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死於一場意外事故,但她來了你的葬禮//lofi and chill ty...

2022-12-03 02:05 作者:查无的忧郁  | 我要投稿
   废品场,微波炉,白玫瑰(灵感来源于视频)
  自打九岁我来到这片城市,我就很喜欢去那片城郊的电子垃圾厂,在那里几乎可以看到整片城市,听父亲说,这里是十四年前那次地震后,幸存的和外面的人来集体淘金属废品,但被政府制止后留下来的大片废品厂,父亲还说这里是政府划定禁止进入的地方,但这里什么人都没有,没有围栏,没有守卫的人,只有散落着的一些拍一拍甚至还能发几下光的电视机、冰箱,还有外围几个写着禁止进入的立牌。也许政府是想要将这些已经整理好的废品回收,便禁止接近,但直至九年前这座城市重新建成,这些废品也没有政府的人来处理。这里被遗忘了,也许只有我记得它。
  我以前想让父亲陪我来一次,那是六年级的暑假。父亲是个总是很忙的人,但邻居们都说他是一位好父亲,我虽然很少向父亲提要求,但他总是能给我他能做到的最好的,我也不像其他同龄人一样爱玩,总是喜欢一个人发呆,在家中望向这片垃圾场,在垃圾场望向我的家,因为我很少出门,基本从来没给父亲添过麻烦,所以邻居们也说我是个好女儿。那次是父亲唯一一次没有实现我的愿望,他不肯跟我一起来,在那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懂,所以我第一次埋怨父亲,两天都没和他说话,也尽量避着他,没和他一起吃饭。也许是察觉到了我在闹情绪,父亲没有为自己辩解什么。我在那两天,在平时睡觉的时间偷偷扒着父亲书房的门缝看,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仔细的观察他,也是我第一次在他的脸上看到了那样落寞的表情。他做的饭很好吃,平常在饭桌上,在厨台前,他总是笑的很温暖,也总是会轻轻的摸我的头,然后什么都不说,我通常也会对着他笑,也什么都不说,也许是遗传,我们都不喜欢说话,在那两天,他每餐都会在外面买很精致也很好吃,也许也蛮贵的饭,也给我买了几件很漂亮的衣服。那时我以为父亲是因为我不愿意和他一起吃饭,没有自己做饭,我不乖,我耍性子,他才会不像往常那样总是表情带着温暖。所以在第三天我就主动要和父亲一起吃饭,然后抱住他,拿他的手像平时那样盖住我的头。因为头埋在了他的胸部上,我不知道那时候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但在这之后我们的关系就恢复如初了,我也把想和父亲一起来这片垃圾场看城市的事情抛在脑后了。所以我整个初中都不知道那次父亲为什么会拒绝我。
  直到我上了高中,因为我上的高中在城市的另一端,所以为了上学方便,我们俩搬家了,搬到了城市的城市的另一头。
  在清理房间的时候,我为数不多的在父亲的书房打扫卫生,书架上一半是诗集,一半是我看不懂的心理学书籍,在准备把它们都拿下来的时候,我发现在书柜的最顶部还有一本明显不同于其他书本的书,一本黑色纸硬皮的厚重且没有封面与题目的书。我把它拿了下来,好奇心驱使下我翻开了它。这是一本日记,也是一本诗集。它还有一小半纸没有用到,最初的文字是十二年前,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记得那是一句诗,写的是信天翁,但我已经忘却它的具体内容了,而最后一段文字是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落墨的。我只记得在我打算仔细阅读的时候,父亲就让我换衣服去那边的房子了。
  于是我迅速翻到六年前的那几天,这是我最想要了解的父亲的秘密。
  ——原来,母亲死在了那次地震中。
  只是看到寥寥几句话,我就被催促而不得不把这本日记放回原处,去了城市的另一端。
  父亲把空下的房子租出去了,我也没再找到过那本书了。但我觉得,我已经全都懂了,为什么一向溺爱我的父亲会拒绝我的请求,为什么父亲会这样溺爱我。
  书里说,我就像母亲一样,有漂亮的头发。我已经忘记母亲的样子了,而在我的记忆中,在很小的时候,也很少见到母亲。
