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手风琴曲简谱2.0版

2022-07-18 15:18 作者:明道大叔的歌声和琴声  | 我要投稿

《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2.0版(完整)  

明道 编配

  手风琴是一种和声表现力特别强的乐器,而用手风琴来模仿管弦乐演奏,是我明道一向的爱好,明道也很期待在这条创编手风琴曲的道路上能遇到一些具有共同爱好的知音朋友。

  编配这种歌曲版的手风琴曲,其中的一个“诀窍”就是模仿。可以先找出一个配乐比较出色的演唱版,然后闭起眼睛,静心地细听几遍,在听的过程中,配乐的那些好的音乐元素,就会源源不断流入自己的心中,并迅速转化成为自己的音乐营养,自然的,它们以后就会在我们自己的所编配的手风琴曲中,体现出来,这是一种沉淀和积累。当然了,你的耳朵也得好使才行。明道是那种那怕是一丁点异样的和声色彩一经耳朵也会被即刻引起注意、并迅速予以截留的那种人,所以,我也一向将模仿管弦乐地编配手风琴曲的过程,当成是自己的学习机会。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些儿沉淀。举个例子,这首2.0版第5小节弱拍的mi,我采用和声音程“73”,这就是从沉淀中取出来用的,轻描淡写的一个和声音程,就让人回味无穷,我相信,音乐感觉好的朋友一定会感受到这样的音乐所包含的美感。你若是感受不出,也没关系,因为在人群当中,先天音乐感觉较好的人,很多万人中顶多就是一个,音乐感觉特别好的,就更是少有,你若属于先天音乐感觉(简称“乐感”)一般或差的,也不丢人,可以通过多观赏音乐音视频来后天进行熏习、培养乐感,以弥补这种不足,天生乐感好的人,你的乐感肯定会自动自觉“驱使”你在这里使用“73”或“573”,而不是“13”或“513”,而乐感一般的,也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手法,因为用“73,在乐理上也是有说道的,它与贝司的5合起来,就是一个“573”的副三和弦,这是和声学所讲的“属和声功能组”在实践中的一种重要应用,是使用副三和弦来代替正三和弦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常常使用在中间终止式或结束终止式

  闲话少说,什么样的配乐通常会比较有价值呢?一般是那些顶级歌唱家演唱版的配乐,比如:很出名的李双江、戴玉强、宋祖英、谭晶等这些人,他们的出场,肯定会伴随着一个阵容非常庞大可观的管弦乐队。我们要模仿就得找这些人的演唱版。我所创编一些精彩手风琴曲,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主题曲)》(原名《第一交响序曲》)、《远情》、《唱着山歌给党听3.0版》都是对管弦乐的模仿。尤其是《第一交响乐曲》,我平时一拉奏时,一些四五六十岁的邻居即便夏天天气热开着空调,也会打开窗户,让我的琴声飘进去,这是他们亲口告诉我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原乐曲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或勾起他们对过去某种美好事物的回忆,或激发起他们对生活的某种新激情,所以他们喜欢听。

  我模仿的这些曲子,或隐约或明显地有着原乐曲脍炙人口的那种“味道”。当我喜欢某曲的那种音乐“味道”时,就会致力去寻找它,然后在手风琴曲中将其再现出来,且乐此不疲。比如,我在几年前创编《说句心里话》手风琴曲时,那天正好去剪头发,在排队等候时,没事就刷手机看视频,正好看到了杨屹老师创作和演奏的《军营之歌》,里面的那种精妙的“味道”啊,或许一般人会熟视无睹、熟听无闻,但对我来讲却是有如天上才有的美味,所以反复地听、品味、享受、吸收、消化。世间第二次创作的手风琴曲,我最喜欢的就是杨文涛老师、杨屹老师的作品了,其中的那些音乐“味道”之美妙,真的难以用言语形容。有人赞誉他们有着“天才的音乐感觉”,我个人认为,真的一点儿也不为过。我回到家中,迅速将《军营之歌》中某些美妙的音乐元素记录下来,吸收消化,然后融入到自己编配的曲子中,这样,世间就又再多了一首好听的《说句心里话》手风琴曲……

  模仿并不等于抄袭,因为你得先吸收,将好的音乐元素当成自己的音乐营养,吸收后消化,然后在自己的灵感、激情的驱使下,再用手风琴曲的符号将它们体现出来,这几乎是需要全身心去投入,所以,这个过程也有着很浓烈的创作成分,某些重点的小节,会反复斟酌、体会,寻求最贴切的味道!这需要入“戏”,象创编这种经典红歌的手风琴曲,我往往会好几天沉浸在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喜悦状态之中,完了之后再通过打坐才能出“戏”。

  对这首歌曲的编配,我既寻求戴玉强演唱版的味道,又参考了陈刚的小提琴演奏视频。总体来说,对这首曲编配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味道,我个人基本还是满意的。现在在此处把它分享给大家,也希望它能给具有红歌情结的手风琴爱好者们带来快乐。


《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手风琴曲简谱2.0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