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称为第四次癌症治疗领域革命的ecDNA是什么?

2019-11-22 20:01 作者:不务正业的李雷  | 我要投稿

这两天,一个叫做ecDNA的内容在很多知识网站发酵,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ecDNA

轰动原因是连续两个顶级杂志Nature和Cell都发布了ecDNA的文章


写在开头:为什么这个可能带来癌症的第四次革命?

因为,我们找到了癌基因真正在哪里!

在今天,相信路边摆摊的大爷都知道癌基因这种概念,是的,过去几十年,借助测序技术,科学家们研究了大量的和癌症相关的基因,比如nature曾经发不过全球最火的10个基因,第一个就是抑癌基因tp53,其他的也大部分都是癌基因,但是,癌基因的物理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却一直搞错了。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癌基因在染色体上,毕竟正常人的基因都是在染色体上,然而,吴思涵他们的研究却发现,在癌症中,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癌细胞中的癌基因竟然从染色体上掉下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DNA,那就是环状ecDNA


——————什么是ecDNA?——————

ec就是ExtraChromosomal的缩写,意思是染色体外的,DNA大家自然都知道是啥。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有基因组,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这都属于染色体的。然而,事实上,染色体外,也有DNA,这就是本文提到的ecDNA

其实,这个并不是吴思涵首次发现的,而是很多年前就有人观察到了细胞中存在ecDNA,但是当时他们根本没重视, 他们以为这东西也许就是细胞的染色体碎片罢了,不足为虑,毕竟那个时候人类认为染色体才是王道。

下面是1965年报道的ecDNA存在

但是吴思涵他们发现,染色体外的DNA中,有一种特殊的DNA,是环状的,也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Circular ecDNA

上图为环状DNA图

环状,在细胞中可是有特殊意义的东西,众所周知,线性的东西往往容易被降解,毕竟从两端不断切除可是人体基本的修复机制,还拿了诺奖。但是但DNA连成一个环的时候,那么降解有得时候就有点“难以下口”了。

没错,事实上,有生物学背景的人可能已经想到了一种类似的东西,那就是:质粒!

大家瞅瞅这个是吴思涵做的环状ecDNA的样子,和质粒像不像?

这种环状的DNA,在细菌中可是大有作为,细菌的抗药性就是这东西引起的,关键这东西还能传播,从一个细菌中直接传递到另一个细菌中,也就是基因水平扩散,导致所有细菌都有了耐药性

微生物的基因漂移往往是通过基因水平转移实现。
基因水平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生物将遗传物质传递给其他细胞而非其子代的过程。

比如微生物抗药性的水平转移就存在,导致很多菌获得抗药片段从而药物失效。

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的专业术语?www.zhihu.com

图标

现在人体中也发现了这种环状的染色体外DNA,那么,这就不简单了,既然这东西在细菌中有超级重要作用,那么,在人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作用呢?

于是吴思涵就对这个环状ecDNA进行了研究。

—————ecDNA有什么作用?—————

既然发现癌细胞中竟然有大量的环状ecDNA,那么,我们就要对他的功能进行研究了,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重头戏。

不过这东西,还是让作者亲自解读吧,所以接下来的内容主要来自吴思涵主要来自吴思涵本人的回答[1]。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Ludwig癌症研究所的Paul Mischel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吴思涵的老板~~~)发现,大量的癌基因并不在染色体上,而是会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变成一种小型的DNA,称为染色体外DNA(ecDNA)

这就有意思了,要知道我们默认基因都是在染色体上的, 我们过去的所有研究也都是针对染色体上的DNA,比如p53,比如brca1,之类的。但是如果这些基因从染色体上掉下来了,那我们之前的操作可能就是有问题的。

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这种ecDNA有多广泛呢?