  也许,是父亲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会死,他太爱她了,爱到看到我就会想起母亲,我又是母亲和他的孩子,不忍心再次亏负母亲,所以溺爱我,又因为不愿想起那片废墟,那次地震,不愿想起死于那次地震的母亲,所以不愿再见到那片废墟。
  也许这就是这片垃圾场除了我没人来的原因吧,并不是忘记了,而是不想想起那次灾难。
  我没有经历那场地震,即使知道了真相后,我也依旧总是去那片废品场看城市,只是我有了目的,我想在那里找到母亲的痕迹。
  虽然这里少雨,但经历多年的侵蚀,很多电器都已经都是不堪了,但仍有很多塑料不锈钢的用品还保持着原样,这些便是我寻找的底气与希望。
  三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找到有关母亲的东西,但仅在开始寻找的第一个月,就发现了让我很感兴趣的东西——一个微波炉,黑色挡板被改成了透明的塑料,里面放着一本书和一个纸飞机,它被改造成了一个展示柜。
  那时,我纠结了很久,是否要窥探着显然已死之人的隐私——这本书与纸飞机,一定是信物一类的东西,我这么认为。
  但我没有按捺住好奇心,
  那本书,也是一本诗集,而那架纸飞机,应该是一份遗书——一副未来得及飞向天空的遗书。
  又也许,它并不应该被叫做诗集,它只有五页是写上字的,厚厚的一本书,却只有五首诗。纸飞机上还有一首诗,我对文学不太灵敏,一下看不出作者想表达什么,但在纸飞机的右下角,写着“——送给沉眠的我”,这一定是一封遗书了。
  也许是作者得了什么绝症?又或许是耐不住生活的压力准备自我了解?我不知道,但一定在送出这封遗书之前,在死于他认为的死亡时刻之前,地震摧毁了一切。
  我开始对作者很感兴趣,于是在各种论坛,在网络上的各种渠道搜寻他的信息,寻找他的痕迹甚至成为了我闲下来时的主要活动。
  这几年里,我能在网络上寻到的信息只有这些的作者是一个男生,一个爱花的男生,不知道年龄,不知道职业,他在网络上留下的痕迹仿佛只有那几句没有人评论的诗,还有零星对各种花朵的赞美。
  我不懂文学,但我想理解他的诗。
  我曾经想过,要不要把他的诗给老师看,或者发给一些文学评论家解析,但我放弃了。
  我想独占它。正如只有我愿意来到这片废品场一般,正如只有我想要寻找这里的秘密一般,也正如只有我会对陌生人的遗物感兴趣一般,我想独占它。
  所以我开始研究文学,开始学作现代诗,直到我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写的很好了,但我依旧看不懂他的诗,或者说,没能看出一个将死之人的深沉的哲思。
  我甚至开始有点莫名的着急,而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位从未见过的人的情感,大概早就已经不是陌生人这样简单了。
  我不知道该称这种情感是什么,是爱情吗?还是什么?但对于一个从未见过,况且已经死去的人产生爱意,这连我自己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选择否定自己。
  而自从他,他的诗,他的纸飞机进入我的生活,到现在,我发现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我没法否定自己,大概是日久生情,也许我真的喜欢那个从未见过的男生。
  想通之后,他的诗,我便觉得我真的理解了,写太阳,就只是写太阳的耀眼与光明,写月亮,就只是写月亮的柔和与旖旎。他的诗没有我想象中的深沉,只是纯粹的,纯洁的,像孩子一样。
  ——也许他真的是孩子呢?我不知道,小孩子会喜欢纸飞机,这样确实说的通,但如果他还活着的话,一定比我还大,可惜他不在了。
  我发现我并不在意他是大人还是小孩,亦或者什么其他的身份,我就只是在意他,也许父亲对于母亲的爱也是这样吧。
  但我知道,我见不到他,正如同父亲再见不到母亲,但我不一样,我从未见过他,他也从未见过我。
  在这之后,我没有再去特意搜寻他的信息,我觉得已经再找不到了,只是每个月都会拿着鲜花放在微波炉前。我至少知道他喜欢花。
  昨天,政府宣布要处理垃圾场了,我为他带去了最后一束白玫瑰,将那十四年前的纸飞机在城市最好的塔楼上飞了出去。
  安息吧……


你死於一場意外事故,但她來了你的葬禮//lofi and chill ty...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