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鳄(Crocodylus acutus)
简介:
美洲鳄,大型真鳄科鳄鱼,它们与奥里诺科鳄并称为真鳄“细吻双雄”(【滑稽】其实美洲鳄的吻部比奥里诺科鳄宽),大安德烈斯群岛的美洲鳄为宽吻型(对美洲鳄而言),生活在大陆的美洲鳄则为细吻型。它们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伯利兹、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美国(佛罗里达州)、委内瑞拉等国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成年雄鳄的平均体长约为3.5米,平均体重在150~180kg之间,渐进体重在200~280kg之间;大个体美洲鳄体长可超过4.5米,体重可超过300kg。与其它鳄鱼一样,鱼类是美洲鳄的主食,由于吻部较窄限制了它们捕杀中大型哺乳动物的能力,因此鱼类在它们的食谱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除奥里诺科鳄以外的大型真鳄。
目前野外观测到的最大活体美洲鳄体长约为16英尺BV11Q4y1M7xz。

生态:
如同湾鳄那样,作为高度适应咸水的鳄鱼,它们常常栖息在近海口处,并在滩岸上产卵,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避免与密河鳄直接竞争(虽然美洲鳄与密河鳄同为大型鳄鱼,并且身为真鳄的美洲鳄拥有比身为短吻鳄的密河鳄更强的斗性,但美洲鳄的种群数量却远远不及密河鳄),还可以扩展自己的生态位(近海口往往是许多鱼类溯游产卵的必经之路,因此这给美洲鳄带来了丰富的食物)。部分美洲鳄甚至会前往海洋的较深处,这就难免会与海洋东道主——鲨鱼发生冲突。

来自海洋的威胁:
当然,对美洲鳄来说那些小型真鲨根本就不足为惧,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大型鲨鱼(有证据显示,在一些大型鲨鱼的胃中发现过美洲鳄的肌肉组织)。大白鲨(现存最大的鼠鲨)将美洲鳄作为猎物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喜好的猎物更偏向于海豹、海狮、海象等哺乳动物;而路氏双髻鲨(大型真鲨)的猎物则偏向中大型鱼类;鲭鲨属的鲨鱼头部较窄,不太可能会将美洲鳄作为猎物。那就只有一种大型鲨鱼最有可能对美洲鳄造成威胁——居氏鼬鲨(现存最大的真鲨)。居氏鼬鲨的食谱范围非常广,各种各样的鱼类(包括其它鲨鱼)、头足类及哺乳动物等都在其食谱中,它拥有强悍的咬合力(虽不及大白鲨),可以咬碎海龟壳,因此居氏鼬鲨有着“海洋垃圾桶”的称号(只要是肉,几乎啥都吃),同时它也是不少海豚的梦魇。据此,居氏鼬鲨将美洲鳄作为猎物的可能性最大(虽然目前还未有居氏鼬鲨捕食美洲鳄的确切记录)。
注:虎鲸(逆戟鲸)虽然作为大型海洋食肉哺乳动物,但如果它咬多了硬物的话很容易造成牙齿磨损(且牙齿不会再生),它们更偏好鲸唇、鲨鱼肝等较为柔软的部位。虎鲸连猎杀鲨鱼的次数都比较少,更别提拥有光滑硬甲的美洲鳄了。

辨认:
通常辨认鳄鱼是从它们的头部(包括吻部)、后枕甲、斑点等方面考虑的,而后枕甲往往是辨认出相貌相似鳄鱼的有力手段,例如:尼罗鳄与泽鳄,二者在头部、斑点等方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泽鳄后枕甲的面积要明显大于尼罗鳄。
不过想要凭借后枕甲来辨认出美洲鳄是比较困难的,如下图所示,其后枕甲与奥里诺科鳄、尼罗鳄、暹罗鳄等过于相似。倘若一定要从这方面看的话,也不是看不出区别。

(一)以美洲鳄与尼罗鳄为例:
美洲鳄的背部大鳞强烈起棱,可以看到那些骨脊的倾斜。而尼罗鳄总的来说是弱棱,不很明显,但背鳞的甲胄感强。
从颈鳞(包括后枕甲)上来看,尼罗鳄与美洲鳄头后各有四枚倾斜排列的鳞甲,颈部大鳞美洲鳄共四枚,排列两排,具强棱,还有两枚较小的颈鳞,排列在四枚大鳞的两边。尼罗鳄则是六枚,四枚排列成第一行,第二行两枚。

(二)最显著的特征:
看斑点的话,并不明显......那就从头部来看(包括吻部)。美洲鳄的吻部结构很特殊,幼年美洲鳄或许不明显,但成年美洲鳄就很明显了。其眼前的部位会隆起,而鼻子感觉是塌下去的,总体来看其吻型是蜿蜒的。如下图所示



现状:
美洲鳄目前的保护等级为VU(易危),人工养殖的美洲鳄状况较好,野生种群也处于上升趋势。不过它们因与古巴鳄的部分栖息地重叠而与之杂交,这导致古巴鳄的野生种群又面临一大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