之前他们团队分别在Science《科学》和Nature《自然》杂志上报道过,这种ecDNA在肿瘤中是广泛存在的,大概占了全部肿瘤案例的1/3。这些携带着癌基因的ecDNA,拷贝数往往较高,且其拷贝数是高度动态的。举个例子,它们的拷贝数,会随着细胞复制,还有药物的治疗而改变。因此,ecDNA的存在,是驱动肿瘤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肿瘤耐药的因素。

可以说,这是打开了肿瘤研究的一扇新大门。

而吴思涵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ecDNA是环状的。

众所周知,结构决定功能,既然这些ecDNA变成了环状,那么必然有其道理。

吴思涵:在生物学中,结构决定了功能。因此,我们首先解析了它的结构。我们团队结合了二代基因组测序、光学匹配(optical mapping)、扫描电镜、透射电镜、3D结构照明显微镜等方法,揭示了ecDNA的真实结构:和经典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纺锤状不同,这些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的ecDNA,形成一个环状的DNA分子。

这是环状ecDNA的样子(SEM and confocal light microscopy)。

那么这些环状的ecDNA有什么信息呢?自然就轮到了测序技术登场了。作者则用新的测序技术把他们给研究了。

这是目前常见得测序发现信息的策略,三代测序搭建骨架,二代测序查漏补缺,三维结构补充,转录组测序注释(ps,鄙人最近也要有一篇小的构建基因组文章问世)

而解读了结构后,就可以发现ecDNA真的含有大量的癌基因,这可就了不得了。原来我们搞了半天,结果癌基因不在我们关注的染色体上,人家下海了。

ecDNA大量转录癌基因

吴思涵:DNA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指导编码基因的转录,产生信使RNA(mRNA),并用于指导蛋白质的翻译。我们发现,ecDNA也在执行着同样的功能。然而,ecDNA上面存在着癌基因。而ecDNA往往可以高达几十甚至几百个拷贝,因此,这些高拷贝的ecDNA,就能转录大量的癌基因产物,从而推动肿瘤的进展。
瞅瞅ecDNA上的基因表达,红色的比蓝色的都高

瞅瞅ecDNA上的基因表达,红色的(ecDNA)比蓝色的(染色体DNA)都高,可见环状ecDNA在癌症中真的大量表达了

不仅如此

ecDNA的染色质是高度开放的

吴思涵:我们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原癌基因。但在一般情况下,这些原癌基因是不表达的。因为,人体细胞核里面的DNA,是会经历反复压缩折叠,形成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而异染色质里面的基因,是无法表达的,这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癌基因。
研究发现,在ecDNA上面,染色质的结构是相对开放的。这就造成了,这些环状DNA上面的基因,几乎都能被顺利转录出来。换句话说,一旦原癌基因从染色体上脱落下来,形成这种环状的ecDNA,就能够大量表达。
开放的环状ecDNA结构
结构决定功能,ecDNA的环状结构产生了新的基因调控回路。DNA序列之间,是会因DNA的折叠而产生相互作用的,并进而调控基因表达。而这种相互作用的频率,会随着两段DNA之间的距离的增大而降低,对基因调控的作用也越来越弱。

但是,ecDNA是环状的,这就导致了原本相距很远的DNA片段,被连接到了一起,从而实现了超远距离的相互作用,实现超远距离的基因调控。这就好比物理学中假想的虫洞超时空旅行,把原本相距很远的空间给连接到了一起——比如哆啦A梦大长篇里面的一个经典剧情。

—————这项研究对肿瘤的临床治疗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要是说,这项研究出来后,肿瘤就有救了,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我又要祭出这张图了哈哈哈

作为严谨的科学家,我们来看看吴思涵 自己的解读:

吴思涵:第一次正面解析了癌基因所在的ecDNA的结构,并且阐明了其基本功能,这为后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由于ecDNA在肿瘤中广泛存在,因此,解析其结构与功能,将有助于后续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包括ecDNA是如何产生,如何复制,以及如何运动的。只要找到肿瘤维持ecDNA稳态的机制,我们甚至有办法研发出一种通用的抗肿瘤策略,即直接靶向ecDNA进行抗肿瘤治疗。但是,目前距离实现这个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们团队,也在不断地超着这个目标前进。
目前我们已经在更大的人群范围中,去研究ecDNA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意义。由于是尚未发表的数据,不便透露结论性的东西。目前能讲的是,学术界应该更加重视ecDNA之于肿瘤的意义。尤其是对研究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同行来说,切莫忽视ecDNA的重要性。


虽然吴大佬不便透漏,但是作为半个知情者,我偷偷透漏下,这东西下一篇还是nature级别的,真的有作用哦~~~


被称为第四次癌症治疗领域革命的ecDNA是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