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古今文曲教程 礼乐诗教
蓼莪 古今文曲
古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一)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二)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三)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四)
今文
高高的莪草,出自土根的怀抱。餵养子女的嘴巴,那可真是用尽心思。
美美的莪草,长成舒服的样貌。吞下呐喊的声音,那可真是用尽力气。
小小的瓶子声音响,大大的瓶子空荡荡。
张开眼睛的盲目,不如闭上眼睛的安祥。
没有父亲哪里可依靠,没有母亲哪里会停留。
出了门找不到方向,回了家闻不到芳香。
父亲啊给我精神,母亲呀给我全身,
抚爱我、饱足我、提高我、教育我、关心我、贴紧我、
出出入入怀抱着我。给予施恩,关爱投入,层层加叠,没有界限。
南山高耸岩石壮丽,风云呼啸疾风烈火,
所有人都受过父母的给予,而我怎么能忘记。
南山茂密泉水清清,风云环绕好似乐音,
所有人都敬爱父母的恩德,而我能够怎么样。
中国以农立国,农夫生产靠天吃饭,天时准确了,才有民情的欢乐。春节过后,马上就有元宵。而元宵节,事实上,是古代公开的相亲大会。那么元宵之后是清明节。怎么说有清明节呢?算一算时间,春来了,万物萌动。相亲成了,要娶过门,媳妇是要见公婆,拜家庙祭祖先的。仔细的看,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国学的学习,春天是要学礼的。地域,时节,人伦,社会活动等等,都是成熟的,是设计完整的。届时还有寒食,焚草等等风俗,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又如端午,要划龙舟。因为那时节,容易有大水,有预备舟船,不亦宜乎?现在学诗的人,弄不清何所意的?很多。教诗的,大言不惭的?不少。
在个人的学习经验当中,这是中学生必唱的一个歌曲,到现在宝岛,还是非常多的学校在使用。要说诗歌和雅乐,当然是遵照论语的教导。文义内容的解读,可以先看一个版本,有个基础。化成歌曲的发挥,则有些不同。
以下例子須逐一學習。
蓼莪 的古今文曲 (南风版)。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2196309?type=1
#稍嫌单薄。
蓼莪的古今文曲(一)释义。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Bv41187sh
幼童学言:蓼莪(二)童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b4y1Q7pb
#父母有意识的教成,有动作与天真,此阶段以口语清晰为要求。
@二程遗书: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至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故养正者,圣人也。
童子儿歌:蓼莪(三)学堂乐歌 童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U4y1a7pF
#可以上口,但内容感染是不明显的,此阶段以学文深入为要求。
@二程遗书: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诗》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关雎》之类,正家之始,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日使人闻之。此等诗,其言简奥,今人未易晓。别欲作诗,略言教童子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似当有助。
--上例中的,安全过马路,便是。
或某团:蓼莪(四)殇吟版。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X4y1G7dS
#中段有木鱼,死气枯寂,有葬仪社的俗套味道。
@二程遗书:古之言鬼神,不过着于祭祀,亦只是言如闻歎息之声,亦不曾道闻如何言语,亦不曾道见如何形状。尝问好谈鬼神者,皆所未曾闻见,皆是见说。烛理不明,便传以为信也。假使实所闻见,亦未足信,或是心病,或是目病。如孔子言人之所信者目,目亦有不足信者耶。此言极善。今日杂信鬼怪异说者,只是不先烛理。若于事上一一理会,则有甚尽期,须只于学上理会。
文化社团:蓼莪(五)社团合唱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B4y1P73r
#在抚我畜我,长我育我的一段,(02:45)处加速激盪,与殇吟版类似。又以鼓声伴奏,鼓声意涵跃发,很明显的错乱了。整文是幽怀父母,思亲之働,如此跃发,是何用意?又此段结尾处,装饰一声呐喊?尤显突兀。破坏整体之后,(03:30)之后整个前言不搭后语,彷彿两曲。整曲尾段,有重唱纷纷叠叠,引人幽思,有亲情念想不止之意。
#有人会说千人千调,这不是种好建议,也不准确,是一种学的不深的借口。成文的过程有一定的取向,指东又指西,那就明显语意不清,不顺理不成章,更难为乐音。不会有人浪费时间,敷衍成歌曲的。再说,乐音与文情是要和谐的。持千人千调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大约是半路出家,才会这样。
#文字,乐音,旋律,演唱者,和教育用意,是有层次之分的,有场合之用的。释义跟用途,丧歌,学歌,还原等等都不如诗社版本。
蓼莪 的古今文曲(六) 梅川诗社 河洛话。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2196313?type=1
#不如死之久以,一句不着调,不甚清晰。由第三段,来作开始,慧眼独具!
蓼莪 伴奏 梅川诗社。
https://www.bilibili.com/audio/au2196429?type=1
#语种不同规律便不同,反切之法,只剩佐助,多不可用。套调低俗,不能深入,文情不符,有何用处。王道速退,使人蒙昧。总而言之,日新亲民,经世济用。人云亦云的不清明,财利立场的矫俗干名?或主观过剩的自我包装?皆非儒仕。
@二程遗书:今之学者,歧而为三:能文者谓之文士,谈经者泥为讲师,惟知道者乃儒学也。
詳加說明,以廓正儒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