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四圣心源慢慢学 李玉宾 上篇

2022-07-24 08:53 作者:好龙的澄  | 我要投稿

)这篇笔记不是视频全部内容,我写了一些想当然的重点,希望帮助大家浏览视频。

)看完这个视频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是我眼界比较狭窄,之前心浮气躁,这么年轻的医生我都没用过老来称呼,听了李老的课我觉得他担得起。

)李老还课上推荐的一本薄薄的《青囊秘录》。这绝对是和《四圣心源》相互辉映的好书。

【1-5集】气 精 神 魂魄

第一节课布置的,也是整个课程布置的,只有一个作业,课下作业,就是去净心。不是静心。

)净心,怎么去做?

不要有太多的执念,去掉杂念,让自己快乐起来。功成拂居,功败不馁。任何时候,心态平和。不自私。


气,大家觉得很精神层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这。举个例子给大家理解,一个不会外语的人到国外去了,语言不通,干什么都得比划,很不方便。但是不同国家的小孩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小孩就能玩的很好。因为虽然语言千变万化,但人的喜笑,哭,等等行为都是一样的。大家有一个本源的东西。气就是本源的东西。

“通天下者一气耳”!

四圣心源的升降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画的很清楚的那个图,不同的是,李老师将水火之间用一条“S”连接,将这个圆运动看成了南北东西的升降出入。

还讲了神,精,魂魄,四者的转换。黄元御书里讲的太精彩了,多读原文。


【6-10集】 经络

十二经络的循行,找了个同学当模特。足之三阴足走腹,手之三阴胸走手,足之三阳头走足,手之三阳手走头。十二经脉循环无端,从一方面证明了一气周流。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这本书推荐一读,是祝华英道长写的,是打坐胎息状态下观察到的。也就是左边升右边降,一个“∞”。

《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也值得一读。学习五运六气很有帮助。


【11-14集】五运六气

厥阴风木的力量,凡是外在的往外走的,都是厥阴风木的力量。凡是往里走的,都是阳明燥金的力量。

凡是全身的力量缓和的表达,都是土气的力量。

五运,加上月亮,成了六气。在人体产生了六种不同的影响。根本的力量在五运,五运有六十年一周期的变化,不是一年的。

五运六气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主气 主气对人的影响是常年不变的,寒来暑往都不变的。比如,二十四节气每年都不变,一定会发生的。雨水就雨水,清明就清明。

把一年均匀的分成六份,每一份两个月。简单来理解,就是二十四节气。

天干前五是太过,后五是不及。

顺序永远不变 厥阴 少阴 少阳 太阴 阳明 太阳

)中运

)客气 遥远星体对于人体的影响。上半年叫司天,下半年叫在泉,还有间气。间气是什么?也是一年分成了六份,司天在泉中间间隔的那个叫做间气。

顺序每一年的顺序都不一样


【15-18集重点】中运

人体的阴和阳是1:1的吗?

千万不是!比如说,体型差不多的男同学女同学拔河,我们都知道男同学会赢女同学。阳主动,阴主静。

人体水分含量70%,地球的水分含量也约为70%,所以人的阴阳比例为7:3。

我们吃饭,老人喜欢粥,一碗粥,水多了之后,就容易消化。我们治病时,也要滋阴药多一些,人体阴阳就能平衡。

火神派非常讲究元阳。但那是在阳气很弱的时候。正常的生理条件下,绝大多数病都是阳化火,消耗了阴津。

桂枝汤千古名方,万方之祖。单从用量来说,用量最多的,是大枣。只有生姜一个阳药。整个处方,用药阴多阳少,但是效果呢?是阳药的方子!温通呀。即使只有一点点阳药,但是仍然有阳的作用。

黄元御“一气周流”才是王道的方子。


黄元御说百病只有一个病因,水寒土湿。什么样能导致水寒土湿?也就是什么原因肾阳虚?

第一种情况,不知收藏,耗散肾阳。每天不停的想事,开的太过,所有的心气神都在往外发散,元阳都在往外发散。

另一种情况是不慎受寒,伤了肾阳。小孩的肾病,父母带着小孩冬天冬泳,回来就是肾炎。农村的小孩,大夏天的,跑到坟坑里去玩。北方的小姑娘跑到南方去打工,南方气候热,北方人平时腠理紧,不适应气候,身上的阳气老散,干了两年,回家成了肾炎。


一定要固摄水土!


