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何落选中国经济第四极?
中国经济版图中,目前有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中心,随着成渝城市群的国家战略落地,成渝地区将会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而相比之前经济发展水平处处占优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却意外落选中国经济第四极,那么为何长江中游城市群会落选中国经济第四极呢?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地理分布过于分散,无法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如果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到,长江中游城市群囊括了湖北,湖南和江西最核心的地区,规划总面积达到了32万平方公里。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珠三角城市群规划核心面积不到5万平方公里,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面积分别只有21万平方公里左右,成渝城市群面积也只有18万平方公里。
这么一对比就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问题就是规划面积过大,导致城市之间的距离过远,如果以襄阳和上饶举例子,两地相距达到700公里。
过远的距离导致运输成本直线上升,加上城市之间的基础交通设施不足,就让城市群内部难以协作交流。中心城市之间难以发挥出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上本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发展水平有限,所以就更加难以形成发展合力。
除了地理原因之外,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的文化认同,也是城市群发展难以绕开的问题。
我们平时常说的各大城市群都有自己相同的文化符号,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南粤文化,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江南文化,以北京为主要的北方文化和以成渝为主要的西南文化。
每个城市群由于文化相近,就容易产生协同发展。但是我们如果反观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看到以湖北为主的荆楚文化,湖南为主的湖湘文化,江西的赣文化都是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
区域内的居民都有各自的文化认同,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也制约了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