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集观后感-第一集
记录下每集看后的想法,写的凌乱,可能包含一些主观臆断。如果能修改,之后将依次每集更新,不能将以文集等其他方式发布。
第一集
为什么一定要拍不一样的故事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一季拍城市,第二季可以拍农村,第三季再拍城市。从第一集当中没有了成长的感觉了,而是为了分不同阶段而去分的集。
中间的为了表达不同人的视角的可以用黑屏+时间倒退的形式,或者直接大字提示时间。没必要每次都出现同一幕,现在这样总感觉有些微的不连
软刀子割肉,硬刀子伤人。
拐卖是个所有人都深恶痛绝的事情,可是当真的落在自己头上时,又是什么感觉呢?
被拐的家庭,支离破碎,苦苦坚持,可能真的向片中所述到死都合不上眼。
孩子,记事了的还好,对原生家庭会有所留恋,并且会想回到父母身边,“养不熟”。但是,还有一类是没有记事的。这类在未找到时没有情,是否有想用亲情绑架亲生父母获得什么的想法存在。
买家,买孩子不一定是罪,是,它助长了一个黑色产业。可是,假设真的是不要的,很可能活的还不如送(卖)给其他人,比方说年初时刘学州的事,父母都不要,留在买家这边反而有可能是好事。
本集提到了很多种找回的可能性,要钱、找了不会、强迫做出选择、尊重孩子意愿,如何处理找回时的关系,除了最后一种其他的或多或少的给人一种不正确的感觉。一定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嘛?不回去怎么处理?两边都想争孩子,也都会争孩子,孩子其实才是最难受的那个。希望如果有得知自己是被拐的,并且对买家产生感情的,等到做到各方面独立、内心强大后再去寻找亲生父母,不然会很不好处理。
即使是没什么文化的,只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也能造就优秀的人。两边都不是很有文化,一边不会最基础的英文,一边住在村里。只因原生家庭这边明显更会做事一点,培养出来的是个大城市国企职工。被拐走的却欠钱只能干搬运工(只出现了搬东西的场景)还钱。
亲情的来源是什么?是长期的相伴,还是血缘的联系?
中国跟外国是不一样的,国内买孩子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是会养的,只要孩子不是特别叛逆,基本都能有个还算好的童年(跟当地相比)。不是把儿童当成工具去使用,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关键应该严惩的是拐卖的人。
去查了一下,本来觉得近年应该没有,但还是有,而且发现要注意的不单单是儿童,还有很多成年人或接近成年的人被拐卖。最好给孩子带个儿童手表,开启定位。非儿童的也要注意不要涉及越南等地出国工作的招聘启示和警惕没有监控的乡间小道和夜间独自出行。
近年拐卖情况的资料:
2021年拐卖数据: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890名。www.mps.gov.cn/n2255079/n4242954/n4841045/n4841050/c8393610/content.html
一个知乎用户关于现状的述评(写于2018.8.4)和一个实例。
www.zhihu.com/question/28812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