遵守大明的制度和法律。万一,明朝出现了反贼,我可以做你们的外援。没有事情的时候,我可以在内替大明镇守。倘若天子的使节过来,我的赏赐虽然微小,也尽我所能给他最多的赏赐。倘若天子要怪罪我的什么人,我一定亲缚赔罪。可是我不能解除武装,这只是我“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的一点手段。老先生您如果把我的说的都上奏给天子。朱天子知道我没有异心,从此以后我们两方停战,何必等到一方用武力迫使另外一方屈服呢。如果天子不允许我的请求,认为我的请求荒唐无理。那么老子只要不恭敬的去夺取天下了,老子自然有这武力去夺取天下。到时候,老先生您再想办法应对吧。

  呜呼,大丈夫生于世间,即使不做皇帝,亲王。也要做一方的大君,藩王。像那种屈尊投降,低着头求饶活命的做法,即使是女人,妇女都不肯。何况我这样血气方刚,堂堂正正正的男子呢?(全文完)。

华夷变态录-2- 抄录李贼覆史军门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