【18-19集】正气

治病只有两种,一种是扶正,一种是祛邪。正气虚则扶正,祛邪必定消耗正气,不可不知。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多么的简明扼要!无非在强调正气。


治病的目的,不是祛邪!不要对病苦大仇深,病是人体恢复的本能。治病的目的和养生的目的一样,为了气血的流通。不要盲目的祛邪吃药。


【20-22集】中土为病的舌象

舌的神怎么看?

舌的神,就是心的神。心的神,藏在水里。是暗藏的,不是外越的。只要是心的神气在,就是明亮的。


望神的明亮与否,就是望神。


看舌头舌苔清透不清透,就是望气。


望形,就是舌质,在有形的层面上看邪气的虚实。


(图一)

这个舌头,神气还可以。

舌苔,淡红薄白苔,还算是正常。

明显的中间凹陷,中气大亏,土气薄弱。这种虚不是一天两天的。缺损之象。

这个人平时就比较累,没有力量,体态很瘦。

中间有一层淡淡的黏液,相对还是比较清澈的。这就是中土水湿,不能布散。炒白术,茯苓。只需要用这两个药概括。

如果舌面很脏的,是有浊痰瘀血。不要用很好的人参滋腻,用一些清淡的党参就可以了。

这也是中气下陷,和上面一样的病因。不过神气还有,问题不大。

(图三)

这个是上图更进一步的病,舌苔厚腻分布不均。

正气还行。用白蔻干姜,一下一上。枳实苍术,一下一上。茯苓泽泻,痰之无形之邪。半夏皂角,痰之有形之邪。

用皂角有个经验,0.3-0.5克,用多了胃中如火烧。一般人忍受不了。

这个中气虚,更多偏肾虚了。

这个病人偏阳虚。


这个舌体左右不不对称,这个是肝部疾病。

这个舌体两旁有两道很明显的勾,这个是中气虚,加上胆疾病。


(图八)

这个舌体已经无神了,舌色淡,代表是久病入络。苔很薄很少,整体给人感觉偏凉。

诊断为中土虚寒郁结。尤其是裂纹,说明这个地方已经十分的瘀滞了。

破已经形成有形的瘀结。山楂元胡,莪术,三七枳实。

再看他的整个舌面还算是平整,说明一气周流尚且还可以。

(图九)

裂纹是什么含义呢?看这个舌苔。

“脾胃者,腧在颈背。”

我们看到这条很深的中间的裂纹,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中土脾胃,另一层表示任督二脉。更多的督脉我们看的清楚。说明这个人腰椎颈椎病很严重。

治好脾胃病,颈椎腰椎病也会好。

这个郁而化火,稍稍用一点清热药,但是不要用多,一点黄芩就行了,也可以加一点薄荷。

舌面剥苔,中气很虚弱。但是神气还行。固护中土的时候,注意破结。

(图十二)

这个病人是重症肌无力患者,上海人。吃了一年药了。这个照片舌苔已经好很多了。之前苔厚腻一点舌体都看不清。

可以看见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间的裂纹是很弯曲的。说明任督二脉瘀堵。这个患者久病成医,每次都给李大夫说要求开1克以上的皂角来开瘀滞。感觉1克以下皂角都没什么感觉。

总结:

中土为病的舌像有四步发展。第一步图一,第二步图三,第三步图九,第四步图十二。

治疗中土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降胃气,一个升脾气,两个一样的。根据经验,降比升容易。降胃气,一降,全身的气机就转起来了。降胃气用的药多是芳香的,芳香入胃,白蔻。

治疗上焦,用吐的。治疗下焦用下的,下也就是通的,比如大黄桃仁,枳壳槟榔。

【23-27集】木气为病

木气为病,这个脉象都是弦脉。弦脉就是有一股生机要冲出,这是春天的弦脉。

病态的弦脉就是饱满有劲。

经常熬夜上网的,肾阴虚。因为往外发散的太多了。

小孩,晚上睡觉的时候长个很快的。一晚上都能长一两厘米。因为晚上他神不外泄。神机,木气没有阻碍,自然疏通得当。

这里要强调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什么是木气的疏泄作用。

李老师在这里说,他为这个概念困了五年才走出来。最终明白了,木气的疏泄作用不是说木气可以推动,木气本来就可以推动,木气不在你帮着推木气推,而在于你帮助排除干扰。只要干扰排除了,木气自然就疏通了。

