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盈亏比
说一下预估盈亏比这个问题。
市场上的机会非常多,但是你们会发现,几个品种都在回调,但是回调结束后的上涨幅度却不一样,有的时候自己明明进的位置很不错,但是却选错了品种,涨幅很小,眼睁睁看着别的没上车的品种脱离中枢后快速起飞一去不回头。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大家回调的幅度差不多,说明强弱相当,为什么有的品种能涨10个点,有的却只能涨5,6个点?
除去基本面这种难以把握的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大局观。
什么是大局观?简单来说,就是大级别图表的分析能力。
我很久以前就说过,分析图表必须从大级别开始分析,先是周线,再到日线,4小时,1小时,最后是15分钟,5分钟,1分钟。
为什么是从大看到小,而不是从小看到大。
因为级别越大的图表,资金的力量越强大,趋势的力量也越强,周线下跌的趋势过程中,日线上涨的力量绝对敌不过周线下跌的力量,后面的级别也是根据这个原理类推。
如果分析先看小级别,再看大级别,会造成思维混乱,小级别进场的时候明明是上涨的形态,为什么后面突然跌这么多?原因就是因为大级别是空头趋势,你在小级别看到的上涨形态仅仅只是大级别中的反弹而已。
那么既然知道了分析要先看大级别再看小级别,那具体如何应用在判断不同品种的涨跌幅差距上?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画出各个品种大级别上的压力位置即可。
压力位可以由:趋势线、颈线、分型点水平线(历史走势的前高前低)、成交密集区(也就是中枢)的上中下沿、行情启动点组成。
当价格遇到压力,大概率会有回撤,此时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场位置和附近将要遇到的压力位,对这笔交易的安全程度和盈亏比进行预估。
打个比方,你找到一个进场位置,止损空间为1%,但是上方还有0.5%就要遇到重要压力位了,到时候可能会出现回撤,此时的预估盈亏比就是2比1,性价比并不高,那交易系统又确实出现了进场信号,到底是进还是不进呢?
这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点,你知道一笔单子有较高的概率赚钱,但是赚的可能并不多,你是选择放弃,等待一个预估盈亏比更高的位置再进,还是选择赚一点就跑,还是说赚了不跑,抗回撤,赌它不会打止损然后继续新高?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择放弃,等待一个预估盈亏比更高的位置再进。
但是我觉得大多数人并不会这么选择,因为它们会害怕:要是碰到压力位之后直接突破了怎么办?那我不是错过一个最佳进场位置了?
不得不说,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别忘了,错过并不会让你亏钱,但是做错了会亏钱。我们做交易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能精准判断走势,抓住任何一个高低点的人,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资金曲线不断上涨。这种性价比低的单子,你不做,你的资金曲线并不会下滑。



一笔交易的好坏,我们是可以选择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没有人逼着你去做盈亏比低的单子,你不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我们完全可以选择等待预估盈亏比高的单子,那些离压力位还很远的品种,又或者是等它突破了压力位之后出现回撤,距离下一个压力位很远的时候再进场,进场方式并没什么区别,这就说明其实进场的胜率是差不多的,但是进场时机的选择,却代表着完全不一样的盈亏比。
就好像你有一笔资金,现在出现了一笔生意,投10W可能只赚5W,你应该做的是放弃这笔生意,去等待寻找一个能投10W赚20W的生意。
说白了,就是鱼和熊掌的问题,等待回撤的好处就是能在更精准的小级别走势进场,盈亏比最大化,坏处也显而易见,如果出现直线拉升的走势,就会导致错过。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会选择最稳妥的方式交易,还是那句话,交易最终的结果,是看你的资金是否稳定增长,而不是看你是否能抓住每一个机会,错过并不会亏钱,但是做错了会,我们无法控制盈利多少,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进场位置的安全程度和亏损额度,想最大程度做好这两点,就注定要学会舍弃一些预期不那么高的机会。
交易做的是预期,预期胜率,预期盈亏,预期盈亏比,当一笔交易符合性价比高的预期的时候,才值得去做,如此往复循环,才能实现稳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