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冷漠?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社交缺陷
一.什么是社交冷漠?
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一持续性的社交缺陷和重复性刻板行为、兴趣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沟通技能低于正常发育儿童,并且孤独症儿童普遍缺乏分享和合作的意愿,同时孤独症儿童的消极情绪明显,积极情绪缺乏,基本上不好主动与人交流,容易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也就是人们常说社交冷漠。
这是孩子的一种社交缺陷,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样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进行干预呢?
今天爷爷带贝贝在院子里和隔壁的一个小男孩一起玩玩具。开始的时候,贝贝只是看着,后来贝贝坐进了小汽车,小男孩骑摩托车撞她坐的小汽车,贝贝坐在里面,既不高兴也不害怕。
之后,贝贝去玩滑板车了,贝贝发现小男孩坐小汽车,贝贝也想一起坐,但是小汽车太小了,坐不了两个人,就没有让贝贝坐上去,贝贝很不高兴,就大叫。
后来,小男孩还把贝贝的滑板车从楼梯上摔下去,爷爷提醒贝贝,贝贝也无动于衷。

二.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社交缺陷
1. 相关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存在着持续性的缺陷,包括启动或回应社会互动,以及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缺陷。
材料中,贝贝无法理解,小男孩撞自己的目的,贝贝对小男孩的社会交往意图认识不足,所以贝贝并没有回应小男孩的这些行为。
这不仅仅是因为贝贝缺乏社会交往活动技能,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神经机制发育异常使其难以加工社会性刺激,从而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进而导致社会性刺激接触减少,影响相关脑区的发展,最终导致孩子的社交缺陷。
2. 对于贝贝这样的孤独症儿童来说,想要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那么家长就需要激发孩子的社会动机。
孩子在社会认知能力的关键期,如果社会动机不足,那么会减少孩子自身对社会性刺激的注意,阻碍孩子关注和学习与社会相关的信息,导致自身无法获得社会化经验、阻碍社会认知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干预?
1.注重提高孩子的社会动机
为了提高孤独症孩子的社会动机水平,家长在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社交场景,并且需要及时给孩子奖赏,引导孩子发现社会性刺激的兴趣和奖赏性。
对孩子进行干预时,干预的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兴趣偏好,从而吸引孩子的注意。
例如,孩子喜欢水果,在对孩子进行干预时,可以通过水果来教孩子一些社会性的语言和动作,让孩子渐渐学会这些亲社会行为。
2. 利用视觉提示进行干预
家长可以从帮助、分享、安慰这三种行为入手,来维持和提高孩子的社交动机。
家长需要创造出合适的场景,让孩子模仿帮助、分享、安慰的动作。比如,妈妈让爸爸帮自己拿一下板凳,爸爸给妈妈拿了板凳,然后妈妈就感谢爸爸,给爸爸好吃的(这个好吃的应该是孩子喜欢),多次重复,吸引孩子注意并模仿。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好示范,为孩子提供视觉提示,从而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3. 多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不要只局限在家庭环境中进行,还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多与同龄的孩子进行游戏,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游戏,便于孩子进行自然模仿和交流,还要注意孩子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正强化。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