你帮助推动木气,这就像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还要注意,张仲景的四逆汤,千万不要以为是长期服用的方子。四逆散不能长期的疏肝,长期服用会强开身体的所有阳气,最后身体里一点阳气都留不住了。李老师说他有个学生就自己给自己调养,吃了很多四逆汤,很难办,吃到后面非常的怕冷恶风,最后吃黄连补阳气才吃回来。

凡是肝病,病根都在生活的态度。

“神动气随”

“所愿不随”就会肝病。

“心无挂碍,不要执着。”

“恒常是道场。”

这个苔面有两条明显的对称舌苔。叫做“双冲”除了舌苔对称,也有一种是液线“双冲”。这都代表了肝气郁结。

这个也是有双冲的。和正常的相比,这个舌苔舌体两侧发暗。丹皮桃仁,元胡红花。

这是个老太太的舌头。老太太很瘦,舌苔郁在里面出不来,气机很瘀滞了。

为什么人会没有舌苔?这就好像高压锅一个原理,里面有一股郁热,热化伤津。因此舌体还会又瘦又薄。莪术枳壳党参。

这个舌头重点在哪呢?在舌面不对称。

这个是舌体不对称。

这个治法在破气。

这个红,是暗红,苔少。舌头还皱缩在一起。上面那个老太太的舌头没有皱缩很紧。这个舌头下一步就会紧起来。

看这个舌头,感觉十分的呆板,失去了生气。

这个舌苔两侧这个地方布满了裂纹。治法破瘀养阴。


【28-31集】金气之为病

金木一家。

因为舌头前部有一块剥落苔,是肺气郁结不开。实际上,这确实是个确诊的肝炎患者。

这个例子说明了人体的一气周流是浑然一体的。肝气受不了了,气升不来。

小儿发烧,为什么很容易就变成肺炎了?

因为肺气主收敛,肝气太旺,肺气收不了就肺炎了。这也说明了金木一家,收敛和升发是浑然一体的,收敛就是升发,升发就是收敛。

我们都知道吃辣椒的时候感觉到开散,但是先哲告诉我们辛是收敛的,这是先哲告诉我们错误了吗?恰恰相反,这简直太智慧了。我们要让一个窗户完全的打开,他才有可能关上。我们看喷泉,它要喷的很高才能落下。辛味它要让毛细血管完全的疏通打开,接着就一定是收敛了。为什么散的再厉害还一定要回来,因为中土在管着。

右路明显比左路呆板。这是一个女患者,痛经很厉害。

女性的子宫,是一个肌性结构的器官。有些老大夫,治疗所有的妇科疾病都健运中土是有道理的。消磨土气,可以用山楂。山楂能让坚硬的土气变软。

这个舌头前端很紧。是身上的气机上达不去。肺气变成了一团虚火。收降之气非常弱。

从舌体上来说,左充右虚。

我们常常说肺主宣降,怎么肺还又宣发又肃降?其实这个要理解成,肺气必须完全的宣发开,它自然而然的就肃降了。宣发不开,就不能肃降。

这个病人是个长年的老胃病了。可以看出他的右侧舌头很胖大,这是中土不降,影响了肺气不降。

我们降肺气有个方法,就是通大便,让病人泻下,这是个好方法。

这个病人舌尖紧,这更多的是降的问题。

肺部有堵裂。

治法开肺气,让气能降下去。

这个病人是肺癌晚期,目前已经不在了。

看他的舌头很瘦。左边比较平整,右边已经皱缩了。

这是一个小孩的舌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生病之后过度使用寒凉的药物,导致肺气虚寒,不能宣达。


总结:

金气为病有这么几种可能

1.阴液不足,导致在上的火气没有牵制而不能下行,肺里面太热了。患者表现高烧不退。这个时候用张仲景的白虎汤的道理,用大量的津液去压下火气。病人的舌苔是红的、光的、干的。温病。可以用点栀子莲子心,黄连黄芩用一点。

