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革中的人物简介—柯尔涅利逊、普列汉诺夫、比索拉蒂、屠拉梯
柯尔涅利逊
克利斯提安·柯尔涅利逊,荷兰无政府主义者。
柯尔涅利逊是俄国无政府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克鲁泡特金的忠实信徒。他追随克鲁泡特金,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到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在“保卫祖国”的幌子下,变成了社会沙文主义者。把他们过去鼓吹的“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口号,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可见,柯尔涅利逊之流反对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要的却是适合他们胃口的资产阶级政府。
普列汉诺夫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1918年),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后来成为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首领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普列汉诺夫出身于一个小地主家庭。1886—1872年在中学念书。1873年进康士坦丁诺夫军官学校。一年以后转入彼得堡矿业学院。普列汉诺夫在大学念书时,就和民粹主义者以及彼得堡工人建立了联系。并参加了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革命活动。1877年,参加了民粹派的组织。并且是民粹派机关报《土地和自由》编辑之一。1879年,普列汉诺夫脱离《土地与自由》,另行组织了民粹主义“重分黑土党”。为了逃避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列汉诺夫于1880年1月侨居国外。他同盖德、考茨基、威廉·李卜克内西和伯恩施坦等人往来。1880年到1883年,普列汉诺夫钻研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西欧工人运动,并与恩格斯建立了通信联系,还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这个时期,普列汉诺夫同民粹派割断了联系。1883年,他在日内瓦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83—1903年间,普列汉诺夫写了许多著作,批判了民粹主义、经济主义和修正主义,在俄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我们的意见分歧》中,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要性和建立工人政党的必要性。他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真正的革命运动。一切力图获取解放的阶级,一切将要登上宝座的政党,只有在他们代表着最先进的社会势力,因而也就是自己时代最进步的思想的负荷者的限度内,他们才是革命的。革命的思想,按其自身的内容说来,乃是特种的甘油炸药,世界上任何爆炸物都替换不了它。”列宁在评价普列汉诺夫的这两部著作时说:它“指出了俄国革命者的任务:建立革命的工人政党,其最近目标应该是推翻专制政体”【1】。普列汉诺夫在《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著作中,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揭露对自然和社会的唯心主义观点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对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作了分析。列宁称它“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2】。
但普列汉诺夫的这些著作存在着严重的错误。例如他忽视工农联盟的意义,夸大自由资产阶级的作用,不了解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等。这些严重错误是普列汉诺夫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导致孟什维克的萌芽和背叛马克思主义的开始。
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前,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主持《火星报》和《曙光》杂志,反对过经济主义和“合法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当时普列汉诺夫就已经暴露出和列宁在工人运动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存在着原则性的深刻的意见分歧:在对待自由资产阶级的态度问题上,普列汉诺夫坚持同自由资产阶级妥协的路线;在讨论党纲草案时,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起草的党纲草案,不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纲领,而是专论一般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教科书式的纲领;在讨论党的土地纲领时,普列汉诺夫反对土地国有化,因而表明他对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作用毫无所知。
1903年,普列汉诺夫以“劳动解放社”代表身份出席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会上属于《火星报》的多数派在讨论党纲和党章第一条时,普列汉诺夫还是表示支持和拥护列宁的建党纲领和路线的。但是,大会以后,孟什维克的分裂活动,使普列汉诺夫吓破了胆。从此,他实行同孟什维克调和妥协的路线,并且愈走愈远,最终转到孟什维克一边,变成了盂什维克的首领,公开打起反对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旗号。
在俄国1905年革命中,普列汉诺夫站在自由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列宁的革命路线,否定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他以贵族老爷式的态度责难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说什么“本来是不需要拿起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普列汉诺夫拥护帝国主义战争,变成一个维护孟什维克护国主义路线的社会沙文主义者。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他回到俄国。借口俄国经济落后,主张发展资本主义。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应该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彻底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列宁痛斥他是臭名昭著的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叛徒。
【1】《列宁全集》第4卷,第231页
【2】《列宁全集》第16卷,第267页
比索拉蒂
列奥尼达·比索拉蒂(1857—1920年),意大利社会党创始人和右翼首领之一,曾任意大利议会议员、不管部部长。
比索拉蒂在1892年参加了创建意大利社会党的工作,是该党的右派头日之一。1896—1904年,他担任社会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主编。由于他明目张胆地支持意大利反动政府侵略利比亚的殖民战争,1912年被社会党开除。后来,他纠集了一些右派,建立了“改良社会党”。列宁指出,这个党实际是一个“自由君主派‘工人’政客的‘政党’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到1918年,比索拉蒂参加了资产阶级内阁,任不管部部长,热衷于支持意大利政府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堕落成为公开的社会沙文主义者。
【1】《列宁全集》第18卷,第160页
屠拉梯
菲力浦·屠拉梯(1857—1932年),意大利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首领之一,意大利社会党的创始人和右派领袖。
屠拉梯最初参加了民主运动,不久转向社会主义运动,加入意大利工党。1892年,屠拉梯退出工党,创建了意大利社会党,成为社会党的领袖。从190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屠拉梯是意大利社会党右翼改良主义派的首领。他极力推行改良主义,鼓吹阶级合作,宣扬议会道路和合法斗争的机会主义策略,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屠拉梯从1896—1926年为意大利国会议员。并且领导了议会中的社会党改良主义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屠拉梯和考茨基一样,采取了“中派”和社会和平主义的立场,表面上反对战争,实际上却号召“保卫祖国”。他对俄国的十月革命抱着敌视态度。反对意大利人民的革命运动。反对意大利社会党左派加入第三国际。意大利社会党左派在1921年同屠拉梯的右派决裂,成立了意大利共产党并且加入了第三国际。
屠拉梯顽固地推行他的机会主义路线。不但不领导工人阶级进行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而且,还阻挠、压制和反对革命斗争。以致为法西斯分子的上台开辟了道路。1922年,意大利的法西斯分子上台后,残酷地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屠拉梯本人也逃到法国。
屠拉梯是无产阶级的叛徒,“是意大利的米勒兰”【1】。列宁说,屠拉梯在意大利“真正的革命来到的时候,就立刻来阻挠革命了”【2】。
【1】《列宁全集》第8卷,第360页
【2】《列宁全集》第31卷,第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