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05 | 吴军《格局》(上):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 - 吴军

目录:
(上):
前言
「众利勿为」以及「分享利益」
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慢下来,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下):
把事情做好的“三条边”
优质的才是稀缺的
超越免费的5个法则
信息时代的定律
尾巴
《格局》一书是将得到app的《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专栏中涉及格局的内容整理出来,重新组织材料创作而成。一共分为7章,分别是人生的格局、命运的力量、生活的节奏、智者的见识、心智的成长、悲观与乐观、文明的对撞。有意思的是得到app中卖的版本的书多了两章(蓝色封皮),分别是第4章职场的心法和第9章未来的法则,变成了9章。
前言
吴军老师在前言中说,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好节奏,用正确的方法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就已经在格局上领先于同辈人了。而现实生活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其实是很难的。
他举了同一个时代下J.P.摩根和马克•吐温投资结果截然不同的例子,J.P.摩根在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就投资了他,不仅如此,他还投资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以及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人马可尼。这就证明J.P.摩根不只是一时的运气。对他来讲,他投资的是「电」这个未来的产业而不是某一项发明,这就是格局大。而马克•吐温虽然一生挣了无数的版税,但他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希望通过投资控制一些出版公司而非一个行业。
吴军老师在《见识》、《态度》、《格局》三本书中都提到了「水平」其实不是区分一个人是业余还是专业的重要凭证,发挥的稳定性才是。比如一个二流的网球选手偶尔也能发出ace球(发球直接得分),但顶级选手能在每场比赛中不断发出ace球(比如伊万尼塞维奇)。如果仔细分析动作,会发现顶级选手不仅动作标准,而且每次发球动作的一致性都非常高。此外再以医生为例,顶级的医生并不是能治好普通医生治不好的病,重要的是水平发挥稳定。他的治疗效果是稳定的,是可以预期的。

「众利勿为」以及「分享利益」
吴军老师一直恪守一个原则,就是在没有听到反对意见之前绝不贸然行事。所谓「众利勿为,众争勿往」,如果大家都觉得好的事,那么就要小心谨慎。其一可能是盲目乐观,没有发现问题或风险;其二是最好时机可能已经过去。不要被眼前的好处所迷惑而忽略了风险,把各种可能的坏消息都考虑到了,再决定是否要做。大家都认为有利可图的时候,就会产生那种狂热的状态,而这种被冲昏头脑的状态是不理智的。
对于分享利益的原则是吴军老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期间学到的,他的两位导师都有类似的原则。第一是如果同事的工作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了自己的论文,一定要在作者中加入他们的名字;第二是如果同事吃饭或开会时讨论过论文里的工作,一定要在论文中对他们表示感谢。
因为世界上的学术界,艺术界或法律界等等都是利益共同体,大家都要讲究相互帮助互相提携。吴军老师为什么要坚持每个人都要分享利益,感激他人的贡献呢?因为一个大型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这也是格局大的体现。不纠结和吝啬于眼前的利益,而是考虑一个大的团体利益。
尽人事,仍需听天命
这里的听天命不是「临渊羡鱼」地听天命,而是承认不是所有事情我们都能自己控制。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边界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至于结果好坏有时候并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承认这一点,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承认天命的作用,我们在做人时就不会恃才傲物。但凡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没有见过真正聪明能干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荟萃的地方,才能体会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注:「临渊羡鱼」的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慢下来,不要成为积极的废人
一句话,不要急功近利。
吴军老师说接触了十几个国家的人,觉得中国人是相对急躁的。也可能和过去40年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有关,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越来越忙碌。但是方法和效率比忙碌重要,更何况很多人一直在虚假的忙碌。他在这一章说的一句话对我很触动:“人不在于开始了多少件事,而在于完美地结束了多少件事。” 因为做事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是我的常态,吴军老师说喜欢多做事多少和人的贪心和本性有关。他时常提醒自己,凡事慢三拍。

他在谷歌和腾讯参与分析了绩效平平的员工,发现特别忙但是绩效差的人除了是伪工作者之外还有三个毛病: 干了太多不该干的事情、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迷信所谓的速成。
干了太多不该干的事情就是指做事不分主次,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占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重要的事情最后却因为时间不够或者精力不足而无法完成。
喜欢同时做很多事情大概还和人性的弱点有关。人的潜意识会认为自己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认为自己能行。但是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起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例如一边开车一边发微信,每一次都是1000 起事故隐患之一。学习和工作中的小错不断,无论是成绩还是绩效都好不了。

迷信速成的人们总是想寻找捷径,而不是脚踏实地一点点进步。我个人觉得这还是和人性的弱点有关。这也是市面上很多「速成学习班」能长期有销路的原因。
这些问题都和人性有关,很难去改变。吴军老师指出,如果真的有捷径不需要努力的话,那么所有人都能学会,这会导致捷径带来的优势就没有稀缺性了,最后这些捷径也就不再是优势了。比较容易的解决方式就是把做事的节奏慢下来,先动脑,再动手。重要的事情从头到尾做完,审视一下得失,评估一下效果,以备将来参考。这样效率和收益也都能提高。
很多人一旦形成自己的观点后就会本能的反驳和自己已有认知不同的想法。我们习惯这种思维是因为它让我们舒服而又显得很正确。遇到困境首先应该慢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去做减法。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