2.另一种是肺气不能宣发。肺气虚寒,我们要用一点细辛、川椒这样的药。

3.还有一种是和第二种相对的,宣发太过,环境很热的时候,我们给洒点水就好一些。麦冬,百合。


【33-35集】水火为病


这是个小朋友的舌象。这样的舌象很常见,是西医治疗过后,阳气损伤太过,导致小朋友心脏功能减弱,严重的会被确诊心肌炎这样的病。

这个舌苔,舌尖有一些剥落,心气虚,心火不能敛降。黄芪甘草五味子用一下。

这个病人,是一个心梗急性发作期,可以看到他的舌头像是被冻上了一样。看到他的舌尖还是比较红,这是上焦瘀滞,农村一些地区治疗这样的病,服用一些巴豆,用泻下的方法破癥痂,就很快好了。但是对于大医院来说不行,接受不了,你可以给患者吃张仲景的生脉饮,生脉饮的意思就是让上焦的积聚下去。然后推荐患者吃一些品质很好的人参。但是现在人参比较好的不好找,可以推荐吃西洋参,西洋参效果是没有人参好的,但是西洋参好的他年份比较长,这点可以,这是一些人参它做不到的。

这个患者的舌头也比较典型。暗红色。治疗上活血为主,润养心火为辅。先升再降,升降并用。

人体的格局,上热下寒,下寒上热,必然是这样的。

这个病人的舌体上有很多小圆点。这是虚火,他是偏热的。

这个舌头和上面的心梗的舌头相比,注意看舌尖部位。这个属于轻症。舌头还没有完全冻住,比较松软。

用强大的温通的力量。来帮他润降下来。

这个舌体的颜色,也要注意,他是那种暗红的但是是那种嫩的暗红色,颜色往外散,说明里面已经守不住了,没有那种内涵的光彩了。这样的舌象你摸他的脉,是非常弦大的。虚的比较重了。

这个舌的一圈,没有力量。

舌头软,脾气弱。

同时这个舌没有舌尖,为什么没有舌尖?因为他的全身这个力量它推不动身上的气,他整个的气虚。他的舌尖不是没有,而是两侧鼓起来了。火气虚,肾气弱。还要加一些元胡三七莪术,因为他局部郁结的比较重。

黑苔,舌苔黏腻,下焦肾阳虚的厉害了。大胖,这是肾气收藏的功能不行了。苦味的药,知柏地黄丸,还得加点黄连,要不然收不回来。

气属阳,形属阴。我们看到胖大舌,首先知道说明肾阳虚。舌体两侧厚,但是中间凹陷,凹陷又属于肾阴虚。他并不是没有这股阴气,而是阴气过不来。

更多的去收藏。

这是一个肾衰竭的患者,西医要求必须透析。下焦浊气粘滞完全不透气。

阳气虚的不能运化,没有力量去处理。这个很难治。

颜色很好,说明其还比较通流,说明问题不大。再看,是肾阴亏,阴精不足。健运脾胃,化痰浊。注意用药不能过于温燥。

总结:

肾水为根。根基不稳的时候,就会出现心火不降。治疗的时候,记住补肾气。

肾阴虚和肾阳虚是一体的,只要肾阴虚必定肾阳虚。有的肾阳虚你要用滋阴的方法。肾气,最重要的是肾阴虚,因为肾收藏,然后才宣发,难的是怎么收肾气。大胖舌。

【36-39集】

北方人正气和邪气容易纠结在一起,生病以后,舌苔都很厚,药量药大。南方人的正气和邪气不会这样,舌苔很薄,因此用一点药量就有效。

我们看到舌苔上的各种各样的病象这都是很好的。只有有了正气才能有病象,不要把病看成不好的,病其实是人体自我恢复的本能。

去医院看那些临终的老人,他们的舌面上都是光苔了,为什么?因为没有正气了。

任何的治疗都是以正气为底线。一气周流的一气说的就是正气的周流。(笔者:有的医家注解伤寒论,认为六经传变顺序是病气的周流。引起思考,这两者有什么关系?黄元御是怎么注解伤寒论的?)

