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才与“丑书“——四评官太平的书法作品
人文作者常常要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在文化上能给历史留下什么,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能说出唐朝某个年间的GDP是多少?但不会背出一句唐诗的中国人可能很少,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大师,多属于现代史上的人物。简评书坛怪才官太平的书法作品时,我又想到这个问题。我想说官太平应该可以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留下痕迹的一个人物,他的书法作品在书坛上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和争议。有不少书坛名家观摩了官太平现场书写后,连叹:后生可畏,不可思议。也有书法家对他的书法作品评价为:“丑书”,评价是不讲章法。笔者认为:官太平的书法作品有几怪, —是执笔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是握笔书写,他是悬笔挥就;二是不少有成就的书法家出名之前广拜名师、临帖,而他只是读帖从不临帖和拜师;三是他的粉丝中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尢其受年轻人欢迎和追捧,专业评论家和资深书法名家对他的书法评价呈现“二极“;四是他的书法作品书写时,无论作品有多长的篇幅都是行云流水、 —气呵成;五是他的书法作品似画非画,很有韵味和张力。

历来,书法界有一个共识:有韵无形则为上乘字,韵形兼备者次之,见形不见韵则为下品。官太平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书法展览会,他深刻的感受到一个人的书法要是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神韵,那么自己书法总是会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穿着同样服装的人站在跟前,如果不仔细从五官上来分辨,是难以分清谁是谁的,失去了个性和气质,也就等于失去了韵味,书法作品没有穿对自己的“衣服”,那么其书法即使写的再正确端庄,也只能说是一幅没有问题的书法,而不是一幅好作品。

那么书法的韵从何得来?官太平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得出了一个结论,作为一幅书法,要写得有韵有味,不是提笔就能办到的事,他必须在长期的书写过程中,熟练的使用文房四宝,将笔与墨、神与力,融合在一起,在手臂的带动之下,用笔将墨熟练的书写在纸上,同时将神和力融合于笔墨之间,渗透于纸面之上,无此功底,即使居于平生之力,也难以创作出书法的艺术韵味。也就是说,形,乃书法之外的形象;韵乃书法之内的灵气。形,隐含有韵;韵,依附于行。有形无韵之书法,不会成为传世之艺术佳作。

除了艺术功底之外,韵的形成也与个人修养息息相关。是在自己的经历、阅历、学识性格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之下,从传统经典中吸收营养,在书法家笔底所聚合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在欣赏一幅作品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就能看得到“家底”,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的整体面貌是学哪一家或是哪几家杂糅而成。对于那些并未经过书法专门的训练的人来说,很难有这样的家底。比方说学写王羲之的字,大多雄逸或是俊美,各得其一面;学写颜真卿的字,大抵是恣意奔放;学写苏东坡的字书卷气但略显压抑‘…作品水平的高下,往往也是要看到这些传统的东西继承了多少,以及对这些传统理解的深度。官太平的字往往用笔方圆兼施,枯润交融,一展传统书法之神韵。如他书写的【禅茶一味】、【佛】、【岳阳楼记】等作品,初看就感觉不一般,仿佛每一个字都是跳动的生命,给人以强烈的视角冲击力和震撼。意在笔先,韵外之致,形容官太平的书法作品,并不过誉。

那么,书法之“韵”怎么得来?抽象与具象之间如何厘清?有人说,心正才能笔正,情高才能线雅。官太平深深地领悟到书法抽象与具象之韵是书法家道德、情趣、学识等内心真实情感的反映。一个书法家必要加强品德修养和知识修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必须加强书法艺术本身的修养,继承方能创新,才能将天地大观、山水清气得之于心,形诸于笔,写出自己风格的、有情有意、气韵生动的书法。诚如官太平所书刘禹锡的[陋室铭]:集篆、隶、行、草、楷融为一体,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官体”。官太平仔细比照研读一些古代有名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后,他发现,同样的字,由于各自生活的社会形态不一加上个人的情趣、道德、追求不同,所以写出来的字虽然相同,但仪态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同。如古代一些书法大家,同样在书写“人”字时:颜鲁公写的“人”豪迈、雄浑、坦荡、伟岸;王義之写的“人”清丽、灵秀…,尽管这些大家的书写风格各异,但却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成了所有书法大家所追求的一个审美境界。正是因为领悟到这点,官太平特别珍视一个人对生活和时代的感悟。可以说,生活就是“韵”之根,是书法家吸取营养的土壤。官太平常说:力是书法之本,韵乃书法之魂,气乃书法之神。化繁为简,传统的中国书法讲究章法,话似乎没毛病,但它也限制了太多书法家走不出来,创造自己的天地。从哲学概念言之,不讲章法恰恰就是最好的章法。纵观官太平所书写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力求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合一的精神和谐,他的书法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章法,但又明明白白看得见传统的影子。在中国众多书法收藏家和爱好者中,已有不少人开始收藏他的书法作品,甚至他在有众多书法名家现场书写时,他的作品也是最受欢迎的书法之一。

正可谓:“月朗风清云出谷,心宁气静笔生花”。几年前,笔者曾经在一评官太平的书法作品是“写给未来的书法”,现在看来他的书法作品尽管评价不一,颇有争议,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他的作品愈来愈受到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喜爱和收藏,这是不争的事实,深圳和广州在年内将举办他的个人书展。所以说他的书法作品也是写给当下的!年轻的书法家官太平正值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如何传承和创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谓艺术永无止境,官太平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有理由期待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郭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