【40-44集】药象总论

江药性首先就是说水。煎药都要用水,水主收藏,水是一个包藏的媒介。我们的生命,简而言之就是风与水。风水是对生命最好的解释。

推荐一本书《青囊秘录》。这本书从根源上分析所有的药物的属性。

什么是毒药?毒药就是这个药物太强了,不能被你的身体同化,反而这个药要同化你。我们可以用中和的方法中和毒性,让毒药有一种柔和的土气,可以被人体同化就无毒了。

每一种药物都有偏性,就如同杠杆一样,偏性越强,对于人体中心的一气周流的撬动力量就越强。

)所有的药材都在一体的。所有的药材都在中国的版图上,胸怀广阔一点把祖国看成一个整体的人。

东北到云南连一条中线,这一条中线上的有河南,四川,陕西等,这就好比人体的中土,这些省份都是运化中土的药材的道地产区。尤其是四川,四川的药材对于中土的运化更道地。 以此类推,西北的药材就是偏向于彪悍,东南的药材就是比较柔和。

现在药材人工种植的比较多,但是他要是想人工种植产量高他必须要在道地产区种植吧。虽然他人工种植是比野生的差点,但是禀赋天地之气这还是很好的。在东北种冬虫夏草肯定是批量种不出来的,必须得西藏。

当你的身体越接近这个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性在你身体里面发挥的越好。比如说发烧了用栀子,栀子生长于南方很热的环境里,你发烧了就像栀子的生长环境一样。白头翁治疗下痢,因为白头翁只生长在一座山的山顶风口上,白头翁能够在风最大的地方站住脚跟,对于下痢就能止住。细辛,生长在山窝最阴寒避光的地方,人体身体里的阴寒它就喜欢。石菖蒲,长在水边的石头上,最是阴寒湿浊的地方,人体的阴寒湿浊他就能除,尤其是除浊。

中药和草药还是有不同的。草药是当地采药人根据这个草药长在山里的什么位置就能够代代相传这个药能够治什么病,草药的名字各个地区都不一样。中药就是已经全国统一了,上了药典规范了。

【45-98集】正式说各个药材

)))))中土药材

甘草,这个药至少要用15克以上才能有固守的作用,酌情30克也可以。这个人原本不虚,要固守全身的一气周流,甘草的效果比人参还强。

同时也是一种启示,这个人本身就郁结比较重了,你再用大剂量的甘草,只会适得其反。但是你只用甘草调个味,那么就用一点还是可以的。

糖尿病足坏疽,肌肉都烂掉了,包括受创伤,肉烂了。甘草有一种让肌肉固守在那个地方的作用,帮助生肌。外用效果是很好的。

甘草宁夏的道地。开出来的花就像是豆角花,是那种淡紫色的,甘草本身就是能结豆子的,豆科植物。甘草至少要长五年,那个根才能像手指一样粗细。

生姜

生姜,全国都产,也就是我们吃的菜姜。这个药偏于让人体这一股气动起来,但是又不至于发散到土气之外。意思就是用上100克都没问题,一般比如说桂枝都不行。

干姜(四川道地)

以前没那么方便的时候,干姜就是生姜的母姜,与子姜相比又辣又硬,来代替干姜。现在方便了,干姜这种品种的药姜批量种植,秋天采收。生姜是夏天采收的。

生姜偏于散水气,干姜偏于散内在的虚寒。

身体里面偏于虚寒的时候,用干姜的时候要注意,要加一点养阴的药。姜有一股推着身体里面的气走的作用,没有养阴的药就没什么可推的。

黄连(四川鸡爪黄连最为道地)

黄连和附子是一个科的,因此它们的叶子都长得很像。毛茛科的。

黄连它的化湿的力量是一种把雾气收藏起来,练成津液的,让空气可以流通的一种化湿。干姜处理湿气是用温化的方法,往外散的,这和黄连完全不同。

张仲景三个泻心汤里面就同时用黄连和干姜作为药对,一上一下,一收一散,让中土斡旋。调理脾胃不在于补也不在于泻,关键是让脾胃动起来。

有的人恶心想吐,你要是单纯地想用生姜止呕,他还是一喝就吐。这个时候你生姜水里面加一点黄连,他就不吐了。

黄连和干姜作为药对一起用,用量一般来说都是一比十。干姜一般5-10克,黄连就0.5-1克。

万一特殊情况湿热化火的情况,黄连用上三五克也可以。病情能到这个地步了,都是用西药抗生素比较多。

5年才能长一小块黄连。

)白蔻

不是我们国家的,是缅甸那边的。

白蔻果实长在树梢上,砂仁果实长在叶底下像草莓。白蔻的药性就是把中上焦的湿气带着压下去。意思就是比如说感冒咳嗽这一类的上焦有湿热的药用的很好。

李老说他几乎每个方子都会用白蔻,现用现打,芳香醒脾药,后下。小儿3克,大人6克。

)茯苓

抱着松树根长茯苓的叫茯神。

和找蘑菇的方法一样,下雨天之后跑到树林子里去找,看到哪课松树底下干干的,还有一点微鼓,那么就是有茯苓了。现在人工种植的也有很多。

茯苓有多利尿,有一个老人小便不利,用了4两,一宿就不用睡觉了。

如果这个人身体里面的湿气郁结在中焦散不开,那么用一点干姜再用点茯苓就好了。郁而化火,用点黄连。治病时不要只盯着湿气,要想办法让一气周流起来,湿气自然走了。

茯苓煎的时候,你回家了最好打成细末煎。因为就那种小方块完全煎不透的。

)半夏(四川土地比较板结的地方)

半夏长得像天南星,南星科的都有一个佛头包(??没听清)。半夏又叫三叶半夏,因为半夏无论是苗苗还是长大了,都是三个叶子的。

半夏特别怕热,因此半夏而枯,叫做半夏。

姜半夏是用白矾为主炮制的,法半夏是用石灰为主炮制的。生姜解半夏毒,生姜得是半夏的倍量。生半夏炮制的时候先放在水里泡一泡,会有一层粘液要去掉,这一层黏液要用热水洗七遍,或者用酒精洗,毒性就可以小一点。

不小心跌打化脓,局部红肿热痛,掐一个半夏叶子擦一擦就好了。家里头花盆里可以种一棵。土壤硬一点好。

中焦的痰湿也是局部的郁结,半夏一下子就能破开。半夏泻心汤里面用的生半夏,力量很大的。但是现在都不让用生半夏,都用制半夏,制半夏的功效用于失眠。

)人参

人参长几年就会有几片羽状复叶。最多能长六片复叶,也就是六年以内的都是参苗。但是市面上流通的人参基本上都是三年的,三年的人参药气不稳,是单纯地补气药,不能补五脏,过服会导致流鼻血。人参最好的采摘年份是六的倍数,一般来说能买到的都是12年的年限越长越贵。

人参会有一个芦冠,叫做芦头,长几年就有几个痕迹,像竹子一样的往上长。对于十年左右的参的年份还是很准的,但是对几十年的参就不准了,因为芦冠会老化融合。

红参就是元参用红糖水煮透。元参目前都是人工种植的,大棚里像萝卜一样的产量,很便宜。*****一点,元参用糖,附子红花来煮,*****元参年份比红参长一点。

)党参


党参产地在太行山,太行山位于版图中部,就是养润中土之气。

)麦芽

麦芽不是小麦的,是大麦的。大麦的特点就是麦芒很长。麦芽是大麦带壳的种子。

当一个人吃一点多了,不吃还饿,就是胃气很虚的时候,就可以用麦芽辅助中焦的运转。

小孩断奶的时候,乳房胀痛,可以喝炒麦芽回奶。

)砂仁


与白蔻相反,砂仁偏于中下焦湿热。

)黄芪

黄芪地上部分长得和甘草很像。图略。

黄芪气很温和,“黄芪主小儿百病”。

小孩发烧送去医院了,为了退烧快,医院都用的大剂量的抗生素。小孩的阳气大伤后,得心肌炎。这个时候立马用大剂量的黄芪然后发汗,汗出透,小孩就能自己恢复过来。父母就照做了,小孩服了黄芪之后开始出汗,出的臭汗,之后心肌炎就好了。

黄芪和甘草一样,对于肌肉下陷的外伤也很好。

有的皮肤病,肉都烂了,一天喝黄芪60克没问题了。但是黄芪补气补过了怎么办,用一点陈皮就行,陈皮破气。

)山药

老加班,老熬夜,就可以长期吃。

)白术

白术里面会有一些空洞,那是白术年岁比较大大概三五年才会有的,白术越老空洞越多,香气越浓郁。会有棕黄色的油点,油点越多,香气越足。

白术也可以当食品来吃。

白术既能坚固,固守中土,同时在守的时候又能有一个健运的效果。25-30克左右。

)苍术

(未完待续)

四圣心源慢慢学 李玉宾 上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